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629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八年级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 八年级必修)教学目标知识: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面。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习文言文的关

2、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 讨论点拨法3竞赛法4比较法课时安排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年月日星期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了曹刿论战,那么鲁庄公何以战呢?我们知道司马迁的伟大,那么他何以成才呢?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二、展示目标了解作品,解题;朗读课文(重点),了解内容。三、实施巩固(一)解题孟子及孟子。书P12 5孟子(约前37 2 前2 8 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

3、 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 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诵。1、标句序。师:为了便于后面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文章标上句序,好吗?2 、分男、女生读课文,一组读、句,一组读句,让学生自由选择要读哪一组。男生读完后女生评价,女生读完后男生评价。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了解文意。1、全班齐读课文。2 、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同桌交流,逐句疏通文意。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古今异义词。师:大家对照注释同桌自学,不

4、懂的可以举手提问。4、小组竞赛,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各组间互相提问题考对方,答对的小组加一分。问题只是提字、词、或句的 意思。师:我们班谁比较公正,派他来当记分员,好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注音:夫f G x 畔p n 粟s 畎q u n 说y u 乏f 曾c n g四、练习矫正朗读课文。五、检测反馈练习册P54一1P55一1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年月日星期一、引入新课。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精良,实力强大,却深陷泥潭,这是为什么?谁愿意来说说?(“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展示目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2 、讨论点拨法3、竞赛法三、实施巩固(一)看注释,翻

6、译课文。注音: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词:译句: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 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注音: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解词:周围三里的内城。包围。译句: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注音:f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解词:译句: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注音:原文: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解词:此,这。译句: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注音:s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7、多也;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解词:译句: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注音:原文: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解词:舍弃,丢弃。离开。译句: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注音:y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解词:使居住。封疆同义。译句: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注音:原文:固国不以山G 之险,解词:译句: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注音:原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词:s h 译句: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注音:g u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解词:译句: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

8、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注音:g u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词:到了极点。通“叛”。译句: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注音:原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词:服从。译句: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注音:q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解词:译句: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注音:原文: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词:古代统治者的通称。此指“得道者”。译句: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二)、精读课文,理解写法。得1、分组读课文,。2 、师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作者接着是举例进行论证,还是用道

9、理进行论证?4、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作者的结论是什么?5、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生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多媒体显示:(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加点词重读)3学生大声读课文。(三)、拓展延伸。师: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对“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为本文添加一些论据。可以是从古代的历史,谈到当

10、今国际政坛上的,还可以从国家大事谈到我们班小集体。四、练习矫正练习背诵。让学生背诵文章里的重点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五、检测反馈检查背诵的情况。六、布置作业。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抄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总论点分论点论据(事实)道理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城小环攻不胜(有天时无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得道者多助地利不如人和城高、池深失道者寡助地利不如人和兵强、粮多(有地利无人和)(“人和”实质)却委而去之开篇立论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第三课时年月日星期一、导入新课越王勾践在患

11、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 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 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 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 感想呢? ( 学生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板书文题。)二、展示目标知识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

12、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 讨论点拨法3竞赛法4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二、实施巩固(

13、一)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注音:s h n q u n f y u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解词:起,被任用。农田。被举用。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注音:g 原文: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解词:狱官。译文: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注音:o原文: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解词:市井之中。译文: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注音: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词:这样。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注音:j n原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4、饿其体肤,解词: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译文:一定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饿瘦。原文: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解词:所行不顺。使颠倒错乱。译文:使他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 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注音:原文: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解词:使动. 使忍。译文: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注音: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解词:这样以后。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原文: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解词:表承接。译文: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注音:原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解词:译文: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注音:b 原文:

15、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词:译文: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注音:原文: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解词:敌对的国家。外来侵略的忧患。恒,往往。译文: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注音: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词:代词,这。表并列。译文: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二)、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1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2 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每道题单数题一组回答,双数题二组回答。每小题赋5分。以积分 多少分出胜负。多媒体显示第一板块:文言知识( 1) 读准下面的字。畎亩傅说胶鬲行拂( 2 )

16、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所以动心忍性( 3) 一词多义。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死即举大名耳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扶苏以数谏故( 4) 翻译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 )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 请列出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