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628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控是诺远资产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控这一话题上, 各路门派都在不约而同的谈论技术层面的风控手段、 业务层面的风 控流程等等。 诺远资产认为, 风控并不是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可轻易学到的, 对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的控制都是通过多年的积累而形成。 风控也成为诺远的企业基因重要组 成部分。 对于诺远资产来说,风控是始终融入在骨髓里不变的企业战略,而非一项单一的技术、 职能或手段。这个基因贯穿在整个诺远资产从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到人才使用、业务流程 甚至是员工的激励制度。 包括与风控的重要性不相上下的产品层面, 风控的理念也是如影随 形:在最初的

2、投资策略制定阶段,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放弃什么样的产品;进入哪些行业, 规避哪些行业,也正是因为有着风控的理念的考虑,才能制定出相对正确的投资选择策略。 截至目前, 诺远资产的风控团队已近千人。 诺远资产对于风控的严格要求也提现在其对 坏账率的控制上。 相对于业内普遍追求短期内尽快做大分母, 对坏账率指标不做严格把控相 比,诺远资产对于风险的控制近乎苛刻。对风险的控制不仅是风控部门的指标,诺远资产甚 至将它纳入了销售人员的 KPI。诺远资产表示,相对于技术手段,对流程和人的有效管理才 是控制风险敞口最有效的措施。 同时, 诺远资产的营业部副经理是以逾期指标作为个人绩效审核指标, 而不考虑放款指

3、标。这样意味着风险前置能更好的配合后端审核,在信审的 5 个审批流程环节之外,再多设 了风险把控节点,让营业部与客户面对面的进行听、查、审的复核,让风控在门店起到“有 始有终”的风控作用。这种组织结构和激励的设置,更要求这个岗位的员工站在风控的角度 考虑问题, 而不是站在业务扩张本身考虑问题, 这也是对公司和客户自身利益而言更安全的 做法。 税务总局:深入推进财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税务总局:深入推进财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日前,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晓林介绍,2015 年上半年, “营改增”共减税 1102 亿元, 其中试点纳税人直接减税 600 亿元, 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 502 亿

4、元。 今年是 “营改增”第四年,从 2012 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减税 4848 亿元。 按照计划,今年底前海要完成建筑业和不动产、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 , 基本实现 “营改增” 全覆盖。 有学者估算, 若 “营改增” 覆盖至所有行业且税率调整完善后, 将有 9000 亿元到 1 万亿元的减税空间。 当然,税改的红利并不限于让利于民、为企业减负,还有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滋润实 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身活力。比如服务业营改增之后,就从制度上解决 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 为这个行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制环境, 继而 推动一些服务出口,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房地产税收。上半年,房地产业由于销售低迷导致了整体税收下降 6.2%。有税务专家预计,如果年底前顺利推行营改增,并且把增值税率定在 11%,加上适当 抵扣, 与原来的营业税方案相比, 企业税负或可降低 1 个百分点。 这在铁路运输、 邮政业里,这个效益更明显,2014 年分别减税 8 亿元、4 亿元,它有助于这些行业的企稳回暖。 在当前经济下行承压之际, 这些税改政策无疑对企业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助力经济 稳增长。 财政部长楼继伟昨天在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说道, 当前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缓中 趋稳、 稳中向好, 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他部署的五大工作之一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

6、革” , 其中就包括了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的事项。 人们常说,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础,税收增长则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 。一般来 说,经济上升期,税收增幅高于经济增幅,而经济下行期,税收跌幅也快于经济降幅经济。 在前些年税收经历了两位数的增速后, 近两年,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税收增速快速下滑。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GDP 增速是 7%,税收收入仅增长 3.5%,扣减出口退税 后, 同比增长 6.3%。 这种反差既有经济下行本身造成的, 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税制改革所致。 看起来,税改让税收总收入有所降低,增速甚至罕见地低于经济增速。但是,我们也知道税 制改革也在增强企业的活力, 尤其

7、是对于一些正在寻求突围的企业, 减免的税负往往能助其 度过困难时期。 只有企业活下去,活得好,税源才会源源不断。税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是要让更多企 业激发出内在活力,用“省下”的税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在创 造更庞大的社会财富。如此,财税改革就开辟了一个企业发展与税收增加的良性循环。 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向新风口? 2015 年的这个夏天,新一届政府的任期近半。观察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的施政路径和 政策取向,有助于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第一财经日报注意到,在内外新形势下,本届政府在施政

8、过程中展示出一些不同于 以往的变化。相比以往,李克强面临着更多无经验可循的难题,而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经 济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长进入“三期叠加” ,经济和社会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 今年上半年,面对“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增长 7%。如何在“稳增长、调结 构、惠民生”等诸多存在博弈的选项中做好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平衡调控,这将成为政府的 施政重点。 在此过程中,针对政府市场关系不明、创新乏力、民生问题集中等一系列矛盾,李克强 持续推出了简政放权、创业创新、民生兜底等重磅改革措施。外界从李克强操心的事项中, 试图解读中国经济的未来。 正如他在今年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所

9、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 上是一个改革” ,不能不多操心。不止是双创,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在更多领域带来质的变 化,改革红利也随之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学中的新热词。 拿捏改革和增速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在刚就任总理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李克 强这一生动形象的说法定调了本届政府执政的总序言。 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思路下, 许多 不符合当前市场规律和经济走势的老做法、老思路正在成为历史。 中国经济转型经历的特有双轨制在一定时期内促成了长时间的经济高增速, 而经济发展 到今天,无论从规律还是客观实际来说,中国都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进一步发挥好 各自作用。 李克强上任不久,巴克

10、莱银行的几位学者曾提出“李克强经济学”的概念,试图定义新 政府的施政思路。这一理论包含三大要素:一是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二是金融领域去杠杆 化;三是调整经济结构。去年以来,中央媒体对这一概念化的表述进行了回应和纠偏,称它 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包括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等诸多措施都对这一论调 进行了证伪。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速与改革的关系, 如何顶住数字上的下行压力成为李克强最棘手的问 题之一。 “既不能让经济增速自由落体地滑落, 也不能违背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客观规律大力刺激。 ” 发改委一名政策制定人士对本报称,拿捏轻重缓急是新时期政府调控的重

11、要准则。 如何寻求发展和改革的平衡?早在 2013 年,李克强就亮出了经济增速“底牌” ,强调上 下限“区间理论” 。在区间内,将着力改革创新,而当经济有滑出区间的风险时则要实施调 控。 创新型调控思路随着形势的变化正在变得丰满。 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以后, 李克强 明确了宏观政策走向: “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实施预调微调。 ” 不少人士认为,这一更具弹性的目标转变和调控范围不仅是更为尊重市场规律的表现, 也为发展和改革的平衡留足了空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在矛盾 凸显的环境下,调控的反应区间在收窄,增加了调控难度,当前政府要做

12、的,就是在合理区 间内把文章做足。 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政府已经难以一手包办发展。在此背景下,李克强不仅重视 调控,更擅长向市场“借力” 。近两年席卷中国大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 国经济“双引擎”之一。 梳理官方材料不难发现, 注重依靠创新来驱动发展, 加快发展新产品、 新技术、 新业态、 新模式,促进产业的有序转移和产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李克强讲话中的高频词。 为解决财政无法全面覆盖投资的问题, 以 PPP 模式为代表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政策正在全 国兴起,这一决策在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企稳。这其中,不仅 水电、 核电、 基础电信、 铁路、 市政基础设施

13、、 农业、 水利工程等诸多领域向民资打开大门, 与国有、 集体投资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政府还对这部分资本设置了相应的税收补助等优惠政 策。 新一轮对外开放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融合,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赢得发展主动的必选项目。 无论到哪里, 对中国优 势产能开展“超级推销”已经成为李克强出访的标配。 目前,中国高铁、核电等项目作为中国产能名片已经开始规模化地走出国门。 “我们既 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化, 也希望把外国企业引进来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 李克强 6 月份会见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代表时指出, 中国政府支持

14、本国有实力的企业 与欧美企业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 受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 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国务院也多次出台外贸稳增长举 措,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 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的背景下, 李克强曾阐述, 中国拥有优势富余产能和性价 比高的装备,美欧发达国家有先进技术,双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开辟深化南北合作的新途径, 实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发达国家 再工业化的结合,也有助于中国装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检验和提升。 从国内体制探索上来说,自贸区试验已经在全国多地开花,这其中,上海自贸区的探索 已

15、经成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013 年 3 月份,刚刚履新的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中国走到这一步需要一个新的 开放试点,并鼓励上海突破阻力,研究如何试点先行。 从挂牌到扩容,两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 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 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去年底,自贸区这块“试验田”开始深耕和扩大,中国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 域再设三个自贸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对本报表示,扩大开放, 尤其是推动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这几年的一个重大突破。 “主动探索开放

16、体现了政府在 这方面的决心。 ”刘培林说,开放的主要是生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这不仅有助于推动 这些领域的升级,还将为国内相关行业的改革探索路线图,积累经验。 自我动刀开门执政 改革伊始,李克强就旗帜鲜明地将“刀子”动在了政府自己身上。 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李克强的“铁腕”态度十分鲜明,他不仅对尸位素餐不 作为拍了桌子,更力推将政府权力“晒在阳光下” 。他不仅批示网友建言,还向更多的草根 企业家和研究者打开了中南海的大门。 今年 5 月份,在发出致克强总理公开信对企业好才能真的对人民好后的第 54 天,桔子水晶酒店 CEO 吴海被请到中南海,诉说委屈与建议。 以此为缩影, 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已引发广泛的社会效应。 到 2014 年底, 国务院共取消下放部门审批事项 538 项, 初步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行政 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 李克强上任时的放权承诺不仅已经超额提前完成, 官方还引入了第三方评估督查, 近日, 官方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第二次大督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 ,点名了一些 政策落实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