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67656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数第4单元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讲 单元第 4 册 第 4 组时 间2014、 2、25地点办公室主讲人参与人员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所含知识点1、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2、掌握分米、毫米、千米等之间的简单换算。 3、感受 1 分米、1 毫米、1 千米间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 长度单位。 4、估计物体的长度。应掌握目标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 1 分米、1 毫米、1 千米有多长, 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 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材和指导 丛书解读所用教学方法估一估 量一量 知识点之

2、间的前 后联系及其地位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的相关内容: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米;简单的估测和测量。单元重、难点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 1 分米、1 毫米、1 千米有多长,并知 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参和课标 解读重、难点突破方 法比一比 估一估 量一量 画一画 选一选2单 元第 4 单元教学内容铅笔有多长(分米、 毫米的认识)总课时第 1 课时教 学 目 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 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 “量

3、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 直尺 米尺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一、复习引 入二、探索新 知1、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计数学课 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 几厘米,再用尺量一量。 当不够 1 厘米时,为了测 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 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毫米。 (2)你知道 1 毫米有多 长吗?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 1 毫米 吗?1、1 厘米和 1 毫米有什 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还 可以写成 1

4、cm=10mm. 2、建立 1 毫米的表象。 每个孩子的手里都有一枚 一元硬币,你先估计它的 厚度是多少。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 讲硬币慢慢地抽出,拇指 和食指之间的宽度大约是 1 毫米。 3、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 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实际测量 先估计练习本的厚度,再 实际测量。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测 量你的铅笔盒的长度和中生估计 ,独立测量 小组交流。 抽生全班汇报。抽生用手比一比或用 语言描述 说给同桌听抽几名学生描述同桌交流 抽生交流生动手体验抽生汇报,并说说是 怎么知道的。生动手操作3三、全课总 结指的长度,把结果填在书 上的表格里。注意写出长 度单位。 5、认识分米 (1)

5、游戏引入分米 老师手里有两根彩带,只 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 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 一根的长度? 这 10 厘米的长度还可以 怎么说? 1 分米是几厘米?30 厘米 是几分米?为什么? (2)建立 1 分米的表象。用两根手指比一比 1 分米 有多长?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 度大约是 1 分米? 6、米与分米的进率 抽生在米尺上找 1 分米。 1 分米和 1 米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 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 长度单位,你能按顺序说 一说吗?这四个长度单位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抽生上台演示、汇报抽生回答小组讨论、汇报生操作抽生回答汇报几刻度到几刻度 之间的长度

6、是 1 分米。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 厘米=10 毫米 或 1cm=10mm1 分米=100 厘米 或 1dm=10cm1m=10cm 1m=10dm基础练习1、 书上 35 页试一试 2、 练一练 2、3、题。变式练习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 2( ) 课桌宽约( ) 一栋楼高约( ) 数学书厚约( ) 小亮身高是( ) 一拃长约( )作业 设计:拓展练习把米长的木头锯成分米长的一段,每锯一次需分钟,这跟木头 可以锯成几段?需要多少分钟?教学反思:4单 元第 4 单元教学内容千米有多长总课时第 2 课时教 学 目 标、通过“手拉手

7、” “想一想” “走一走”等活动,体验千米有多长, 、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米尺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一、探索新 知二、感受 1 千米有多长1、感受 10 米、100 米有 多长。 请全班同学用手比一比 米有多长。 请每个小组的三名同学手 拉手地站成一排,第四个 同学进行测量,并记录好 数据。 2、3 个同学手拉手大约 有多长? 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 10 米长? 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 大约够 100 米长吗? 多少名同学手拉手排成

8、一 排大约够 100 米长? 3、在教室里测量出 5 米 长的一段距离,请学生走 一走,5 米长的距离大约 要走多少步? 想一想:100 米大约要走 多少步?1、1 千米有多长? 1 千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米? (板书:1 千米=1000 米)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会 用“千米”作长度单位?我们一共学习了几种长度 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 别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测量,记录抽生全班汇报抽生回答齐答四人小组讨论生实际操作生回答抽生读抽生描述 生回答同桌交流,全班汇报5三、全课总 结抽生小结板书设计: 1 千米有多长1 千米=1000 米1km=1000m基础练习教材第 37 页 1、2 题变式练

9、习在里填上“” “”或“=”1m10dm 4cm4dm 5000m5km 7cm4mm 6dm10cm 1km990m 26dm3m 80m80km 2km1999m作业 设计:拓展练习教材第 37 页 3 题“机灵狗送信”.教学反思:单 元第 4 单元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总课时第 3 课时教 学 目 标1、引导学生整理复习第一、二单元的知识。 2、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复习

10、知 识点二、理解运 用三、练习。1、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 到了哪些知识? 2、在第二单元中学到了 哪些知 3、回顾板书主要知识点。1、 完成教材 38 页“买 玩具”和“动物家园” 的问题。 2、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 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自己解决了吗?学生独立完成教材 40 页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自己整理 的知识,并进行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独立作业6的 15 题。教师巡视 指导。.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除法:除法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方向与位置:方向板怎样确定方向基础练习教材 40 页 1 至 5 题。变式练习1、 每本书 6 元,40 元能

11、买几本书?还剩几元? 2、 每本书 6 元,40 元最多能买几本书? 3、 小汽车限乘 5 人,21 个人至少要坐几辆车?作业 设计:拓展练习123456123456第 40 个数字是() ,第 34 个数字是() 。教学反思:7单 元第 5 单元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总课时第 4 课时教 学 目 标1、复习测量的相关内容。 2、复习十进制以及计数单位。 3、复习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教学重点 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投影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宣布复 习内容和要 求。二、复习知 识三、解决问

12、题今天我们要复习第三、四 单元学习的知识。谁能上 来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知 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 知识,并交流。1、 完成教材 38 页“学 校人数”和“做值日” 。2、 我提出的问题3、 课堂练习。请部分学生展示并并 交流,补充。教师板 书主要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复习 相关的知识。 请学生回答教材 39 页 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 41- 42 页的 6 至 13 题。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生活中的大数 (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数的读法、数的写法、 比较大小)测量(长度单位、单位之间的关系)基础练习教材 41-42 页第 6 至 13 题。作设计:变式练习( ) ( )8( ) ( )拓展练习跑道长米,淘气参加千米的长跑比赛,他要在上面跑( ) 个来回。 (往返一次算一个来回)教学反思: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