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揭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7760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6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揭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揭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揭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报讯 (记者 姜晓凌)“上海船舶工业充分发 挥科技领先优势, 坚持以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 备为主攻方向, 走高技术高附加值路线, 实施产品 的升级换代, 显示出稳中向好、 稳中趋进的良好趋 势。 目前, 在智能船舶设计建造领域已迈出了实质 性一步, 第一艘国产智能船舶即将交付 (截至发稿,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获 悉, 中国首艘智能船已于昨天上午正式交付) ; 产品 结构不断升级,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船海装备首制 基地;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第一艘国产豪华邮轮订 单花落上海, 使上海成为国内唯一一个高端船型全 覆盖的造船基地。 ” 这是在日前举行的以 “科技引 领、

2、 协同创新、 率先做强” 为主题的第13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上, 上海市国防科工办副主 任伍继宏透露的信息。 据了解, 上海船舶海工产业主要聚集在浦东 新区、 长兴岛和临港地区。 其中, 长兴船舶与海洋工 程装备基地相关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入驻, 集 群效应逐步体现; 临港海洋工程高科技园区渐成规 模, 创新型海洋科技公司陆续注册; 江南造船、 沪东 中华、 外高桥造船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调 整产品结构。 上海船舶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黄浦江 到长江口的产业布局, 在大型LNG船、20000箱级 超大型集装箱船、 新型集装箱滚装船、 钻井平台、 超 大型海上浮吊等高端装备领域都取

3、得了不俗的发 展成效, 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下转03版)本报讯 (记者 王阳)“上海缺少自然资 源, 但是上海出大数据资源。 ”“谁拥有大数据, 谁就拥有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假如政府不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数据放在那里就没有 用。 ” 中科院副院长张杰院士在近日举办的第 5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主论坛上如是说。 本届 峰会大会主席由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担任,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担任主持人。 峰会上,20多位院士专家、 知名企业家和 投资 “大咖” 围绕 “机遇与挑战, 上海的产业变 革与创新” 主题, 探究创新与产业发展路径, 为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张杰在题为

4、有关新科技革命的思考 的报告中指出: 中国 最有可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策源地, 而上海应 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 高 端智能制造、 精准医疗健康、 互联网金融贸易 等产业。 张杰指出,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数 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作用已经体现 出来, 并正在与现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预计 到2020年, 它将给全球GDP带来2%的增量, 而且这个增量还会不断提升。 因此, 数据会重 塑传统产业的结构和形态, 会影响到产业的方 方面面, 也会催生众多的新产业、 新业态、 新 模式。 中国有数字经济的优势。 中国关键数字技 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 与数字经济相关 的

5、企业数量在全世界已经排名第二, 只要努 力, 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策源国。 中国大城市的特点是政府部门掌握了80%的 信息资源, 这些数据的拥有者需要政策的干预 才会将数据应用起来, 假如没有相关法律法 规, 这些数据放在那里就没有用。 中国要想执 数据产业革命的牛耳, 首先要解决数据技术的 安全问题, 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 张杰认为, 不改变 “美国做了什么, 我们才 能” 做的老观念, 将错失发展机会。 新的产业技 术革命不能靠市场倒逼。 实际上, 数据企业很 多, 不仅仅是BAT。 一批以数据为主营业务的 创新型企业, 已经发展起来。 要让研究人员较早接触数据, 研究数据 使用的

6、规则, 尽快为数据应用创造条件。 主论坛上,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旭红院士作了题为 改变思维, 绿色发展 的报告, 从绿色发展理念切入, 对上海产业发展提出见解。 市政协常委、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振华, 对比国际主要城 市发展状况, 作了题为 卓越全球城市的产业配置与创新 的报告, 分 析了上海产业创新的优势和劣势。 记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林根他 让 蘑 菇 生 产 效 率 提 高 了他 让 蘑 菇 生 产 效 率 提 高 了 2020 倍 倍本报讯 (记者 戴丽昕) 12月3日, 绿 色技术银行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 上海召开。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 上海市 常务副市长

7、周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还共同 为 “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 揭牌。 徐南平 指出, 建设绿色技术银行是我国落实联合 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的重要举措, 建设工作不仅要始终坚持专业化、 市场 化、 国际化, 更要加快建设进度、 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强战略研究。 周波表示, 上海是 绿色技术银行的建设主体, 要发挥好主体 作用, 不遗余力地做好绿色技术银行建设 工作。 据介绍, 绿色技术银行采取建设领导 小组、 管理中心、 市场运营主体三层组织 架构。 目前, 已初步形成绿色技术信息平 台、 集聚绿色技术评估认证体系、 建设绿 色技术转移转化服务、 创设35亿元的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创业基金、 对

8、接银行开 发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建设众创空间 等六方面市场主体, 面向市场提供绿色 技术转移转化、 全链条的金融支撑、“技 术+金融” 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 据悉, 在今年第8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暨第2 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和2017年联合国 波恩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的绿色技术 银行边会, 向国际社会宣介了绿色技术银行工作。 会上, 科技部社发司相关负责人报告 了绿色技术银行的筹建工作和 绿色技术 银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绿色技术银行 发展战略与建设方案 绿色技术银行运 行管理办法 起草与征求意见情况, 市科 委介绍了绿色技术银行建设进展报告和 2018年绿色技术银行工作计划, 虹口区 介绍了

9、绿色技术银行配套政策和措施。一颗网络安全 “定心丸”柯文科 海 观 澜据新华社消息, 由下一 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 发起的 “雪人计划” 已在全球 完成25台IPv6 (互联网协议 第6版) 根服务器架设, 中国部署 了其中的4台。 中国, 终于有了属 于自己的网络中枢。 记得2014年1月, 中国顶级 域名根服务器出现故障, 影响近 2/3中国域名网站。 当年, 众多普 通网民并不知晓的是, 全球一共 有13台根服务器, 其中10台放 置在美国, 1台在英国, 1台在瑞 典, 1台在日本。 以至有媒体人 士奋笔疾书: 中国互联网, 一定 要把 “根” 留住! 这一事件的发 生, 让我国众

10、多网民强烈地感受 到了因缺失核心技术而客观存 在的互联网风险。 网络安全无疑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综合性挑 战。 与美国相比, 我国的网 络安全技术, 特别是核心技 术还有一定差距。 核心技术 受制于人、 关键基础设施受控于 人, 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安全的软 肋。 “建设网络强国, 要有自己 的技术, 有过硬的技术。 ” 习近平 总书记一语中的。 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 络中枢, 这无疑是一个 “重磅” 消 息, 令科研工作者骄傲, 令国人自 豪, 特别是对于广大网民而言, 不 啻是一颗网络安全 “定心丸”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 公厅近日印发 推进互联网协议 第 6 版 (IPv6)

11、 规模部署行动计 划 。 抢占 IPv6 先机, 未来中国 在互联网上必将会有更多话 语权。“聚力行动” 集英才合力,“冲浪行动” 促精准对接,“扬帆行动” 做前瞻布局,“围 垦行动” 建创新社区。 在日前举行的2017 年上海市产研工作推进大会上, 上海科学 院、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研平台” 的四 大行动齐亮相, 彰显了在体制机制创新、 人 才队伍建设、 创新平台建设领域深度融合 的成果, 强力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人才建设为本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研平台” 坚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 实 施以聚集人才为重点的 “聚力行动” 。 平台推进制度先行, 培养、 使用、

12、 激励 各类优秀人才。 制定实施关于人才引进、 “青年创新行动计划” 及成果转化管理等相 关办法, 把国内外拔尖的流动人才和团队, 以及科技创新的 “好苗子” 集聚到 “产研平 台” 上来, 激发优秀人才和团队推进科技成 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平台成为成 果溢出和人才流动的枢纽。 建立领衔机制, 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 坚持国际化视野, 引进了国际人才、 国家 “计划” 专家等国内外顶尖学者和团 队, 在新材料、 人工智能等领域领衔科研和 转化工作。 同时, 开创 “创新合伙人” 模式, 发挥行业领头人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的资 源优势。 识才爱才用才, 搭建青年科技人才的 成长舞台。 实施

13、“青年创新先锋计划” , 获得 第一轮资助的7个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30 岁, 分别来自科研院所、 医院、 产研院及其 “创新伙伴” , 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 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了解需求促应用“产研平台” 始终坚持 “为他人做嫁衣” 的价值观,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实施以产研 院13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为重 点的 “冲浪行动” , 着重开展适用技术的精 准对接、 合作研发、 信息共享及服务推广, 探索成果转化的模式创新。 “产研平台” 全年促成产学研各方签订 合作协议54项, 提供相关服务76次。 在智 慧社会领域, 紧贴浦东新区需求, 研发的智能公交站亭、 客流采集系 统已投入使

14、用; 联手华为、 联通等 “创新伙伴” 研发的窄带物联网关键 技术, 成功应用于智慧路灯、 智慧水务等7个垂直应用领域的27家企 业。 在健康民生领域, 支持海席勒研究所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 的研发与成果转化, 开发出高纯度心肌细胞产品, 并接到了首个市场 化订单。 在智能制造领域, 以3D打印康桥园区为依托, 研发了新一代 金属3D打印装备。当好产业智囊“产研平台” 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的重点, 实施以前瞻布局 为重点的 “扬帆行动” , 当好产业智囊, 推动协同创新和信息交流, 为 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先发优势。 全年组织产业合作相关会议25次, 调研及交流活动66次, 共计2800

15、余人次参与。(下转03版)新闻热线: 63306807-8019E-mail: 主管: 中共上海市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出版: 上海科技报社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版责任编辑 吴山弟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上海科协”在金山区廊下镇朱平公路上的一个现代化工厂里, 工人们在恒 温恒湿的菇房里, 利用移动采菇车, 快速地采摘着一朵朵成熟的蘑 菇。 随着他们的不断劳作, 一篮一篮雪白饱满的双孢蘑菇被源源不断 地送往上海的各个街巷,“走” 上老百姓的餐桌。 作为上海联中食用菌 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陈林根也一刻没有闲着, 接听各地客户的电话, 接待前

16、来体验采摘蘑菇的市民, 还要抽出时间看看生产车间的监控 屏幕。 他告诉记者, 这个车间每平方米的产量是农民传统生产的20 倍。2016年, 这里生产了3000多吨蘑菇, 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而 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建中。 通过7年的辛勤努力, 陈林根, 这位来自嘉善的创业者, 已经成为远 近闻名的蘑菇种植能手。2016年, 他还创建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跨省进军蘑菇产业陈林根来到上海种植蘑菇纯属偶然。 他的家乡在嘉善县姚庄镇, 那里是中国蘑菇之乡, 也是浙江省的黄桃之乡。 初中毕业后,18岁的 陈林根就在家从事食品猪的养殖, 一干就是13年, 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 养猪行业不太景气, 颇有经商头脑的陈林根又 开设了水泥制品场和五金机械厂, 做得也是风生水起。 2010年, 陈林根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上升, 每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都是农业问题。 于是, 他又想回到农业领域大干 一场, 这次的方向是种植蘑菇。 可是姚庄镇的剩余土地已经没有了, 去哪里发展蘑菇产业呢? 当时, 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