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67706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湖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体育 学业考试实施意见 体育学业考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浙江省中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学习体 育的基本任务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 本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学业考试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 时间: 2015年4月。 地点:平湖市职业中学体育场。 组织形式:采用现场体育测试。 根据嘉兴市体育局、嘉兴市教育局(嘉市体训竞2010 54号)文件精神,凡在2014年8月1日2015年3月31日 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体育特长生可以申请特长生免试。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体育特长生以满分计入该生总分。 (1)申请特长生免

2、试的项目限定在田径、篮球、足球、 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个项目。 (2)参加嘉兴市教育局、体育局主办的中小学生体育比 赛,并获得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大球集体项目前两名的 主力运动员(集体项目主力队员不超过参加比赛运动员总 数的50%,下同)。 (3)参加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或以上级别)主办的 体育比赛,并获得单项前六名的运动员,大球集体项目前 六名的主力运动员。平湖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考试规则与要求 一、800米、1000米跑 1.场地器材:400米环形跑道。跑道上须标有明显的起、终点线。地 面平坦、结实、不滑。 2.考试要求:不穿钉鞋,用站立式起跑,抢跑三次考试成绩作

3、零分。 每组考生须佩带字迹醒目的小号码(号码布由测试组提供),当每组 跑完全程即召回考生,宣布所跑成绩。 男:V=1000米/220秒=4.55米/秒 【4圈,每圈55秒】 女:V=800米/210秒=3.81米/秒 【3.2圈,每圈65.625秒】 二、立定跳远 1.场地器材:塑胶场地、直尺、扫帚、钉等。 2.考试要求:不穿钉鞋(胶钉鞋),两脚自然开立在起跳线 后,原地两脚同时起跳,不得垫步和小跳。动作完成后向 前走出测试场地。每人试跳三次,丈量身体最近着地点后 沿至起跳线的垂直距离,记录其中最远的一次有效成绩。 三、掷实心球 1.场地器材:4米宽、20米长的平地一块,质量2千克实心 球,皮

4、尺、抹布、小铁旗等。 2.考试要求:每次考试,每位考生试掷三次,记录其中最 好一次的有效成绩。丈量成绩以球着地点后沿至投掷线后 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投掷线后身体正对投掷方向两脚前 后或左右开立,须双手持球在头顶的正后上方,原地向前 过头顶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或跳一步,但不 得踩线和超线。四、篮球运球 1.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5米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同侧 边线3米。各排标志杆相距3米,共5排杆,全长20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测试器材 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1.2米以上) ,篮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由

5、学校或考生自行准备。 2.考试要求:考生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单手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 发令后开表计时,考生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有 效成绩最好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 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 ,不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 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 试区域、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两 次犯规无考试成绩者,则该项为零分。 五、排球发球 1.场地器材:标准排球场地(宽9米、长18米)一 块,界线醒目,四周均有2米以上的空间,网高2 米,比赛标准用球若干,地面平坦、结实、不滑 。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2.考试要求:每次考试,每人测试一次,测试时 每人连续发球10个。男生须采用正面上手发球, 女生发球姿势不限,发入对方场地内为有效球( 按排球竞赛规则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