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622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熙_古文评论_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熙作为清代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 除了在政治上有杰出作为之外, 他本人亦学识渊 博, 对传统文章学有着相当的造诣。 康熙二十四年 (1685 ) , 他御选古文总集 古文渊鉴 , 并率 领徐乾学等臣僚对所选文章逐篇置评。 其后大学士张玉书编辑康熙文集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时, 将 古文渊鉴 中的圣祖御评汇集一处, 称 古文评论 , 置于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第 三集杂著类中。康熙 古文评论凡十八卷, 1391 条, 始自 左传 , 终于南宋谢枋得 交信录 。 康熙的评论视角虽不一致, 间有史论、 政论等, 但以文论为主, 因而这十八卷 古文评论 实为非常重要的清代文话著作, 直接反映了康熙的

2、文章学思想。 清代是一个极端重视文治的 封建社会, 统治者非常关注文风建设, 常通过帝王训饬与御选总集的方式来引导文坛创作方向。这部文话因系康熙御制, 它所反映的文章思想与理念, 无疑会对当时文人起到直接的影 响。对 古文评论 进行研究, 不仅可以直接窥探康熙本人的文章学思想, 更能为贯彻清代的诸多文章理念寻到源头。文道论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 在其统治期间, 程朱理学上升为官方哲学, 地位无以复加。 清代昭梿 啸亭杂录“崇理学” 条称: 仁皇夙好程、 朱, 深谈性理, 所著 几暇馀编 , 其穷理尽性处, 虽夙儒耆学, 莫能 窥测。 所任李文贞光地、 汤文正斌等皆理学耆儒。 尝出 理学真伪论 以

3、试词林, 又刊定 性理大全 、朱子全书 等书, 特命朱子配祠十哲之列。 故当时宋学昌明, 世多醇 儒耆学, 风俗醇厚, 非后所能及也。康熙本人对程朱理学有深湛研究, 其文章学思想亦受理学影响。 古文评论 源于总集 古文渊鉴 , 在 古文渊鉴 之中, 康熙御选了大量宋代理学家的文章: 卷四十六收录周敦颐、张载、 程颢、 程颐、 杨时、 范育的文章, 卷六十二录有张栻、 吕祖谦、 陆九渊等人的作品, 卷六十康熙 古文评论 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蔡德龙内容提要: 康熙 古文评论 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话著作, 它强调文章的经 世用途, 既要求文章力求醇雅, 符合儒家义理, 又注重文体的辨析, 要求作文

4、务必得 体。 而对 “雅” 的推尊, 则下启 “清真雅正” 之钦定文章政策。 康熙以文章的实用与否作为衡文准则, 为骈文赢得了文体地位。其文章学思想为清代文章向质实、 雅洁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基调。关 键 词: 康熙 古文评论 清代文章学 本文所用 古文评论 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本, 收入 文渊阁四库全书 。 昭梿:啸亭杂录 卷一, 第 6 页,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民族文学研究2 0 1 0 年 4 期民族文学研究2 0 1 0 年 4 期民族文学研究2 0 1 0 年 4 期三收录真德秀、 蔡沈文章。 而朱熹既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本人又长于为文, 故其文章尤为 康熙所重, 在 古

6、文渊鉴 之中, 选录朱熹文章有三卷之多, 超过了唐宋古文大家韩愈和苏轼, 成为全书入选文章最多的一家。 在文道观上, 朱熹认为 “道者, 文之根本; 文者, 道之枝叶。 惟其根本乎道, 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康熙继承了朱熹关于文、 道关系的主张, 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首要的, 形式技巧处于次要地位。 他提出 古文渊鉴 选文的首条标准便是 “可以鼓吹六经者”。早在康熙十二年 (1673 ) , 他便说过:“文章以发挥义理、 关系世道为贵。”古文评论 为朱熹 与刘共父书 所下评语称:“若无意为文, 而文之敏妙迥非修辞家所能企及, 由其理胜故耳。 ” 便是认为作者理胜则文自然敏妙, 且非刻意为文

7、者所能企及。 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在 答吴充秀才书 中也曾有过相似言论:“圣人之文, 虽不可及,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 欧阳修所说的“道胜” , 除了指在思想上提升儒学修养外, 还指向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知与把握。 康熙则将欧阳修所说的 “道” 改为 “理” , 将 “道” 的涵义确定在理学范畴, 其指向更为明确, 也更为醇正。 需要说明的是, 康熙对理学的推重, 完全是为其统治服务的, 他曾说:“朕平日读书穷理, 总是 要讲求治道, 见诸实行, 不徒空言。 ”他以经世立政为本, 凡事强调实用, 对一些空谈理学家,便斥之为 “伪道学” 。他在文道论上要求文章醇正, 思想主旨符合儒家

8、义理, 也是从文章有益 教化、 稳定统治的功用角度而言的。 他评朱熹 静江府学记 云:“切要不浮, 有资教化。” 便是 从此处置评。 基于此, 康熙更为偏爱符合儒家义理规范的 汉书 , 而认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的 史记 驳杂不纯, 他在 汉书 游侠传序 的评语中说:“立言极其正大, 觉史迁之艳 称驳而不纯矣。” 他常以 “醇正” 、“纯正” 、“典正” 论文, 如评 虔州学记“论议却自醇正, 文章极其疎古” , 评 帝范后序“意既切至, 文复典正纯雅” , 皆是从道的角度予以置评。 康熙之前, 顺治帝作为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 已经开始注意文章的教化之功, 但 “无论是个人的

9、儒雅 修养, 还是修举文教的力度, 顺治帝尚不如康熙帝”。康熙之时, 平定三藩, 统一台湾, 统治更趋稳定, 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向文治。 他以理学作为官方哲学, 强调文 章符合儒家义理, 有益教化, 为其后的官方文章政策奠定了基调。雍正、 乾隆时期提出文必“清真雅正” 的圣谕, 即是从康熙文论发展而来。康熙在要求士子学习程朱理学之时, 也对他们提出勤习文章的要求, 曾说:“道学者, 圣贤相传之理, 读书人固当加意; 然诗文亦不可废;朱子语类 论文 , 王水照编 历代文话 第 225 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康熙:古文渊鉴序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康熙起居注 , 第 115 页,

10、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参见祝尚书 重论欧阳修的文道观 ,四川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6 期。圣祖仁皇帝圣训 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顺治十二年三月壬子谕礼部云:“今天下渐定, 朕将兴文教, 崇儒术, 以开太平。 ” 见 世祖章皇帝圣训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参见曹虹 帝王训饬与文统理念清代文学生态研究之一 ,古典文献研究 第 10 辑, 第 90 页, 凤凰出版社 2007 年版。 康熙十六年圣谕云:“治道首崇儒雅。 前有旨令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进呈。后因吴逆反叛, 军事倥偬, 遂未进呈。今四方渐定, 正宜振兴文教, 翰林官有长于词赋及书法佳者, 令缮写陆续进呈。

11、” 见 圣祖仁皇帝圣训 卷十二。康熙令翰林词臣不时进呈诗赋词章, 其中自然包括文章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122或有务取道学之名, 不留心于诗文者, 此皆欺人耳。”后来桐城派方苞倡言 “义法” , 提出 “学行继程朱之后, 文章在韩欧之间”, 将韩欧文统与程朱道统结合起来, 追根溯源, 也是发源于康熙的文道观。 文体论(一 ) 得体论康熙论文, 强调 “得体” , 即认为每一种文体, 皆有其自身的特征, 行文应当把握文体特征, 做到 “得体” 。而王言臣语, 因其涉及朝政, 尤重得体。刘勰 文心雕龙 诏策 曾对不同诏 令, 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故授官选贤, 则义炳重离之辉; 优文封策, 则气含风雨之润; 敕戒恒诰,

13、则笔吐 星汉之华; 治戎燮伐, 则声有洊雷之威; 眚灾肆赦, 则文有春露之滋; 明罚敕法, 则辞 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康熙身为帝王, 对于诏令等朝政文体的得体自然非常重视, 他在 古文评论 中通过对文 章的具体评点, 申发了 文心雕龙 的相关论说。 康熙认为, 文章得体, 首在简洁。 他评宋太祖治河诏 :“简要极有体裁。 ” 有体裁即是 “得体” 之谓。 他强调应用文体的简洁, 也是从其实用文章观出发, 简洁之文便于叙说事情, 提高办事效率, 他曾说: 文章贵于简当, 即施日用如章奏之类亦须详要。 明朝典故, 朕所悉知。 如奏疏多 用排偶芜词, 甚或一二千言, 每日积至满案, 人主讵能

14、尽览, 势必委之中官。中官复委于门客及名下人。此辈何知文义, 讹舛必多, 遂奸弊丛生, 事权旁落, 此皆文字冗 秽以至此极也。 作为满清入关之后的第二代帝王, 面对尚未全面统一的政治局势, 康熙深怀忧患意识,他将奏疏繁缛作为前代灭亡的教训予以吸取, 故而大力倡导应用文章的简洁, 并由此推及于 其他文体。 康熙时人王之绩在文话著作 铁立文起 中云:“人臣进言, 自有定体。 昔韩文氏云:毋文, 文弗省也; 毋多, 多弗竟也。 最为要语。 ”王氏也是将简洁作为臣工上书的定体, 符合便为得体。简洁之外, 作为朝廷应用文章, 典雅庄重亦是文章 “得体” 的必备条件, 康熙评 王伯恭转官制 曰:“庄重得体

15、制。 ” 便是从此着眼。 康熙深于治道, 他将治理国家、 处理政事时的思维、 理论移之于对诏令制表的评论, 其文章学与政治学水乳交融。 针对诏令的不同内容, 康 熙提出不同的 “得体” 要求。 他评邹浩 王资深等并除监察御史制 云:“申勉得体, 斯为纶言。 ”此篇制文是关于人事任命的, 文章对即将赴任的官员提出了殷切期望, 故而康熙以 “得体” 赞 之。 又如其评 蝗灾罪已诏 :“遇灾引咎, 深自谦抑, 得诏令之体。 ” 他站在帝王的角度, 深悉在 大灾之后, 罪己诏对于安抚民心的作用, 故而赞其得体。 民族问题是清代重要的政治问题, 康 熙时期, 清政府要处理对漠南、 漠北蒙古, 及西藏、

16、新疆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 故而康熙 古文评论 中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政权诏书的 “得体” 问题, 无疑也是与其政治经验圣祖仁皇帝圣训 , 卷四十六。 方东树:方望溪先生年谱序 ,考槃集文录 卷四, 光绪二十年刻本。康熙起居注 , 第 1156 页。 王之绩:铁立文起 后编卷三,历代文话 , 第 3775 页。 漠北蒙古与清朝起初只是朝贡关系, 康熙三十年 (1691 ) , 清廷对漠北蒙古正式实施管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