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5346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文博“$%&年第$期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三峡考古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巴文化研究的广泛深入$ 特别是鄂西地区和川西平原等地的巴文化早期遗存遗物的大量发现$ 为我们研究巴文化的起源问题提供了一大批可供参考的实物依据# 本文拟就从三峡鄂西和川西平原等地的考古发现入手$ 就巴文化的起源略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商榷于共同研究巴文化的同仁#一% 早期巴文化遗址的主要发现与分布! 湖北西部及江汉平原地区从目前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 湖北境内的早期巴文化遗址当以三峡鄂西的宜昌地区分布最为密集& 在宜昌

2、地区则又以长江沿岸的秭归县%宜昌县 现为夷陵区( %宜都市最为集中# 再向东已发展到江汉平原的荆州地区# 此外$在沮漳河流域%清江流域及与湖北接壤的湖南洞庭湖流域也有不少发现# 发现的主要遗址从西向东排列如下)秭归县的鲢鱼山%柳林溪%五马桥%老鼠岩%王家坝%张家坪%何家湾%杨泗庙%银街%大沙坝%朝天嘴等遗址!#宜昌县 现为夷陵区( 的小溪口%伍厢庙%刘家河%李家河%中堡岛%三斗坪%白庙子%杀人沟%苏家坳%朱家台%杨家嘴%路家河%上磨垴%西湾%艾家河等遗址“#宜都市的红花套%古老背%毛溪套%向家沱%吴家岗%鸡嘴河%城背溪%石板巷子%莲花埝%白水港等遗址#清江流域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香炉石$% 深潭

3、湾%等遗址#沮漳河流域的当阳市季家湖上层&%国营草埠湖农场的镇头山等遗址#荆州地区的江陵县张家山(%荆南寺)%陀江寺*%梅槐桥+,-%沙市周良玉桥+.-等遗址#此外$在洞庭湖流域的桑植庙湾+/-%吴家塝+0-%石门皂市+1-%桅岗+2-%宝塔+3-%澧县斑竹%保宁桥+4-%沪溪浦市+5-%麻阳兰里%龙山里耶%辰溪炮台%张家溜%潭湾67-%岳阳铜鼓山6,-%费家河6.-等遗址中都能见到有早期巴文化的遗存#$% 重庆四川地区 川西平原及丘陵地区(考古发现得知$分布在重庆%四川境内的早期巴文化遗址主要在川西平原及大渡河下游的汉源地区$重庆东部的万洲地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 也有不少赵冬菊

4、宜昌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华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研究员(内容提要)巴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川西地区的考古发现$对早期巴文化遗存遗物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文化应该起源于鄂西地区$然后溯江西上进入到川西平原#关键词)考古发现 巴文化 起源!“!“!#研究与探索发现! 此外“在嘉陵江流域也陆续有所发现!成都平原地区发现的早期巴文化遗址有#青阳宫!“#$方池街!$#$指挥街!%#$十二桥!&#$抚琴小区!#$岷江饭店!(#$羊子山下层!)#“ 新繁水观音*+#$ 广汉太平场 % 今汉南兴乡& $中兴三星堆

5、*,#$中兴月亮湾等!汉源地区的背后山类型遗址“大多分布在大渡河下游的汉源县“目前已发现$%余处“主要有背后山$桃坪$青杠$麻家山等遗址*-#! 背后山类型遗址与川西平原的一些早期巴蜀文化内涵比较一致“两地的文化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地域关系“背后山类型遗址表现的自身土著文化风格稍为浓厚“但两者之间的共性仍占主导地位!嘉陵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发现的早期巴文化遗址相对要少一些! 到目前为止“发现属于这一文化类型的遗址主要有阆中兰家坝*$#$南充淄拂寺*%#$铜梁西郭水库等!重庆涪陵地区$万洲地区属于早期巴文化的遗址有涪陵陈家坝子*&#$垫汉林场*#$忠县的井沟*(#$巫山江东嘴*)#

6、$南陵村.+#$大昌坝.,#等!重庆涪陵地区$万洲地区与鄂西接壤“远离川西平原“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似乎与鄂西地区发现的早期巴文化更接近“因此有人认为# 川% 今重庆& 东丘陵一带“ 是一个与宜昌此类型有一定关系的文化类型(.-#“故我们将重庆东部地区列入鄂西区域研究“在探索早期巴文化的历史时“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行政区域去与远古时期的地域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大溪文化的分布中心在鄂西区域“ 但最早却发现于巫山大溪“这一事实正是最好的例证!以上“我们对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境内的早期巴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分布情况作了一番介绍“使我们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那么“这东$西两地早期巴文化的内涵情况又是怎

7、样的呢)二$ 川西$鄂西两地早期巴文化的内涵简述从川西地区考古发现的资料得知“早期巴蜀文化的陶器以夹砂褐陶和夹砂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红陶% 红陶多呈砖红色或橙黄色& $黑陶等“陶色一般筒状器座$喇叭纽器盖$角状尖底% 平底& 杯$尖底钵$瓶$盉斝$鬹$瓮$鸟首形器把$釜等! 器耳有横鼻$大$尖底杯$尖底盏$器盖等!陶器的制作方法以手制为主“器壁内往往凸凹不平“有的器物手捏痕迹明显可见“轮制陶少见“后期如月亮湾上层$羊子山土台基址上层则以轮制为主.“#!器物的主要纹饰有粗绳纹$弦纹$平行纹$刻划纹$方格纹$圆圈纹$水波纹$锥刺纹$云雷纹$&纹$镂孔纹$篾蓖纹$几何形印纹等

8、!在川西平原进行考古发掘收获最丰富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 自$(%年)月至$(*年$%月先后对其进行了四次发掘! 该遗址共有$*个文化层“经整理共分为四期“它是目前川西平原最有代表性的早期巴蜀文化遗址“因此有不少学者称之为 三星堆文化( ! 川西平原其它遗址大致与此雷同“为了便于湖北$四川两地文化遗物的比较“下面我们先对三星堆遗址的时代略作介绍!据碳$+测定年代表明“ 三星堆遗址第一期距今约+$,%-()年%(* . . .区/ $+$*/&.$#“+%,)-$%年%(% 0 / $ “0&.%#“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至夏初! 月亮湾下层与三星堆遗址第一期时代基本

9、相同! 三星堆遗址第二期的时代大致相当于夏末至商代前期%# 1+%,%23*%年& ! 三星堆遗址第三期的时代相当于商代中期! 三星堆遗址第四期的时代相当于商末周初!湖北西部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在近4%年里“先后发掘数十处巴文化遗址“一般所见的巴文化遗址大多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上! 具有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存有秭归的鲢鱼山$朝天嘴“宜昌的路家河$中堡岛$白庙子“宜都的红花套$城背溪$石板巷子“长阳的香炉石“当阳的季家湖“江陵的张家山$荆南寺常见器物有平底罐$灯形器$平底钵$圜底釜$圜底杯$圈足豆$盉$斝$鬶$簋$盘$觚$盆$大口尊$壶$缸$器盖$角状杯$鸟首形器把等*在江汉平原还

10、见有爵$双腹罐$鬲$鼎$甑$假腹豆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如荆南寺“$,夹砂陶占%5以上“ 泥质陶不足$%5* 又如荆南寺“$%夹砂陶占(%5“泥质陶占4%5.&#! 夹砂陶中灰黑陶$褐色陶较常见“还有一定数量的红陶$黑衣陶$黄陶% 橙黄& ! 泥质陶以灰色陶为多见“ 还有少量的黑皮陶$ 黄陶 % 橙黄& $褐色陶等!陶器制作方法“早期多手制“器物的内壁往往凸凹不平“有的器物还有手捏的痕迹! 轮制陶器见于中型盛食器! 袋足器往往是模制后再加工安上去的“制作精细!川圈足盘$鸟首形器把$三足$%&年第$期除上述两地所共见的相同器物以外!还有一些是两地各自独有的器物!分

11、述如下“川西平原的镂孔圈足豆#盘口形罐#圈足罐#长颈壶#尖砂罐#橄榄形罐( 平底和圜底% 大口尊假腹豆鬲罍垂腹罐爵花边圈足碗弇口瓮直领瓮双耳罐等!这些陶器器类在川西同样少见&三 川西鄂西早期巴文化的时代与分期比较 川西平原及丘陵地区三星堆文化第一期出土的陶器种!根据整理情况!第一期又可分为早期的最晚阶段&第二期时代相当于夏至商代前期!出 新出现的器物有喇叭形大口罐陶壶鬶细长柄高柄豆矮柄豆酒瓶盉觚平底杯尖底杯喇叭口凹底罐碗碟圈足盘尖底盏小圈足杯器盖鸟首形器把等&第三期时代为商代中期!出土陶器种类与第二期差别不大!只是新出现了一些器形& 如高颈罐喇叭形敞口长颈壶圜底

12、釜宽沿敛口三足形炊器等& 这时期酒器为常见之物!也发现有较多的鸟首形器把厚胎尖底杯尖底盂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增加了大量的尖底器&第四期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 第三期的器物继续使用!个别器物开始消失!如宽沿三足形炊器鸟首器形把都基本上消失&$ 鄂西地区第一期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早期!从白庙子红花套石板巷子香炉石季家湖毛溪套荆南寺等遗址的地层叠压关系来看!与下层的湖北龙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期陶器主要以平底器为主!袋足器次之& 器物的种类有大口罐( 平底圜底尖底% 大口尊鬶盉鼎花边罐灯形器( 豆% 觚有肩平底罐高柄豆鸟首

13、器形把钵等& 盛食器大都为平底&第二期时代为二里头晚期至商代早期!前一期的器物继续使用! 数量普遍增多& 新出现的器物有鬲杯簋甗斝长颈罐瓮矮柄豆尖底罐圈足碗器盖卷沿圆肩釜方唇圆肩釜!釜的最大腹径略偏于上端!“#& 鸟首器形把有所增加!高柄豆( 灯形器% 柄端开始中部外突& 此外!在洞庭湖流域的石门桅岗商代早期墓葬!$#!宝塔皂市!%#等地!都发现有与鄂西巴文化同时期的遗物& 桅岗()出土的鬶盉斝与鄂西基本相似& 岳阳铜鼓山遗址出土的遗物如大口缸 平底尖砂罐鬲鼎簋等与鄂西无多大区别!研究人员认为“) 一类以#型鼎 ( 包括*#+型鼎足% #

14、*型釜#+型夹砂罐为代表* 它们均为褐色夹细砂陶!含砂量高!器物胎壁厚重!器表细绳纹浅而稀疏!横或斜拍!另还见痂斑纹* 这些器物及其特点!在荆南寺有发现!但更多更发达的则是长江三峡+&#*第三期时代为商代中期!本期与前二期基本相同!只是器物在造型上略有变化*新出现的器物并不多见*该期的釜为侈口溜肩最大腹径开始向下偏移!高柄豆( 灯形器% 数量减少!大口缸底中期!鄂西与洞庭湖流域出现了多种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现象!既有巴文化!又有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还有来自东方吴越文化的影响等!形成了一个大区域的文化圈*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因地域关系而产生的各地自身特点不同的因素*第四期时代为商代后期至西周

15、初( 西周初期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流域% * 与前期相比! 陶器种类变化不大!鸟首器形把高柄豆尖底器已不见或少见*这时期釜釜形鼎为常见之物!釜的最大直径已基本上在下部&(#!罍簋盆等数量有所增加* 考古发现证明!该期出现的一组鼎釜罐杯器盖纺轮等均为本地土著文化,而另一组罍簋盆瓮等当由中原文化传入& 这一现象在洞庭湖流域也明显存在&以上只是对川西平原 湖北西部及洞庭湖流域等地早期巴文化遗物的分布及文化内涵 文化的分期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和分析!那么川西鄂西两地早期巴文化由什么文化发展而来- 我们将运用 ) 地层学+ ) 类型学+的原理来继续对两地早期巴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弄清巴文化的渊源&四 巴文化渊源探讨从湖北 湖南目前考古发现的巴文化遗存的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巴文化应该先起源于鄂西!后又溯江西上传入川西平原( 这只是一部分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