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5578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论文中文摘要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叶辉汪道文 教授中 文 摘 要乙 脑 卒 中 目 前 已 经 成 为 人 类 最 主 要 的 死 亡 原 因 之 一而 且 在 我 国 发 病 率 有 呈 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研究显示, 通过对脑卒中危险因 素的控制可显著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因此寻找和研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危险因素均有显著的种族或地域差异性,因而国外的研究资料并不能完全代表国人的状况。然而目前对并 不 多 , w 裤于中国人群的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资料研

2、究通过3 0 0 对脑卒中 病例对照研究, 探讨传统危险因素及新的危险因素在中国 人脑卒中 发生和预后中的 作用, 从而为寻求适合中国 人的脑卒中防治手段提供更直接的 依据。介 研 究 收 集 武 汉 地 区 2 0 0 例 脑 梗 塞 病 人 和 ,00 例 脑 出 血 病 人 , 并 按 年 龄 及 性 别匹 配收 集了3 0 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针对 脑卒中 可能的2 0 4 项危险因 素进行了资料采集,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 示: 高 血 压病人患脑卒中的 危险性较正常 血压者高1 0 4 .4 % ( P = 0 .0 0 3 3 3

3、) ; 冠心 病患 者比 无冠心病者高 3 8 2 .8 % ( p = 0 .0 3 3 3 ) ; 酒精或 食盐的 摄人量越多, 其患 脑卒中 的 危险 性显 著 增高( p 值分别为0 .0 0 5 1 和0 .0 2 6 9 ) ; 性格 压 抑、 情绪 急噪 者的危险 性 增加1 7 1 . 8 % a ( P = 0 .0 0 1 1 2 ) : 干部和科技工作 者比 工人、 农民 患脑卒中 的 危险性 低5 2 . 7 % ( p = 0 .0 0 2 5 ) 。 由 此显示, 武汉地区 脑卒中 的 发 生与高 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史、 饮酒、 情绪、 职业种类和食盐的 摄人

4、量相关。华中 科技大学同 济医学院博士论文中文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对 2 0 0例脑梗塞和 1 0 0例 脑出 血病人及3 0 0 例对照行1 年后随访,分析各组之间脑卒中的再发或发生率的 差异,以 及脑卒中 患者再发脑卒中与高血压、 高同型半胧氨酸血症以及是否服用阿司匹 林的 关系。 结果发现: 脑卒中组有2 9 例再发血栓性疾病( 1 0 % ) , 其中 脑卒中2 7 例( 9 .3 1 % ) ,急性心肌梗塞2 例,对照组仅有1 例脑梗塞发生( 0 .3 5 % ) ,两组之间 有 显著 性差异( P 0 .0 5 ) 。 对 脑 卒中 组 和对照 组比

5、 较发 现, 脑卒中组有MT H F R 6 7 7 C T基因型8 4 例, 6 7 7 T T基因型2 7 例, 基因突变率为3 7 %,6 7 7 T 基因频率为4 6 % , 6 7 7 C基因频率为5 4 % , 对照组MT H F R 6 7 7 C T 基因型8 7例, 6 7 7 T T 基因型2 1 例, 基因突变率为3 4 %, 6 7 7 T 基因频率为4 3 % , 6 7 7 C基因频率为5 7 % , 基因突变率两组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显示M T H F R C 6 7 7 T 突变在中 国 人血 浆水平 增高及脑卒中的 发生中 无明 显相 关性。 而通过对H

6、e y 水平与 其他危险因 素的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H c y 水平与饮酒、 血浆胆固醇水平、同 胞子女脑血栓发 病人数呈正相关, 而与H D U C水平呈负相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论文中文摘要国外研究显示, 凝血酶原3 端非翻译区第2 0 2 1 0 位G - - A突变与凝血酶原水平相关,且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已知该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因而还不明确其突变是否参与了中国 人脑卒中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P C R扩增3 0 0 对病例对照目的基因片段, 并行限制性酶切鉴定2 0 2 1 0 位G - - A突变, 从而探讨这一突变与脑卒中的关系。 结果发现: 凝血酶原2 0

7、 2 1 0 G - - A 变异, 病人组2 0 2 1 0 A 纯合子为 2 人, 2 0 2 1 0 G A 杂合子为1 3 人, 对照组无2 0 2 1 0 A 纯合子, 2 0 2 1 0 G A 杂合子为6 人; 病人组2 0 2 1 0 G 基因 频率为 9 4 . 3 3 % , 2 0 2 1 0 A 基因频率为 5 . 6 7 % 。 在对照组2 0 2 1 0 G 基因频率为9 8 %, 2 0 2 1 0 A 型基因 频率为2 % ; 病人组凝血酶原2 0 2 1 0 C- - A 突变率为5 . 6 7 % , 对照组突变率为 2% , 结果显示两组2 0 2 1 0

8、 A突变差别有显著意义( p = 0 . 0 0 5) , O R ( o d d s r a t i o ) 为 2 . 6 6 ( 9 5 % C l 0 . 8 - 4 . 5 ) ; 脑梗塞组2 0 2 1 0 A 纯合子为2 人, 2 0 2 1 0 G A 杂合子1 1 人, 脑溢血组无2 0 2 1 0 A 纯合子, 2 0 2 1 0 G A杂合子为2 人; 脑梗塞病人组凝血酶原基因2 0 2 1 0 G - - A 突变率为6 . 5%, 脑溢血组突变率为 2% ,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 p 0 . 0 5 ) 。 由 此显示, 凝血酶原2 0 2 1 0 G - - A 突

9、变与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生相关, 其中主要与脑梗塞的 关系 更为明 显, 而与脑出 血的 关系不明显。由于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的 关系, 而血小板工 b / I X / X 复合物是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因 子的 受体, 在血 小板活 化中 起着重要作用。因而, 本研究采用 P C R方法扩增 3 0 0 对病例对照的目 的基因并行限制性酶切鉴定血小板 工 b“ 1 4 5 T h r / M e t 突变, 从而 探讨 该基因 多态 性与中国 人脑卒中 发生的 关系。 结果显示: 脑卒中病人组血小板糖蛋白l b a 1 4 5 M / M 纯合子为4 人,

10、 血小板糖蛋白1 b a1 4 5 T / M 杂合子为4 8 人,血小板糖蛋白1 b a 1 4 5 T h r / M e t 突变率1 7 . 3 3 % ,对照组血小板糖蛋白1 b a 1 4 5 M / M 纯合子为3 人, 血小板糖蛋白l b a 1 4 5 T / M 杂合子为3 9人,血小板糖蛋白 1 b a 1 4 5 T h r / M e t突变率 1 4% , 两组血小板糖蛋白 l b a1 4 5 T h r / M e t 突变率比 较p 0 . 0 5 ) 0发/不 的千了产群脑卒中总之发生有关由 此显示,血小板糖蛋白1 b a 1 4 5 T h r / M e

11、 t变异与中国人而且主要是与脑梗塞有 关, 与脑溢血关系不明显。研究通过对3 0 0 例脑卒中 病人及3 0 0 例非脑卒中 人群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1 、 武汉市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史, 饮酒, 情绪, 职业, 盐的摄人量相关。2 、 脑卒中无论是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都与H c y 水平升高有关, 但与M T H F R 的常见突变C 6 7 7 T 基因突变无明显关系。 3 、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 病人的 一年随访发现影响其预 后的 原因 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胧氨酸血症、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情况,脑卒中 病人易再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 再发相关因素有: 周锻炼次数

12、、 职业、 高血压病、 吸烟史、 冠心病、 盐摄人量。 4 , 凝血酶原2 0 2 1 。 位G - - A 的突变及血小板糖蛋白1 b a 1 4 5 T h r / M e t 变异与中国 人群脑卒中的发生有关。主要是与脑梗塞有关,与脑溢血关系不明显。,1 脑 卒 中 危 险 因 , 耐基 因 多 态 性华中科技人学同济医学院14卜 论文英文摘要N e w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S t r o k e: A C a s e - c o n t r o l S t u d yDi v i s i o nT oj g po f C a r d io l o g y

13、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e d ic i n e , T o n g j i H o s p i t a l ,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H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D o c t o r a l C a n d i d a t e : Hu i Y eS u p e rv i s o r : D a o w e n Wa n gABS TRACTS t rok e c

14、o n t i n u e s t o b 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c o mmo n i n Ch i n a . Th ei n c id 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t y r a t e o f s t ro k e h a v e b e e n in c r e a s in g . Mo s t t h e r is kf a c t o r s o f s t ro k e m a y b e t r e a t e d a n d p re v e n t e d . T o s t u d y t h e r i s k

15、f a c t o r s o fs t rok e i s v e ry i m p o r t a n t . T h i s s t u d y i n c l u d e 4 p a r t s f o r s t u d y i n g t h e r i s kf a c t o r s o f s t r o k e . 1 . p a r t 1 :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S t rok e : A C a s e - c o n t ro l S t u d y . 2 .p a r t 2: R e s u l t o f s t rok e

16、p a t i e n t s w e re 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 o n e y e a r 3 . p a r t 3 :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a b u t n o t t h e C 6 7 7 T m u t a t io n o f m e t h y le n e t e t r a -h y d m f o l a t e r e d u c t a s e is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s k d e t e r m i n a n t o f s t ro k e . 4 . p a r t 4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l s o r e p r e s e n t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s t rok e i n C h i n e s e i n d i v i d u a l s .P a r t 1 T o s t u d y t h e r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