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465829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摘要】 对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进行了辑录整理。整理后发现, 新修本草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包括了岭南,共记载了47 种产于岭南地区或与岭南有关的药材,包括玉石部 8 种、草部11 种、木部 15 种、兽禽部 2 种、虫鱼部 6 种、果部 2 种、菜部 1种、米部 1 种、有名无用 1 种,具体药材有丹沙、雄黄、石斛、薏苡仁、桂、干漆、沉香、厚朴、槟榔等。分析了岭南地区药材的本土性、岭南药物治病的特异性和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的贡献,说明岭南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新修本草;岭南药物新修本草是唐代官府于公元 659 年

2、制定的本草,有中国最早的药典之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1。全书由本草、药图、图经 3 部分组成,其中本草是文字部分,共 20 卷,另目录 1 卷;药图是药物的图谱,共 25 卷,另目录 1 卷;图经是药图的说明,共 7卷,计 54 卷。载药 850 种。1 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包括岭南岭南古属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2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条山脉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 ,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汉武帝统一南中

3、国后,将岭南分为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岭南又称岭外、领表。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岭南之名始于唐贞观时,其所辖范围约为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分和越南北部2。新修本草序卷第一曰:“范汪方百余卷,及葛洪肘后 ,其中有细碎单行径用者,或田舍试验之法,或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饼店蒜,乃是下蛇之药;路边地菘,而为金疮所秘。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326 。又曰:“今撰此三卷,并效验方五卷,又补阙葛氏肘后三卷”328-29 。 新修本草序言两次提到葛洪肘后备急方 ,可见当时这

4、部唐代本草巨著也参考了岭南著名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的一些内容,尤其提到肘后备急方简、便、验、廉的用药特点。书中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包括岭南,来源于岭南药物有槟榔、龙眼、桂、蓝实、景天等 47 种药材。2 产于岭南地区的药材分类情况3新修本草中记载了产于岭南地区的药物 47 种,玉石部8 种:丹沙(朱砂) 、雄黄、孔公孽( 钟乳石)、石硫黄(硫黄)、白垩、锡铜镜鼻、伏龙肝(灶心土) 、白瓷屑。草部 11 种:石斛、薏苡仁、蓝实、景天、香蒲、续断、白花藤、郁金、由跋根、狼跋子、甘蕉根。木部 15 种:箘桂(桂枝) 、牡桂、桂、干漆、沉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龙眼、厚朴、槟榔、庵摩勒(余甘子)、毗梨勒、

5、苏方木(苏木 )、诃梨勒 (诃子)。兽禽部 2 种:犀角、孔雀屎。虫鱼部 6 种:牡蛎、石决明、秦龟、蚺蛇胆、贝子、珂。果部 2 种:豆蔻、甘蔗。菜部 1 种:水斳(水芹)。米部 1 种:食盐。有名无用 1 种:鸩鸟毛。以上药物有 20 种载入了 2005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具体包括丹沙(朱砂) 、雄黄、孔公孽 (钟乳石)、石硫黄(硫磺)、石斛、薏苡仁、续断、郁金、桂、沉香、藿香(广藿香)、龙眼、厚朴、槟榔、庵摩勒(余甘子) 、苏方木 (苏木)、诃梨勒 (诃子)、牡蛎、石决明、豆蔻。2009 年第 26 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陈虹,等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第 6 期白

6、垩、蓝实、景天、香蒲、白花藤、干漆、水斳、蚺蛇胆、珂、甘蔗这 10 种药物虽未载入药典,但载入了中药大辞典(第 2 版)。以上药物有的还在临床运4用,如香蒲有利尿通便、消痈作用,主治关格、大小便不利、乳痈,白花藤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48 种药物中的部分药物已不再运用于临床,如:锡铜镜鼻、白瓷屑、由跋根、狼跋子、毗梨勒、孔雀屎、鸩鸟毛、犀角、秦龟、贝子等。3 新修本草记载的岭南药物特点分析31 反映了岭南地区药材的本土性 新修本草反映了岭南药材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如木部中品卷第十三第 376 条:“槟榔,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澼,杀三虫,去伏尸,疗寸白。生

7、南海。此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大;尤大者,名楮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纳子,俗人为槟榔孙,亦可食。 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3329。又如草木部上品卷第十二第 344 条:“箘桂,味辛,温,无毒。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3304。第 345 条:“牡桂,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53304。第 3

8、46 条:“桂,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七月、八月、十月采皮,阴干”3305。新修本草还对某些容易误认的岭南药物品种进行鉴别,如木部中品卷第十三第 367 条“龙眼” ,需要与益智仁鉴别。 “龙眼”条目中是这样描述性味的:“龙眼,味甘,平,无毒。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魄,聪察,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广州别有龙眼, 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 ,

9、“其龙眼树,似荔枝,叶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槟榔,有鳞甲,大如雉卵,味甘酸”3323。 提出广州龙眼需与益智仁鉴别。32 体现了岭南药物治病的特异性书中记载的部分岭南药物有杀虫、逐水、解毒等功效,主治岭南地区的常见病如瘴疟、溪毒、沙虱、蛊毒、脚气等,有些药物虽然未注明产地为岭南地区,但主治功用出现“岭南” “瘴疟” “溪毒” “沙虱” “蛊毒”等字眼,体现了治疗岭南疾病的特异性。如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七第 137 条:“景天,味苦、酸,平,6无毒。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寒热风痹,诸不足”3185。第 161 条:”白花藤,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菜、肉中毒,酒渍服之,主虚劳风热。

10、生岭南、交州、广川平泽。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厚肉白,其骨柔于野葛”3201。又如兽禽部卷第十五第 485 条:“鹧鸪鸟,味甘,温,无毒。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差者,合毛熬酒渍服之。生捣取汁服,最良。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辀格磔者是也。有鸟相似,不为此鸣者,则非也”3395-396。虽然产地仅书“生江南” ,但主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差者” ,从其功用可体现治疗岭南疾病的特异性。又如菜部卷第十八第 612 条:“白蘘荷,微温。主中蛊及疟”, “药用白者。中蛊者服其汁,并卧其叶,即呼蛊主姓名。亦主诸溪毒、沙虱辈,谨案根主诸恶疮,杀螫蛊毒”3468 等条文中未注

11、明产地,但从其主病“中蛊及疟” , “亦主诸溪毒、沙虱辈”来看,可推测其可能与岭南有关。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六第 104 条:“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近道亦有,次宣城间。生栎树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六安属庐江,今始兴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3162。石斛虽出产始兴,生于石上者良,可与安徽宣城、庐江两地比较。又如薏苡仁,7后汉书马援传 作“珠” ,因当时马援在岭南交趾平乱,士兵服之后可御瘴气,故之后引种于中原,改名薏似仁。33 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的贡献中医药名著新修本草是一本全国性的药典,收录有岭南医学资料,记载了产于岭南的药物(薏苡仁、沉香、藿香、槟榔、豆蔻、龙眼等等),使岭南本土药物不仅仅限于岭南本地传播,而是传播到全国,岭南药物载入药典,体现了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所作的贡献,体现了个性药物对共性药物的影响。岭南药物成为我国中药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构成中药学体系的整体性。【参考文献】1 甄志亚.中国医学史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2邓铁涛.岭南医学 J.新中医,1999,31(8):8.3唐苏敬. 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