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6174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7.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湖沉积物中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作者O 徐望龙专业:环境科学指导老师:王晓蓉教授鲜放鸣教授,_ J I _ i 五月L a 】L2 0 1 1 年5 月中国南京M a s t e r a t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o fN a n j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yo nP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o fs e d i m e n t si nL a k eT a i h ut oM i c r o c y s t i sa e r u g i n o s aW a n

2、g l o n gX UM a j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S u t“ X i lgW a n gP r o f e 芒i u p e r v l s o r :a o r o n f fW a n 2P r o l e s s o rQ i m i n gX i a nP r o f e s s o rN a n j i n g ,P R C h i n aM a y ,2 0 1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1 0 7 7 0 5 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 0 0 8 Z X 0 7 3 1 6 0 0 4

3、)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w a ss u p p o r t e db y资助。T h e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a ( N o 210 7 7 0 51 )M a jo r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g r a mf o rW a t e r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a n dT r e a t m e n t ( N o 2 0 0 8 Z

4、 X 0 7 316 - 0 0 4 )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霉留缈日期:J 。r ,场南京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

5、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办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玲够眵导师签名:易护盘篇日期:呼声劳目录目录摘要A B S T R A C T 。第一章绪论11 太湖富营养化概况11 1 湖泊富营养化。l1 2 太湖富营养化进程。21 3 铜绿微囊藻概况32 沉积物磷的内源作用42 1 概述42 2 影响沉积物磷释放( 内源磷) 因素42 3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62 4 生物可利用性磷( B A P ) 研究93 梯度扩散薄膜( D G T ) 技术1 33 1D G T 技术简介1 33 2D G T 在磷中的研究进展1

6、 4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1 64 1 选题依据1 64 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74 3 主要研究内容1 74 4 技术路线l8第二章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1 91 材料与方法1 91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91 2 分析方法2 11 2 1 上覆水和间隙水的分析2 11 2 2 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2 11 2 3 沉积物的磷形态分析2l1 2 4 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测试方法2 21 2 4 1D G T 法2 21 2 4 2 化学提取法2 21 2 4 3 藻的生物测试法一2 3 1 3 数据处理2 32 结果与讨论2 42 1 夏季太湖沉积物中磷的

7、生物可利用性研究2 42 1 1 上覆水、间隙水D R P 和沉积物的基本理化特征2 42 1 2 夏季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2 42 1 2 1T P 的分布2 42 1 2 2 弱吸附态磷的分布2 5目录2 1 2 3 可还原态磷的分布。2 52 1 2 4 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的分布2 62 1 2 5 钙结合态磷的分布。2 62 1 2 6 残留态磷的分布2 62 1 3 夏季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性磷对藻生长量的影响2 82 1 3 1 四种常规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分布与及其对藻生长量的影响2 82 1 3 2D G T P 与藻生长量的相关性研究3l2 1 4 沉积物中磷形态和各生物可利用性

8、磷的相关关系3 22 2 秋季太湖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3 32 2 1 上覆水、间隙水D R P 和沉积物的基本理化特征3 32 2 2 秋季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3 42 2 2 1T P 的分布3 42 2 2 2 弱吸附态磷的分布3 52 2 2 3 可还原态磷的分布。3 62 2 2 4 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的分布。3 62 2 2 5 钙结合态磷的分布3 62 2 2 6 残留态磷的分布3 62 2 3 秋季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性磷对藻生长量的影响3 72 2 3 1 四种常规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分布及其对藻生长量的影响3 72 2 3 2D G T - P 与藻生长量的相关性研究4

9、02 2 4 沉积物磷形态和各生物可利用性磷的相关关系4 ld 、结4 2第三章太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垂直分布研究。4 31 材料与方法4 31 1 样品的采集4 31 2 分析方法4 41 2 1 上覆水和间隙水的分析“1 2 2 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4 411 2 3 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测试方法4 41 2 3 1D G T 方法“1 2 - 3 2 化学提取方法4 41 - 2 3 3 藻的生物测试法4 41 3 数据处理4 42 结果与试论4 s2 1 间隙水、沉积物的理化特征4 52 2 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分布4 62 3 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性磷的比较4 7,J 、结4 9第四章外源磷对太湖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研究。5 l1 材料与方法5l1 1 样品采集5 11 2 实验方法5 l1 2 1 上覆水和间隙水的分析5 2I I目录1 2 2 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5 21 2 3 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测试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