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7137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金融经济基本概念 一、金融工具 1、货币及其形态 货币的四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功能、价值贮藏手段。 2、金融工具 信用及信用形式。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商业信用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其在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占有主导作用。 国家信用国债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多种多样。 金融工具和信用工具。 金融工具包括债权凭证和所有

2、权凭证(仅有股票一种)。 金融工具按金融市场交易偿还期划分,可分为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短期的金融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包括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金融工具是指资本市场上的的金融工具,包括中长期政府公债和股票。(易出选择题,记往资本市场的比较少的两个,其余就是短期的) 3、利息和利率 了解利率的分类。 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 了解利率变动对经济运行发生的调节和杠杆作用。特别要注意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松的货币政策导致

3、价格和利率的反向变化。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导致物价和利率的同方向变化。 二、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及其分类。重点要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方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证券市场。 证券流通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场外市场、二板市场。 4、证券交易。 包括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

4、三、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构成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经营指定范围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等等。 非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 2、商业银行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有以下三种: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 产业经济 一、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涵义 1935 年, 英国经济学家、 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阿费希尔在 安全与进步

5、的冲突 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 这一概念。 西方国家 第一产业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 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矿业 第三产业 建筑业、运输业 中 国 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行业 第三产业 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是指广义的服务业 (识记我国的分类即可) 2、研究产业结构的指标 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一是资源总量、结构、相对价格以及可移动性。 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包括: 以生理性要求为主导的需求阶段人均 GNP3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阶段; 追求便利

6、和机能的需求阶段人均 GNP300 美元以上的收入阶段; 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需求阶段人均 GNP1500 美元以上的高收入阶段。 三是国际关系的变化: 竞争性进口,即通过进口品的价格机制使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的产品替代国内同类相对高价产品。 补充性进口,即在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受某些关键的供给品制约时,通过对这些关键产品和设备的进口来补充国内生产的不足。 进口替代,即为了缓解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对国外进口品的长期依赖,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国内生产,以替代进口品。 出口导向,即本国某些产业以国际市场信号为导向,国内生产体系的运转。 经济国际化,即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循环,

7、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上几者的区别是重要考点,注意区别) 四是资源的转换率。 4、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配弟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世行前副行长钱纳利等研究发现,超过人均 300 美元的临界点,制造业的附加值份额才会超过初级产业。超过人均 800 美元的以后临界点,工业中就业份额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中的就业份额。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倾斜于劳动力;在工业结构趋向重工业化时,工业结构是以资本密集为主的;随着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技术(知识)又将成为工业资源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界定:一般做法是,把研发费用占某一产业总值 5%以上或劳动力

8、中有 5%以上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专家的产业称为密集型产业。把两项指标超过 10%的产业称之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5、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6、经济起飞中的产业结构变动 7、产业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产业组织 产业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是指发生在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不包括纯技术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当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这时企业便诞生了。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创造的生产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一经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较之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它能够进行更有效率的配置资

9、源,组织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它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体。 1.市场结构的含义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包括:卖方之间的关系;买方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市场内现有的买方、 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场。它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一性很高。不

10、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完全信息。 (2)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任何竞争,主要特征是:产业绝对集中度为 100%,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没有替代产品。进入壁垒非常高。 (3)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控制。企业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 垄断竞争市场 它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

11、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 企业的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直接目的的市场价格行为,包括价格竞争行为和价格协调行为。 2.以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内容的促销行为,如广告行为。 3.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如兼并行为。 4.企业技术进步。 纵向一体化指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权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决策。 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提高技术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保障供应、避免政府干预。 价格约束是指在特定流通渠道内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各种

12、方式对各方的采购、销售价格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控制渠道关系、分配渠道内利润的目的。 常见的价格约束的形式有: 1.特许费。 2.转售价格维持。制造商在契约中对零售价格做出最高或最低限价的规定。 3.歧视性价格折扣。 4.进场费。一般经济越是发达,连锁店的规模越大,进场费也就越高 常见的非价格约束的形式有: 1.制造商限制销售商的顾客覆盖范围 2.制造商规定销售商不许经营与制造商商品直接竞争的商品 3.销售商对供货商采取的限制其销售对象的行为 4.制造商强迫销售商购买其它产品 三、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为协调产业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并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措施,其要求是

13、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提示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过程,并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规律确定主导产业部门及其在产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微观经济基本概念 一、消费者理论 1、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效的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效用。 2、需求和供给 均衡价格被认为是经过市场的供应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和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购买受到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消费可能线或预算线描述。 把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结合,它们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

14、二、生产者理论 1、利润与成本 短期成本包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注意重点掌握);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总成本。 2、边际产量递减与规模报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 掌握该规律对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要学会用此规律分析问题) 3、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 4、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我们称能够获得最大限量利润的产量称为均衡产量。均衡产量应该是使边际收益等边际成本的产量,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边际收益。 三、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15、 1、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 从企业的资产组织形式看,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的社会化和量化)。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它是股东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场所。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具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但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 监事会是同股东大会选出的公司监察机构。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偏离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主要三种: 销售收入最大化;经理效用最大化;内部人控制。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一、经济总量和总需求

16、、总供给 1、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1936 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 主要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国民生产净值(NNP)由国民生产总值减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消耗得到的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数量上等 NNP 减去政府的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经过再分配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加上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个人收入减支所得税。居民用它进行消费和储蓄。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总产出减去政府的税收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GNP 价格矫正指数。它是名义 GNP 对实际 GNP 的比率。是衡量一国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2、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