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67772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18 1921 1924195319641985战时 共产 主义新经 济政 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列宁斯大林赫鲁 晓夫勃列日 涅夫戈尔巴 乔夫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确立阶段199119361991192519561982第第2121课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 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改 革 势 在 必 行斯大林模式存斯大林模式存 在的弊端在的弊端: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1.背景:背景:(1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一、赫鲁晓夫改革 (2 2)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领)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领 导地位确立。导地位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影响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你是 怎样看待(评价)其改革的?项目 2、内 容农业 (重点 )工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

3、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 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 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3、评价积极: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 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 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的墓碑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墓碑上半白半 黑的对比黑的对比,“,“其中其中 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包含着永恒的矛

4、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光明的进步的因 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素同反动因素之间 的斗争。的斗争。在彼在彼 此斗争中相互咬合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涅伊兹维斯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1)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 (重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项项目年份美国苏联苏联 洲际导弹际导弹19681054858 197810541400 坦克1968850032400 19781050050000 飞飞机196851004000 197845004600

5、 战舰战舰1968360320 1978172240(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 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改革的结果(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 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苏联的国防开支: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1955年,是年,是324324亿美元,亿美元, 19791979年则高达年则高达14801480亿美元。亿美元。【合作探究】:试比较赫鲁晓夫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部门管理体制异:改革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果:都在短

6、期内取得一些成果;但国民经 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没有解决。 失败主要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 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 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 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 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材料一: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 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 1/4,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 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 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7、材料二: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 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 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 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 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 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材料三: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 竟高达85%。材料四: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 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 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

8、下降 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 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1、背景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2、内容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 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 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 ,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 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 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的合 资企业。一些集

9、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 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经济改革的局限(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 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4、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1)内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 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 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2)结果: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最终导致 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始

10、终没有得到彻底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在世都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在世 界上遭到了失败界上遭到了失败;只能说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只能说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 败了,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败了,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重大挫折。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失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证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是:社会主义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政 治、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具有复杂性、曲 折性和艰巨性。 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11、 中国史学界的观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改革的重点成果(后果成果(后果 )问题问题赫鲁晓夫赫鲁晓夫 农业农业一度促进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对原有经济体 制的修补制的修补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重工业重工业 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成为与美国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匹敌的超级大国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经济领域经济领域转转 向向 政治领域政治领域苏联苏联最终解体最终解体放弃了马克思放弃了马克思 主义、社会主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义、苏共领导俄国(苏联)发展线索(重点)1917 年十月 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 义社会1991年12月 阿

12、拉木图 宣言独联体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 1.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A A、农业、农业 B B、工业、工业 C C、教育、教育 D D、军事、军事 2.2.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 B、其改革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其改革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C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 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3.3.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注意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注意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强调集体强调

13、集体 领导领导 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 前期有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前期有一定效果,后期经济 停滞停滞A A、 B B、 C C、 D D、 4.4.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的是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的是 A A、成为超级大国、成为超级大国 B B、增强综合国力、增强综合国力 C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5.5.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归于失败的共同原因是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归于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A、政治上

14、没有进行改革、政治上没有进行改革 B B、经济上措施不符合国情、经济上措施不符合国情 C 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 D、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国力、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国力6.6.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不正确的是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B、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 C C、以、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为指导思想 D D、反对派的崛起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反对派的崛起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7. 7. 戈尔巴乔夫改革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戈尔巴乔夫改

15、革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 大的不同是:大的不同是: A A、苏联经济有所好转、苏联经济有所好转 B B、改革效果不佳、改革效果不佳 C C、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 D D、对斯大林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性的改革、对斯大林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性的改革3、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 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 、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 果有什么不同?请回答: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的指导思想和相 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 行过改革?(l)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开始改革: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