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7914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u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 U 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 U 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摘 要:摘 要: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存在一定的缺陷,并 得出了存在明显分歧的结论。同时由于时间序列数据过短导致研究结果显著性 差。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选取金融产业GDP作为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 将时间序列数据扩展到1952-2008年,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 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不平等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中国 存在扩展的库兹涅茨倒U效应,控制变量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因 此,缩小收入差距不仅应进一步发展金融,更应对影响

2、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进行综 合治理。 关键词: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库兹涅茨假说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田卫民,经济学博士,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 通信地址:通信地址:保定市恒祥北大街 3188 号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15233129806,0312-3338132 e-mail:e-mail: 1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 U 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倒 U 与线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 引言 自从Greenwood和 Jovanovic提出金融发

3、展对收入分配具有倒U效应的G-J模型以来,很 多学者对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最早开始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系统地 进行实证分析的是Clarke、Xu and Zou(2003) ,他们使用 91 个国家 1960-1995 年的面板数 据检验了金融中介的发展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证明在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 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atrick Honohan(2004)使用中国、韩国、俄罗斯、英国的相关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关系,其结论是金融深化降低了贫困比例,提高了 人们的平均收入,从而缓解了不平等。Townsend 和Ueda(2001)对泰国

4、 1976-1996 年的数据进行数量模拟, 认为泰国严格限制人们自由进入金融体系的政策导致了福利的损失, 因为在 严格限制人们自由进入金融体系的条件下, 金融越发展越只利于少数人, 因而收入不平等也 在加剧。Beck、Demirguc-Kunt和Levine(2004)使用 99 个国家从 1960 到 1999 年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以及金融发展与贫穷减缓之间的关系, 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 经济增长并显著降低了贫困。Beck、Demirguc-Kunt和Levine(2007)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提高了收入最低的 20%人口的收入,降低了收入不平等。 最穷的 20%人口收入不平等的

5、减少大约 40%是由于金融发展对收入增长的长远影响造成的, 60%是由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 用造成的。另外,金融发展降低了每天生活消费在 1 美元以下的人口的比例,这一研究结果 进一步强调了金融发展对穷人的重要性。Jeanneney和Kpodar(2005)则研究了金融发展、金融不稳定性和收入分配的关系,使用发展中国家 1966-2000 年的样本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 金融发展可以减少贫困,金融不稳定会抵消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麦金农导管效应 (McKinnon conduit effect)是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主要渠道。 对我国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

6、论。 章奇等(2003) 利用我国 1978-1998 年各省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人差距,并且这 种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 90 年代。杨俊等(2006) 利用 1978-200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证明我国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姚耀军(2005)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对中国 1978-2002 年间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 距正相关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陈志刚、 王皖君 (2009) 利用我国 1986-2005年的时间序

7、列数据,从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结构完善等 3 个方面,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 Clarke, George, Lixin Colin Xu, Heng-fu Zou, 2003. 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 Test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84. Patrick Honohan, 2004.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Poverty: How Close Are The Links? World Bank

8、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203. Townsend, Robert and Kenichi Ueda, 2001. Transitional Growth with Increasing Inequality and Financial Deepening, IMF Working Paper WP/01/108. Beck, Thorsren, Asli Demirguc-Kunt,Ross Levine, 2004. Finance and Poverty: Cross-Contry Evidenc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

9、rch Working Paper, 3338. Beck, Thorsren, Asli Demirguc-Kunt, Ross Levine, 2007. Finance, Inequality and the Poo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Kangni Kpodar, Sylviane Guillaumont Jeannene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Can There Be a Benefit Without a Cost? IMF Working P

10、aper,WP/08/62. 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金触发展与城乡收人差距 ,林毅夫发展论坛工作论文,2003. http:/ id=235. 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人分配的实证分析 , 经济科学2006 年第 2 期. 姚耀军.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2005(2). 2协整回归对金融发展与中国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表明 1986-2005 年间, 金融 规模的扩张、 经济增长扩大了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率, 而金融效率的提高则 缩小了城乡收入比率。王修华(2007)基于VAR模型对我国 1978-2004 金融发展与

11、收入分配 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刘敏楼(2006)基于地区截面数据的研究和方文全(2006)基于 1978-200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得出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字型关系。陈刚(2006)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和VAR模型的估计,认为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人差距均表现为非同阶单整变量, 从而否定了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 的存在。 总体看来, 由于我国的经验数据特别是时间序列数据样本量少, 多数研究的回归结果的 解释变量显著性差。因此,本文将以 1952-2008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重新估计中国金 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

12、等:倒 U 与线性关系的争论 在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上,国外学者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各自的理论模 型,并且不同的理论对于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预测全然不同。Greenwood 和 Jovanovic 提出的 G-J 模型认为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具有倒 U 效应,而 Galor 和 Zeira、 Banerjee 和 Newman 认为随着金融的发展,收入差距也将随之扩大。 (一)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倒 U 效应 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最早建立了一个动态理论模型讨论了金融发展、经济 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模型中,金融中介随着经济增长内生

13、形成,从而影响 收入分配。他们假定,经济主体是无限期生存的,面临两种可供选择的生产技术,第一种技 术可以获得稳定但相对较低的投资收益,第二种技术可以获得更高收益但风险也相对较高。 经济主体在每期只能选择投资一种技术。 投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 整体经济的平均收益和项 目的具体收益,这两个收益都是随机的。假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金融机构收集并且 分析信息,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摩擦,便利了资金向收益最大的方向流动。个人参与金 融市场可以规避风险,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但是参与金融市场要付出成本,个人在首次进 入金融市场时要支付固定成本,且在每期进入时要支付边际费用。 在该模型下,Greenwoo

14、d 和 Jovanovic 证明存在两个门槛财富水平 k1和 k2, 当个人的初始财富大于 k2时, 加入金融中介 是最优选择,从而其投资收益率较高、储蓄率较低;初始财富介于 k1和 k2之间的个人虽然 暂时不能加入金融中介从而投资收益率较低,但他们将来会支付加入金融中介的固定费用, 因而其储蓄率相对较高。但初始财富小于 k1的个人被排斥在金融中介之外,他们的投资收 益率较低, 在当前也看不到加入金融中介的可能性, 其最优储蓄率较低从而财富积累速度低 于其他人。在 G-J 的模型中,由于经济和金融发展初期存在进入的财富门槛,穷人没有能力 支付成本而被阻挡在金融市场之外。 只有高收入的人群才能进

15、入金融市场享受金融服务, 从 而获得更多的效用及收入。这样,贫穷的个人因收入少储蓄低而难以进入金融市场,也就无 法获得相应的收益。 穷人和富人由于财富水平的不同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同, 这将进一步拉 大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差距。 由于金融市场的参与成本是固定的,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时期,金融 中介也充分发展,穷人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也会进入,从而收入差距最终也会缩小。因此, 随着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呈倒 U 型变化。 Aghion 和 Bolton(1997)基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模型, 分析了资本积累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 。他们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6、:第一,当资本 刘敏楼:金融发展的收人分配效应基于中国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 , 上海金融2006 年第 1 期. 方文全: 中国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 江淮论坛2006 年第 1 期. 陈刚: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人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基于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计 ,经济发展论坛 工作论文,2006 年. http:/ 3积累率足够高时,经济收敛到惟一不变的财富分配状态。第二,即使在放松管制时,涓滴效 应导致惟一的稳定分配状态,政府仍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特别是,将富人的财富转移一 部分给中产阶层和穷人将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这带来了更大的平等机会并且加快了涓 滴效应的进程。第三,初始的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