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4597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65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 其他院校历年考研试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 京 广 播 学 院 200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1、j股文 2、元曲 3、 人的文学4、创造社 5、语丝社 6、荷马史诗 7、湖畔诗人 8 人间喜剧 共 40 分 二、分析(每题 15 分,共 60 分) l、请就红楼梦的情节结构谈这部杰作的艺术成就。2、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 3 以你读过的他的作品为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茅盾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4、简述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有何异同。 47 北 京 广 播 学 院 199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

2、考试 文艺理论 试题 一选择括号内提供三种可能,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画每小题 1 分计 10 分 l、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说是(孔子、孟子、苟子)提出来的。 2、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镌、钟倏、严羽) 。 3、亚里斯多德的重要美学论著是( 诗学 、 论戏剧创、 论崇高 ) 4、 (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认为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熟悉的陌生人。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文学写作事业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6、 (司空图、袁枚、王国维)论述了诗词创作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7、 (鲁道夫 阿恩海姆、苏珊 朗格。克莱夫 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

3、式”这一美学命题。 8、 (弗洛依德、胡塞尔、德里达)是西方 M 十世纪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9、 (梁启超、鲁迅、朱光潜)写了摩罗诗力说C 10。 ( 闲情偶寄 、 沧浪诗话 、 原诗 )的作者是叶里 a 二、简释(6 小题每小题 4 分计 24 分) ! 、典型环境 2、重心说 3、喜剧 4。流派 5、画外音 6、高峰体验三用空(8 小题每空 0 5 分,计 10分) l、恩格斯认为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倾向应当从 和 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们指点出来。 2、鲁迅说:“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则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O 3、毛泽东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

4、除其,吸收其,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4、邓小平说:“ 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5、创造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文艺为 服务,为 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提倡,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的无产阶级文学寄予了厚望,认为它应该是“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内容,同 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C” 7、年,英国广播公司(英

5、文缩写为)在 建立了世界第一 回 座电视台。 8格里菲斯的著名影片是、 ;爱森斯坦的影片代表作是;普多夫金的影片代表作是;谢晋最近完成的巨片是。 四、评析 I 要求指出谁提出此论断或此论断见于何著作,此论断表述的是一种什么主张;意义何在:小题 10,计 20 分】 l、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S 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或

6、 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五、论述 e3 小题每小题门分,计 36 分) 1、试论深人生活,深人群众对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意义 c2、简述文艺批评的性质与作用。 3、谈谈你对“精品电视剧” 的理解。 D 目 录 199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艺理论试题、 、 ()文学评论写作试题 、 (3)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 、 (8)1999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 艺术理论试题、 、 、 、 、 (9)广播电视文艺评论写作试题、 、 、 (l)美术摄影作品鉴赏分析试题 。 。

7、、一(13)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14 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 、 、 (匕)200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 艺术理论试题一 门)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 、(18)广播电视文艺评论写作试题、厂引美术与摄影作品鉴赏分析试题(21 综合考试(文学)试题一() )200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 艺术理论试题 、 (2) 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 、 、 一 门引广播电视文艺评论写作试题 (2)美术与摄影作品鉴赏分析试题、 (2)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1 引 200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艺术理论试题、 、 、 (32 电白史论试题 、 (34)戏剧评论写作

8、试题 、 (3 广播电视文艺评论写作试题、 (36)美术与摄影作品鉴赏分析试题、 (3)音乐某本理论试题 (3)动国艺术与技术试题 、 (45)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 、(46 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47) 北 京 广 播 学 院 199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评论写作 试题 1、阅读苟春荣的纪实性电视剧要增强可视性 ,阐述自己对“纪实性电视剧的真实性与戏剧性”的主张和看法。 2、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说理透辟、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语言洗炼。3、字数;15002000 字。 纪实性电视剧要增强可视性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9、u d d i n g .c n苟春荣 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英雄、也不断创造着英雄的时代。作为现实生活审美反映的电视剧,一直关注着这一时代特征,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塑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形象。这其中以纪实性电视剧做得最为出色。人们都还记得,在这方面,山西电视台(包括一些山西地市台)取得的成绩很大。 有这样一个民警 、 好人燕居谦 、 一个医生的故事 、 矿山小英雄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果注意到目前文艺界还有一种非英雄化、非理想化的理论在潜行着,那么我们就应该对这些执著地创作纪实性电视剧的艺术家们表示特别的敬意。 纪实性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优势自然是“纪实”。就是说,它所写的人和事都是

10、真实的。它激动人心的除力,也首先来源于所描写的事件本身。因此,只要选材选得准,就可以说有了一半成功。与此相应,要想增强它的吸引力,主要也是强化它的优势即强化名的纪实性。调动一切电视艺术手段,让观众感到这么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并不是什么人向壁虚造的,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真实存在,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艺术家们采取实景拍摄,真人出现,甚至让本人表演的手法,显然都是为了加强其真实性,增强其可视性 c 当然,纪实性电视剧毕竟也是“剧”,是艺术,不可能对生活完完全全地真搬实录 C 毛主席在谈到一般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时说了一句人人都能背诵的名言: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

11、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无疑是艺术的普遍规律。纪实性电视剧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它所反映的生活不是“普通的实际生活”,而是本身就比“普通”生活“更高”,并且具有某种“典型性”,因此,突出“纪实性”,本身就是在遵循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这似乎还不是这一原则的全部实现。纪实性电视剧作为艺术,必须要有必要的思想提炼和艺术加工。而且可以说,生动感人的题材确定之后,能否对题材进行必要的开掘,对素材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是这类电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纪实性电视剧“先天”就是吸引力,有感人的生活和人物,但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不以此为

12、满足;尽管纪实性电视剧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创作者却不应急躁,下应匆忙上马。如果急于尝个新鲜,缺乏咀嚼生活的耐性,嚼不出生活中特有的味道来,作品也会平沓沓。艺术贵在发现,发现有深有浅。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人和事,已属难能可贵,但从这些人和事中 3 发现那些最能表达时代本质的地方,则更是不容易。要知道,观众对你所表现的事件和人物比较熟悉。这既可以成为他们喜欢这个作品的原因,也可能成为他们对作品不满足的理由。谁愿意看那些自己本已了解的事情再在荧屏上重复一次呢?观众总是希望通过艺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看到一些陌生的东西,即能够给他们以新的启迪的东西。对纪实性电视剧来说,这些东西应当是素材中所固

13、有的,不是创作者为了拔高主题而虚构的,但又往往不是一般人能从素材的原始形态中完全看得出来的。这里包含着创作者对自己所要表现的这段生活的独到的体验和理解。电视剧一介书生中的魏书生既不是一个一般的教书育人的模范教师,也不是一个生活困苦。只博得人们同情的教师形象,而是一个由衷地被教育所吸引,从而把教学当作艺术来研究和“早受”的教育艺术家的形象。这就是编导在魏书生事迹中的独特发现。这也是进人新时期以来,在党极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条件下,教育界出现的新的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有了这种发现,尽管整个作品还存在不少粗疏和不当之处,但它在思想内涵上的吸引力则是比较强烈的 c 与此相应,我认为,纪实性电视剧也不要

14、因为强调纪实,便有意回避创作者情感的投人。总的说,纪实性电视剧属于所谓“再现” 的范畴,它不便于像所谓”表现”性作品那样,过分地宣泄和夸饰主观的情感。但这方面的庞秀作品都表明,拍这类电视剧搞什么“中止判断、零度感情” 之类是绝对不行的。创作者的政治热情和审美判断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地表现出来 C 在这方面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激情也许正是纪实性电视剧增强吸引力的重要之点。 有这样一十民警的最末,让身患绝症的杨明光站最后一次岗,当他身穿整洁的警服登上岗台时,过去受过他照顾的盲人、老农流泪了 c 受过他批评教育的青年流泪了。小学生们一齐向他行着队礼,甚至所有的汽车都呜起了喇叭,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这里是杨

15、明光的精神感动着观众,也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是编导者的理想主义的情感和浪谩主义的表现手法在感动着观众。 也许有人认为,纪实性电视剧团于真人真事,在“塑造”人物上有很大的不自由。其实,不自由是有一点。任意虚构,完全离开了生活原型,那就失去了“纪实”的特点。但是,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作者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对素材的选择,取舍,如何安排,如何结构,何处该详,何处该略,哪些地方要尽情挥洒,哪些地方需轻轻点拨,这不都是编导的自由么?杨明光一生中不知道为群众做过多少好事, 有这样一个民警中为什么单单挑了那么十二件事,这不是因为这十 M 件事最能突现明光的精神世界么?有的作品是完全按事实顺序写的,如农民的儿子 ,有的则对事实进行了大拆大卸,来了个重新组装。无论哪种写法,只要有利于表现人物真实的精神而不是相反,都是可取的。最怕的是“记豆腐帐”,事件罗列不少,却把握不住其中的内在联系。更不能使人物站起来。 尽管纪实性电视剧的生活原型都是光彩夺目的,但艺术家们在描绘他们共有的东酉(如大公无私,埋头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的时候,要力求表现出他们特有的性格来。杨明光就是杨明光,方增光就是方增光(电视报告文学好人倒下了中的主人公,天津的一位户籍警察) ,虽然 I 都是民警。有人说,英雄人物都是模式化的,谈不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