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护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67770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悸中医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悸中医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悸中医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悸中医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悸中医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悸中医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悸中医护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病证心悸的 中医护理 一、心悸的定义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 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心悸包括惊悸和 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 主的一种病证。本病多由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阴虚火旺,上扰心神;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水 饮上犯,凌及心阳;瘀血阻络,心脉痹阻等原因 所致。病变在心,但与肝,脾,肾也密切有关。 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 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 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复习: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心 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 。脉,即是脉管,

2、又称经脉,为血之府, 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 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 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2、心藏神。神的含义:广义的神。整个人 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 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 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狭义的 神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 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 、精神。其二,主宰生命活动。 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 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 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 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脾主统血,指脾具 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

3、中运行而不溢于 脉外的功能。二、病因病机 多由内伤因素导致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 或血脉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动不安。 (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 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 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 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 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 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 养心脉而发心悸。 (4)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 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气虚衰,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 脉,导致心悸。 心悸西医病因: 心悸是一个常见

4、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 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 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 、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 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 性出血等。 西医常见病因 : (一)心脏搏动增强 1生理性 见于正常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之后、 饮酒及服用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心搏增 强而感心悸。 2病理性 见于心室肥大(如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 脉硬化性心脏病等)、贫血高热、甲状腺能亢进等引起心 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引起心悸。 (二)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如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等)及心律不规则(如早搏、

5、心房纤颤等)均可使病 人感到心悸。 (三)心神经官能症 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心脏 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除感觉心悸外 尚有左胸部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且常伴有其它神经官 能的症状。 三、心悸的望诊、切诊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 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 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 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 ,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 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 为心脉瘀阻。

6、症见心烦心悸、口苦失眠、多梦易惊、面赤 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志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 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心悸时发时止,受 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面红目赤,狂躁谵语,痰黄 稠为痰火扰心。 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 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 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 细、微等等。 心悸症状常见的脉象有: 沉、迟、缓、数、涩、结、代脉 “沉”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 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 于心脏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 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

7、减 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 记述的脉象。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 。“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 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 行不正常。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 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 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数”脉和它相反 ,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 分钟一百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 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结脉的描述,历代医家皆尊脉经,而 脉经对结脉的论述,乃源于仲景之 伤寒论。伤寒论云:“脉按之来,缓 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代”脉反映脉 搏的节律。内经已有记述。脉经 说它是跳动几次

8、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 。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 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 ,多见于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 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 病人。 “涩”脉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这种脉“ 往来蹇滞,行而多碍”,内经脉要稍微论 中说“涩则心痛”。这种脉有虚实之分。虚 的多表明气血亏损,实的多表明有气、食 、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在生理 病理上,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低、 血流减慢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贫血、失 血以及心机能不全等症。心电图知识回顾正常心电图房性、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异形P波,P-R间期均大于0.12s 室性早搏:提前发生的QRS波

9、群,宽阔畸形房颤节律不规则,每分钟达100160次,绝对不整齐室颤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 四、问诊要点 问诊时要注意心悸发生的时间、与劳动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 (一)心悸伴胸痛 可见于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炎、心神 经官能症等。 (二)心悸伴发热可见于风湿热、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包 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它发热疾病等。 (三)心悸伴昏厥、抽搐可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 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的心源性脑缺 氧综合症。 (四)心悸伴呼吸困难 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 全、重症贫血等。心悸、怔忡与心慌之区别 心悸、怔忡是中医病名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

10、经常 发生的心慌相似,心慌是指病人自诉心中空空似 无所持而恍惚不安的自我感觉。中医认为,心慌 涉及病证范围较广,而心悸、怔忡的范围较窄。 心慌往往作为兼症出现, 心悸、怔忡每每为一主 证的见症。也就是说心慌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可以不诊断为疾病,如人们在遇到特殊情况时 ,可吓得心慌 ,事后就恢复正常了。所以心慌一 症医籍不载,而心悸、怔忡在中医文献中列为病 名。 心悸和怔忡虽然都是普遍人称的心慌,但 二者之间也有轻重之分,心悸为自觉心跳 或心区博动感,除正常人因生活起居或精 神情绪变动外,较多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之 类,器质性心脏病仅占27.4;怔忡较心悸 为重,自觉心跳剧烈,心中躁动不安或忐

11、忑不安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也有心脏 病无怔忡表现。 五、辩证论治 (1) 心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失眠,头晕健忘,倦怠乏力, 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方:归脾汤。 主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 。 配穴: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2) 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心烦,头晕目弦,少寐多梦, 舌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 ,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 主穴:肾俞、太溪、阴郄、神门。 配穴:手足心热者加劳宫、涌泉(3) 心阳不足证: 证候:心中空虚,惕惕而动,面色苍白, 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 弱

12、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关元 。 配穴:腹胀、便溏者加公孙、天枢。 (4) 心血瘀阻证: 证候:心悸胸闷,或有阵发性心胸疼痛, 痛如针刺,或面唇紫暗,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紫暗,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定悸。 方药:血府逐瘀汤。 主穴:内关、膻中、心俞、气海、膈俞、 血海。 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门;气短自汗者加 复溜。六、中医现代研究成果 心悸的治疗发生重大改变临床研究发现:心悸一定要从脾(胃)论治心悸一定要从脾(胃)论治 原因:1心与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心 属火,脾(胃)属土,二者之间存在着火 土相生的

13、母子关系,相互滋生,相辅相成 。有云“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 2 “心脾(胃)同治”的同步性与治脾(胃)愈心的 实践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衰则诸病丛生,心悸 、心血失养,心病乃生,故有“心胃同病”之说。 对于心病,一定要病人注意调理脾胃,切忌膏梁 厚味、勿令饱餐等,即便是心力衰竭的病人,也 不忘健脾和胃导滞之法,确可在心病治疗上收功 ,远比心病只从心来治效果高出许多。从现代医 学的观点论,调理脾胃可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 脂、血粘度,阻止动脉硬化形成,这不仅有治疗 上的意义,而且有抑制病情发展和预防的重要意 义。 例如:临床常用的稳心颗粒冲剂由党参

14、、黄精、三七、琥珀 、甘松组成,其中党参、黄精性甘平,益 气养阴、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温理气化 瘀、开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宁心护脉、活 血利水;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 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对 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 疗效 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为诸 多原因之重。再者如心悸,胸闷,胸痛, 健忘,失眠,神昏,澹语,心下痞,忧思 ,晕厥、浮肿等心系诸病证,无不涉到脾 (胃)者,而且多为脾(胃)病因在先。 在治法上先使脾胃健,再活血化瘀法,实 为“标本同治”,更有利于机体内有害物的清 除(氧自由基),使血脂,血粘度降低, 心肌供血状态改善,血栓形成的不利

15、因素 消除。此治法可谓心脏病防治学上的又一 进步。 七、中医治疗心悸进展 单味中药治疗 苦参注射液:苦参中含有苦参碱和金雀花碱,具有抗 心律失常作用,苦参碱含有非特异性“奎尼 丁”样作用,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 心室扑动或颤动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归注射液当归中含有阿魏酸,能对抗羊角拗苷及 哇巴因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正 常节律,同时当归还可抑制洋金花引起的 大鼠心律加快作用,当归醇提物静脉注射 时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亦具明显 的预防作用。 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结合现代实验 研究, 将针刺与药物疗法相结合, 选择内关 、心俞、平心(经验穴)、厥阴俞、足三里等, 结合生脉液

16、, 丹参液等药物(实验表明上述两 种药物具有营养心肌细胞, 降低心肌耗氧量, 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心肌供 氧量, 改善血液动力学等作用) , 以收益气养 阴, 行气活血, 养血安神之效, 使阴平阳秘、 气血调畅而康复。结果表明, 穴位注射治疗 心律失常不仅作用迅速, 方法独特, 而且无 毒副作用, 经济节约, 疗效较为满意。心宝胶囊、心肝宝胶囊、稳心颗粒、生脉 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 副作用发生率则明显降低。尤其对期前收 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 性心动过速效果明显,且对中医辨证为心 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效 果较佳。八、辩证施护 (1) 一般护理: 居室环境温湿度应适定,安静,避免突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