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的神话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67766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纳斯的神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维纳斯的神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维纳斯的神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维纳斯的神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维纳斯的神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纳斯的神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纳斯的神话(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維納斯的神話 張貴英一、前言n身體,從來就不只是生物性的存在;美麗 ,從來也就不只是進化論的結果,身體、美麗 一直是與權力糾結的。為什麼女性這麼在意自 己的體重?為什麼女性每天要勤加保養?女性 又為什麼要追求完美曲線,做個男人無法一手 掌握的女人呢?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資本 主義與父權體制結合,編織出一個個動人的美 貌神話,但這其中隱含了多少意識型態與性別 迷思,致使女性對自己有強烈的負面身體意象 ,甚至引發節食、厭食、催吐等行為。n今日的女性放開裹腳布,爭取女權、高唱經濟 自主時,看似以擺脫父權、階級權威的桎梏與 壓迫,事實上依然丟棄不了他人/男人 的標準,多數女性穿起高跟鞋,被侷限在一個

2、 小小的範圍裡生存,談美容、化妝、身材及談 如何抓住男人的心,而大眾傳媒藉由一次次的 複製,使多數女人相信她們是在追求自由、自 信、與解放,這種意識型態的傳遞比中國古代 女性纏足,其壓抑與痛苦更加看不見,表面的 美麗、纖細依然是奠定於堅強的父權 結構之上,女性被置於被觀看者的地位, 成為依附男性讚賞而生存的角色,其中更隱瞞 了這虛浮美麗背後所帶來的痛苦代價。 心理學的角度 n1、身體意象的定義: n身體意象為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知覺(perceptions )、想法(thoughts)以及感受(feelings),其中 包含了身體大小的推估,對外型魅力的評估,以及對 於自己體型的感覺,這是一種會

3、受到社會影響而改變 的主觀經驗。身體意象也會受社會互動經驗影響:它 是有彈性的,且會受到新經驗或新訊息的影響而改變 。媒體也是影響個體如何看待自己外型以及如何評價 身體的一種管道,而影響層面則依個體對這些訊息的 重視程度而定。簡言之,身體意象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欲探討此議題,需將其放入文化的情境中。(Grogan著,黎士鳴譯,2001) 2、文化與身體意象: n在大部分的西方社會,身材苗條被視為快樂、成功及 年輕有活力象n徵,而肥胖被視為懶惰、缺乏意志力、沒有自我控制 能力。與性比起來,社會對女性纖瘦的要求更大,對 於女性理想身材苗條,可說是一種歷史演進的產物, 在過去豐腴的女性被認為是性感的

4、象徵(如:楊貴妃 ),中世紀認為多產的人是理想的體型。而有關 苗條的趨勢是最近才出現的象徵,此潮流是開始於 1920年代,此時開始使用照片在媒體雜誌中進行廣告 宣傳,以實體方式呈現出女性應有的模樣,漸漸的, 纖瘦苗條開始變成自由、不受拘束、年輕的象徵,這 樣的標準身材漸漸被各階層所接納,苗條就是美 的標準更是成了主要的趨勢。(Grogan著,黎士鳴譯 ,2001)3、負面的女性身體意象: n 一些國內外的學者在分析女性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看法 ,發現一般來說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意象大多抱持著負 面的看法。Brouwers(1990)的研究結果指出, 許多 暴食症女性和者對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滿意, 並且渴

5、望 得到社會讚許的苗條身材,這些強迫性的想法造成了 低自尊、無能感、和拒絕康復(引自賈文玲,2001: 12)。McCaulay、Mintz 和Glenn(1988)的研究也發現 ,女性特別容易扭曲自己的身體意象, 將正常的身材 誤以為是異於標準,所以女性對身體不滿意的程度高 於男性。Muth 和Cash(1997)針對277 位大學男女學 生進行的研究, 探討性別差異在身體意象態度( 包括 評價、認知- 行為的投資和情感) 中有何不同, 研究 結果發現女性比男性有較消極的身體意象評價、會花 費較多的投資在她們的外表上、以及有比較高頻率的 身體意象的煩躁不安。(引自賈文玲,2001:19-20

6、)4、社會心理學對美貌的分析觀點n社會心理學家與心理分析學家分別提出女性追求美的 分析觀點,一般女孩子往往從小就覺得自己長的不夠 漂亮,比不上其他女孩,這種自慚形穢的自卑感,隨 著年歲增長,與日遽增,國色天香與相貌平凡的女孩 往往對自己的相貌有同樣的不滿意感,社會心理學家 認為因為這些女性自尊心薄弱,她們內化男尊女卑的 社會規範,即使天生麗質也無法鞏固她們的自尊心。 社會心理學家主要是從社會化的角度來看,如果社會 要求女人必須美麗,女孩子就會養成愛美的第二天性 ,認為美麗是女人追求幸福的先決條件。但是社會心 理學往往淡化美貌這問題對女人的複雜性,卻責備女 人太在乎自己的外表。(Davis著,張

7、君玫譯,1995 :5961)5、形象之美的圈套 n(1)虛榮心的圈套n 由於外型代表我們人格表露於外的氣象,所以我們的 外貌也對於個人的自我定位有關鍵性的意義。容貌的 美麗具有社交意義,我們總是習慣以外貌來衡量他人 的內在,而自己對於自我外在肯定程度,也會左右我 們個人的行為表現。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自我可分為 公眾我與隱私我兩個層面,隱私我是獨處的真 我,涵蓋了個人的情感、人生觀及個人態度等;而公 眾我是表露外在的社會我,涵蓋了個人的言行舉止及 面容表情,一般而言,深具公眾我的氣質的人較 易陷於虛榮心的圈套中。(Rodin著,林蓼攸譯, 1993)n社會尺度把形象之美標準化、推廣化, 使得我們

8、開始也以這樣的尺度衡量自己 ,儘管我們抱怨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媒 體所創造出來的樣版美女,但是其實已 經深受此思想的毒害,以同樣的觀點批 評要求自己。當我們不自覺的看、聽、 聞和感覺,大量有關形象之美的訊息傳 遞給我們,這很可能會削弱我們對於個 人身體的瞭解,混淆自我與外界之間的 界限,忘了人我異同之分,於是對於自 我身體更不瞭解,終而喪失自信心。( Rodin著,林蓼攸譯,1993)(2) 自卑感的圈套n自卑感的圈套情況其實與虛榮心的圈套類似,由於總 是過於在意自己的長相而產生自卑的心理。無論是電 影、電視、廣告或是周圍的人,總是不斷的提醒女人 應該有的模樣,只有長的美麗、身材苗條,才能博得

9、他人的重視,如果太胖、太醜,表示這女人是懶散的 人,因為只有懶女人而沒有醜女人,這樣的觀念最後 讓女人羞於自己的外表。(Rodin著,林蓼攸譯, 1993)n對女人而言,相貌不是她自己個人的事,家人、朋友 重視的程度絕不下她本人,聊天常常繞著這話題轉, 當女人無法達到家人或朋友的期待時,或是無法達到 社會價值約定成俗的審美標準,或是無法達到我們理 想中的形象之美,就會有羞於見人、無地自容的心態 ,因為自卑感是源於真實我與理想我的不平 衡狀態。(Rodin著,林蓼攸譯,1993)(3) 競爭心的圈套n女人一向把互別苗頭的重點擺在形象的魅力和窈窕的身 段上,所以選美活動一向是最佳的競爭場所。女人們

10、往 往彼此關心,抱怨或焦急對方的體重,作為友誼的示好 ,使得競爭心的圈套變的更加錯綜複雜,女人不但熱中 於互比環肥燕瘦,更喜歡和理想中的我比賽,直到 她們認為自認變的十全十美,才開始進食以抒解個人減 肥的壓力。(Rodin著,林蓼攸譯,1993)n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自與他人做比較時,往往很執著於自 己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做價值判斷時 都有自己既定的規範,規範決定我們對於自我 形象之美的概念與感覺,我們以這個規範概定自己 與他人,規範左右我們,使我們陷入競爭心之中。 (Rodin著,林蓼攸譯,1993)n (4) 食物的圈套 n擁有窈窕與自信的念頭,不止殘害了許多 女性的身體,也傷害

11、女性的心理,為了美一點 、瘦一點,許多女性每天斤斤計較計算著卡路 里,許多食物被誤認為不好的食物,對於所消 耗的食物抱持著不正確的態度,認為高卡路里 的食物不好,應吃纖維食物才對,緊張兮兮監 控自己的身體,害怕哪個部分不小心溢出一點 點的肉,為了追求形象之美,而把一切該忌口 的食物都放棄了。(Rodin著,林蓼攸譯, 1993)(5)慣性節食的圈套nJane Ogden認為節食產業是完美的產業,先 創造出問題(對身體意象的不滿意),然後再 提供解決方法:減肥塑身計畫(Grogan著, 黎士鳴譯:29)。當節食成為風尚後,節食不 單是為了減肥而已,最重要是為了追求青春永 駐的效果。其實,嚴苛的節

12、食很可能是最糟糕 的減肥方法,不但減不了肥反而傷了身,如造 成沮喪、體重回升、暴飲暴食等,遺傳基因對 於容貌身段的影響,遠超乎任何節食所產生的 效果,然而,社會上流行的觀念,卻讓人相信 節食是輕而易舉的事。(Rodin著,林蓼攸譯 ,1993)n為了讓自己的形象之美,不但讓自己的身體沒 有吃飽的一天,而且n讓自己精神每天充滿焦慮,害怕自己不夠美、 不夠纖細,無法符合削瘦、嬌弱、討喜的的形 象,因為這樣的焦慮、緊張,讓許多的女性出 現了許多飲食失調的問題,例如暴食症、厭食 症等,原本只是希望自己再纖細一點,希 望藉由少吃一點來控制自己的體重,但是久而 久之長期飢餓的身體為表抗議,將節食變形為 暴

13、食、厭食,殘害自己的身體,當她們發現失 去控制後,精神上容易因為焦慮、沮喪產生憂 鬱症、身心症等。(Pipher著,張慧英譯, 1997)n不管是暴食症或厭食症的女性,都太馴服於社 會文化的女性角色,n合社會對女性身體削瘦、軟弱的期待,這些為 了自己身材的努力與做為可以看做是女性另一 種無言的聲明,說她願意變成文化所要求的女 性,意即成為瘦削不具威脅性的女人,就像是 纏了小腳的古代女子展現小、楚楚可憐、無力 的病態美,表示出她需要一個男人願意為她遮 風擋雨、保護她,用她的殘弱的身體保證她不 會走出大門與男性爭奪天下。(Pipher著,張 慧英譯,1997)(6) 運動健美的圈套n運動有益身心健

14、康,但是運動過度反而 傷身,反而產生其他的副作用,如體重 增加、飲食習慣錯亂等,總之,雖然運 動健身日漸受到重視,而強求的結果只 會造成傷害與遺憾。(Rodin著,林蓼攸 譯,1993)(7) 成功的圈套n如果能成功追求到令人羨慕的苗條身材 與風華外貌,自己將博得眾人的青睞與 讚賞,但是這樣的成功果實往往是苦澀 的,許多人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財力,求 得一時的形象之美,卻又時時擔心形象 容貌不再,迫使自己長期處於煩惱的壓 力下。(Rodin著,林蓼攸譯,1993)n 6、精神分析心理學對美貌的分 析觀點n心理分析的傳統,認為愛美是自戀的表現,佛 洛依德認為自戀是慾力的原始傾向,即個 人透過對自己身

15、體的觀看或碰觸也是將自己 的身體當作性對象而得到滿足。但是,過度 的自戀也可能成為一種病態,個人必須透過一 種唯我獨尊的萬能感,或無止盡需要別人的欣 賞,才能維持自我的精神界線,於是個人會發 展出一種神經質的誇大狂,以掩飾自己脆弱的 自我認同。n根據心理分析的理論,自戀是女人自我觀感的 中的一大基本要素,再加上被虐狂和被動性, 是女性特質的必備條件。自戀開始於女孩子發 現自己沒有陰莖時的震撼,她是被閹割的,她 的身體是殘缺的,於是發展出自戀的防衛機制 ,女人藉由對自己身體的誇傲,享受別人讚賞 的目光,可以稍微平衡一下她的羞恥與自卑, 彌補沒有陰莖的缺憾。n心理分析斷言女人追求美麗是身不由己的,

16、但 適用這種方式評斷女性的自戀,無異是將女人 放入進退維谷的情況:正常的女人必須女性化 ,但是女性化就表示她是適應不良的,有心理 困擾的。總之,一個愛美的女性不管如何都是 有病。(Davis著,張君玫譯,1995)(二) 社會學的角度n父權如同一棵大樹,在科技、政治、宗 教、教育制度中,環環相扣,糾結 盤錯;而女性身體意象,在父權的陰影 下,是負面的、扭曲的、變形的、被束 縛的,身體不再有自由伸展的歡欣、愉 悅與自在。 美貌神話與女體物化n從柏拉圖開始,歷代就把女性美昇華為 一種道德或心靈力量的表徵,至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代,女性美的典型都是聖 潔的,到了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小 說家、哲學家,紛紛從美麗之中尋找靈 感,美女就是他們的謬思。(Davis kathy著,張君玫譯, 1997)n為了追求美麗而改變身體的做法,也是由來已久這 個傳統的興衰起落,同時也代表了社會權力關係的變 遷。法國歷史學者裴瑞特(Perrot,1984)指出:在人類 歷史上,男人也曾經和女人一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