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坐南衙是怎么回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5844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坐南衙是怎么回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倒坐南衙是怎么回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坐南衙是怎么回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声副刊金明池A132017年 12月 9日/星期六/责编 龙爱萍/版式 陈 然/校对 朱凤丽新闻热线: 22960000读书 是最好的家风张展周末陪妻女逛街, 在同一家书店 竟碰到了也在选购图书的父母, 5岁 的女儿手里拿着心爱的童话书问母 亲是否也在挑选自己喜欢的画册, 母亲笑着回答说自己也有喜欢的 书, 但不是画册, 而是文字书籍, 等 以后她长大就能读懂这些。说罢, 母亲摸着女儿的头, 像是解释又像 是感慨地说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啊。 ” 听到这话, 我看着戴花镜选购图 书的父母, 觉得这句话是他们一生读 书的写照, 更是我们家最好的家风。 在我的印象里, 父母特别喜欢读 书, 不

2、管是酷暑还是冬夜, 每当全家 人吃完晚饭, 餐桌便成了书桌。我在 一端写作业, 父母则在另一端读书, 有时候他们怕影响我, 还会用纸笔做 无声的交流。休息间歇, 父母给我讲 述书中有趣的情节, 三个人齐声欢 笑。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读书 成为我最大的业余爱好。 父母喜欢读书, 却不是 “书呆 子” , 每当我遇到难题, 父亲总是讲 述一段典故, 让我从中有所领悟。 母亲则喜欢用书中的事情和生活做 对比, 令我明白故事来源于生活的 真谛, 面对棘手的情况, 我也能巧妙 地化解和处理。 也许是读书的缘故, 我和父母对 文字格外敏感, 也格外尊重。过年 时, 父亲的春联清新又雅致, 成为邻 居

3、们的抢手货。母亲在调解邻居间 和妯娌间的嫌隙时, 也总是能用恰 当的话语说到大家的心坎上, 成为 远近闻名 “有涵养” 的人。而我, 则 从上学到工作, 一直因为多读能写 受到大家的钦佩和重视。我们家在 大家眼中是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这句话是 父母最为欣赏的, 也是他们常常挂 在嘴边的。其实读书不仅能带来个 人修养的提升, 更能让人的秉性发 生变化, 知书达理、 谦卑有礼的态度 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看女儿津津有味地翻阅着画册, 想起母亲刚才说的话, 我真正体会到 了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的涵义, 也切 实感悟到读书是最好的家风。悦读倒坐南衙是怎么回事包公尹京, 正直

4、无私, 为了避免求 情、 拉关系等弊病, 包公连私人书信都 杜绝了。当时的民谣说:“关节不到, 有 阎罗包老。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打官司 时没有关系不要紧, 没有钱送礼通关 节也不要紧, 在阴间, 有正直无私的阎 罗王在主持正义; 在阳间, 有正直无私 的包公在主持正义。可见, 老百姓对 包公的评价有多么高。包公在世时, 已经把他和神相提并论。无怪乎后来 的传说中, 描写包公能探地穴, 能够昼 断阳、 夜断阴。这些传说都是从这句 话生发开去的。 北宋东京, 经济发达, 酒店林立。 当时的大酒店叫正店、 小酒店叫脚店。 据记载, 东京开封仅正店就有七十二 家。像矾楼这样的正店, 喝酒的人每

5、天 竟有千人左右。喝酒的人多了, 自然能 喝出故事来。有两个人是好朋友, 在一块喝酒。其中一个贪杯的, 身上带有几 块金子, 他怕喝酒喝醉后金子丢失, 就将 金子交给对方保管。谁知酒醒后, 保管 金子的那位不认账了, 否认有这回事。 两个人吵吵嚷嚷, 闹到开封府来。包公 一听, 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先稳住了 两人, 然后派公差来到保存金子的这个 人家中, 对这人的妻子说, 你丈夫已经 招供, 快把人家的金子还给人家, 不然, 开封府将会重罚。这人的妻子一听, 乖 乖地就把金子拿了出来。 提起开封府, 很多人自然会想到 铡美案 , 想起陈世美和秦香莲。历 史上有无陈世美和秦香莲?我们不 得而知

6、。但包公执行的断案标准绝 对 是 老 百 姓 的 标 准 , 是 农 民 的 价 值 观。包公处死陈世美, 绝不是因为陈 世美停妻再娶, 而是因为陈世美妄图 杀人灭口, 竟然指使人去杀秦香莲和 自己的一双儿女。此种行为可以说是 连禽兽都不如。当然, 还有另外一个 为陈世美平反的传说。说陈世美做官后, 昔日的同窗去找他, 陈世美因为 事忙, 未能见他。这位想打秋风未打 成的同窗恼羞成怒, 就编了一出戏曲 来 污 蔑 陈 世 美 , 以 泄 心 中 之 愤 。 从 此, 陈世美就成了忘恩负义、 停妻再 娶者的化身。 最有意思的是传说中包公的三口 铜铡。据说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 虎头铡、 狗头铡。

7、龙头铡专门用来铡 犯法的皇亲国戚, 虎头铡专门用来铡 犯法的官员, 狗头铡专门用来铡犯法 的平民百姓。这个传说虽然还有些等 级意识, 但总体上是在反映老百姓的一 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平等思想。 包拯是代表百姓利益的, 百姓在他 身上又寄托了无限的向往。在中国, 老 百姓绝大多数是农民, 因此, 包公也被 有意无意地农民化了。农民由于成天 在田里劳作, 风吹日晒, 肤色自然会偏 黑。所以, 戏台上的包公也就成了黑 脸。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在所有 农具中, 铡刀是最像刑具和兵器的, 也是最令人害怕的。铡刀是用来铡草的, 因为要一个人塞草, 一个人铡, 塞草者 一不小心, 被铡刀铡掉手指的事

8、屡见不 鲜。所以, 农村人尤其是农村孩子, 对 铡刀都是心存畏惧, 敬而远之。将这种 农民都畏惧的农具当成包公的刑具, 更 能增加包公的威风, 也更使农民在看戏 台上的包公惩罚恶人时觉得解气。 公元1058年, 也就是宋仁宗嘉祐三 年, 包公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 权御史中 丞兼理检使。包公这时已经60岁了。 有一则包公倒坐南衙的传说。其 实, 宋代开封府的大门也是朝南开的。 那么, 为何会有这样的传说呢?一是古 代的衙门认钱不认理, 衙门门朝南开, 有 理无钱莫进来。包公清廉刚正, 认理不 认钱, 老百姓认为包公的开封府和一般 的府衙不一样, 所以开封府应该大门向 北,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包公倒

9、坐南衙的 传说。二是这个传说也可能有一定的 历史依据。包公在御史台任职, 而宋代 御史台的大门就是向北开的。赵国栋汴京历史脱口秀生活浪花 汤中的家味道汤, 鱼汤、 鸡汤、 驴肉汤、 牛肉汤、 羊肉汤, 各有千秋, 但我最爱的是汤 中的家的味道。 我自小不爱吃鱼, 觉得鱼肉碎、 刺又多, 且小城中也没有做鱼的高 手。总之在家中, 因顾及我的口味, 家中鲜于见鱼, 但不爱吃鱼却不妨碍 我爱喝鱼汤, 浓白的鱼汤味最鲜, 但 像我这样口重的人, 却更欣赏各种做 法。有段时间, 母亲不知为何总喜欢 做鱼, 不是清蒸, 也不是红烧, 而是处 理好鱼, 下锅两面煎黄, 加大半锅水, 放入酱油、 盐、 花椒、

10、 料酒、 一寸大小 的葱段, 若是碰巧买来了酸菜, 便也 加进去, 盖上锅盖, 用小火炖。有时 我会打开锅盖偷偷放几块冰糖, 在我 的观念里, 在咸味的佳肴里放糖总会 带来不同的体验。过几十分钟, 便可 关火, 在餐桌上垫几本不用的杂志, 整锅端来, 这往往需要父亲来做。我 自然还是不吃鱼的, 只夹段葱或酸菜尝尝, 味极鲜、 极麻, 似乎真有鱼在舌 尖游动。父母吃得极欢, 鱼刺堆了一 盘, 待到母亲停箸说 “行了” , 我便欢 快地把鱼汤端走, 捞出剩下的鱼肉、 鱼骨, 开火, 汤的颜色极深, 看起来不 像鱼汤。待到鱼汤滚起来, 下面必须 是宽面或是烩面, 筋道, 鱼汤的鲜麻 加上面的筋道,

11、甚美。 我是河南人, 从小爱吃河南烩 面。要吃正宗烩面, 一般在外面的小 馆中, 很少有人会在家中熬汤下面。 我曾在一家苍蝇小馆中见过人家做 烩面片儿, 和面、 压面, 极为复杂, 怪 不得人们都喜欢买现成的片儿直接 拉了下。羊肉汤是最重要的, 在学校 也吃过烩面, 不过是清水加些酱油, 哪里算是烩面。父亲喜欢给我熬羊 肉汤, 我也很爱喝。父亲熬汤喜欢买 羊肉骨头, 肉不多不少, 放入锅中加 水不放任何佐料, 为的是一锅原汁原 味的鲜羊肉汤。待到汤色浓白便可 关 火 , 碗 中 加 葱 加 盐 , 香 菜 也 可 使 用。有人喜欢在羊肉汤或是烩面里加芝麻酱, 我觉得多此一举。汤喝到 一半可以加水再熬, 熬出来的汤仍是 奶白色的。若是喝腻了, 便可捞出骨 头, 羊肉汤的精华不是第一碗, 而是 最后一碗。经过反复熬煮, 羊骨的碎 肉、 关节处的脆骨甚至是骨髓都脱离 了骨头, 沉积在锅里, 因此, 最后一碗 羊肉汤往往包含了一锅汤的精髓, 用 它来下面, 滋味甚足。刘俞辛扫一扫, 即可关注文娱副刊 部 “汴梁有声副刊” 微信公众号 djwy6688, 聆听本版音频。鹤舞风中鹤舞风中苗苗苗苗摄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