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学人孙次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32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9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古学人孙次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疑古学人孙次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疑古学人孙次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疑古学人孙次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疑古学人孙次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疑古学人孙次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古学人孙次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7疑古学人孙次舟疑 古 学 人 孙 次 舟郑善庆(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内容摘要】 民国学人孙次舟, 早年即负才学, 师从顾颉刚, 信守 “疑古” , 且终生未弃, 乃战时 “屈原是弄臣” 之争的挑起者; 然其高傲不群、 苛责自负的性格,为批评而批评的极端疑古之论, 皆不免为时所讥, 且不为主流学界所认同, 终究注定了一代史家的落寞命运。【关 键 词】 孙次舟; 疑古; 屈原是弄臣; 顾颉刚。【作者简介】 郑善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民国学人, 于新旧中西之间, 多有所属所争。 声名显赫、 振臂一呼而云集响应者,如新派西学之士

2、如胡适、 傅斯年等, 皆能独占鳌头、 引领风骚, 甚而转变一时学术风气。 等而下之, 旧派保守人物如钱穆、 柳诒徵、 张尔田等, 则多凭借旧学功底, 以乾嘉考据功夫取胜, 成就亦璀璨可观。 上述, 皆为近来学术研究的焦点。然而, 学术的聚光灯下亦不乏有些许盲点, 当代史家孙次舟, 即为一例。 孙次舟,原名孙志楫, 山东即墨人。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系, 1937年主编 历史与考古杂志。 抗战爆发后, 曾任教于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金陵女子大学等校。 1947年, 至四川大学任教授。 建国后, 历任四川大学、 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文革” 时曾受迫害关押, 1976年3月退休后, 孙

3、次舟一直隐居于四川大学铮楼, 2000年去世。孙氏文史兼通, 于史学, 上源先秦周公、 孔孟, 下至清代章学诚等人, 皆有所述;早年膺服 “疑古” 思想, 终其一生而未有所放弃。 但生前由于种种原因, 而为文史学界所忽视, 实为憾事。一、 师从顾颉刚孙次舟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系后, 自认缺少创见、 难出文章。 幸读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 三册, 如醍醐灌顶, 对 “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 一说深信不疑, 给了他辨伪书、 辨伪史的一把钥匙。七七事变后, 抗战军兴, 顾颉刚南下就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一职, 引聘钱穆、 胡厚宣等一流学人。 而孙次舟即于此时初识顾颉刚。 据他回忆:“抗日战争爆发,我从济南出

4、走, 由河南到湖北, 游荡了一年社会科学论坛 2010/19 学者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9 学者论坛 158多, 最后于1938年底到成都一大学 (附住)做人文科学研究员。 1939年6月18日, 日寇飞机初次轰炸成都, 繁华街道一片大火。 大学当局马上决定, 迁校峨眉山。 我不愿意和和尚、 猴子做邻居, 就自由行动, 到川北蒋琬的家乡寄居。 三个月过去, 一天见报, 见有颉刚先生已到成都主持齐鲁大学的研究所的报告。 我非常兴奋, 决定回成都去。 当即写信给顾颉刚先生, 大意说: 我打算回成都。 在先生的指导下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和颉刚先生通信) 。 颉刚先生复信表示欢迎

5、, 我就在冬末返回了成都。 颉刚先生一见如故, 并无客套。 他住的宿舍内恰有一间房子空着, 愿我搬去居住, 于是我就和颉刚先生做了邻居。 半年后, 被聘为研究所的专任研究员, 又给大学文科开了一门古文字学的课。 我的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坛,是颉刚先生推荐的, 我是不曾忘记! ”1顾颉刚先生对后辈学人多有提携, 孙次舟亦是其中之一; 不仅为其解决住处, 还推荐他做齐鲁大学研究院的研究员, 恩泽可谓不小。 孙氏早年即受 “疑古辨伪” 思想的影响, 此时又受顾颉刚亲炙教诲, 最终成为 “古史辨” 派的一员。 顾颉刚对孙次舟期望殷殷, 对其所撰之文章亦多有指点。 他在1941年 日记 中曾记述道:“三月七

6、号, 校点孙次舟论鲁学一文。 四月六号, 看孙次舟古蜀国一文。 ”2不久, 孙氏 读 “古蜀国为蚕国说” 的献疑 一文, 经顾颉刚推荐发表于 齐鲁学报 1941年第1期。然而, 孙氏个性狂傲不羁、 易与人争,颇使得顾颉刚为之心烦。日记 言:“孙次舟君才气甚旺, 亦肯用功, 而负才兀傲, 目空一切, 徒成其为狂生而已。 英款补助, 派至华大, 而该校无屋可居, 遂迁怒于校长,写信大骂, 张校长将此信给我看, 以我负有彼指导之责也。 此等人叫我如何去指导! ”3这种 “负才兀傲, 目空一切” 的 “狂生” 性格,也导致了孙氏此后的学术道路充满了荆棘。二、“屈原是弄臣” 之争与闻一多 的回应4孙次舟

7、为时人所关注, 主要源于那场“屈原是文学弄臣” 的论争。 这场风波源于1944年端阳节, 一直持续到1946年为止。时值抗日战争后期, 为了救亡图存、 挽救民族危机, 史学为抗战服务的意识充斥着整个学界。 故而, 对忠义节烈人物, 如岳飞、文天祥、 王夫之、 顾炎武等纪念活动, 风行一时。 史家借此砥砺民族气节、 从而激励民族士气。 对屈原的彰显与纪念亦在此列。在1944年5月成都文艺界举行诗人节(也就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纪念会上, 时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的孙次舟, 口头提出屈原是 “弄臣” 的主张; 此言一出, 与会者为之哗然, 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由于遭受诸多批驳, 孙氏前后发表 屈原是

8、“文学弄臣” 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 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 两文, 作为辩驳。 从而使这场论战进一步升级。孙次舟在 屈原是 “文学弄臣” 的发疑(上) (载成都 中央日报 中央副刊 ) 上言:“要我报告这位汨罗水鬼”“我是从来不把任何一个古代 偶像 放在眼里的。 ” 孙氏反对所谓 “偶像” 崇拜, 无疑是受到顾颉刚之159疑古学人孙次舟“疑古” 思潮之影响的结果。直到1946年, 郭沫若连续发表了 屈原不会是弄臣 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弄臣 两文, 对孙次舟的言论进行了总结性的批评, 从而使得这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5。可以说, 这场论战中, 最为值得注意的便是闻一多的态度了。 因为, 此先孙次舟曾经声

9、言, 他的这一观点是受到闻一多的影响。 对于闻一多当时的心境,神话与诗 一书中有较为清晰的描述:“本来我看到孙先生第一篇文章时, 并没有打算对这问题参加讨论, 虽则心里也会发生过一点疑问: 让孙先生这样一个人挨打, 道义上是否说得过去呢? 如今长之兄既把我的底细揭穿了,而孙先生也那样客气的说道 闻一多先生如写成, 定胜拙文远甚 (这仿佛是硬拖人下水的样子, 假如不是我神经过敏的话) ,这来, 我的处境便更尴尬了, 我当时想, 如果再守口如瓶, 岂不成了临阵脱逃吗? 于是我便决定动笔了。 ”6其实, 闻一多并未有参与这场论战的打算。 然而, 由于孙次舟口出 “闻一多先生如写成, 定胜拙文远甚”

10、之语, 故而闻一多先生也算是被强行拖下水, 不得不言了。 但是, 闻先生是尝试作为一个调停人的角色来参与论战的, 这一参与的动机, 就如他自己所言 “让孙先生这样一个人挨打, 道义上是否说得过去呢? ” 这是有 “道义” 使然的因素在里面的。神话与诗 中又言:“然而我虽同情孙先生, 却不打算以同盟军的姿态出马, 我是想来冒险作个调人的。 老实说, 这回的事件不那样严重, 冲突的发生只由于一点误会。 ”7那么, 这位调停者首先肯定了孙次舟 “发疑” 的贡献所在:“我以为在传统来源问题的探究上, 从前廖季平先生的 离骚即秦博士的 仙真人诗 的说法, 是真正着上了一点边儿, 此外便要数孙先生这次的发

11、疑 , 贡献最大。 ”8闻一多在肯定孙次舟 “贡献” 的同时,又指出其文中的缺陷。 那么, 孙次舟在这场论战中之 “失” 在哪里呢? 闻一多认为,在整体上 “他没有将这事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 充分的予以说明, 这便是误会之所由发生吧! ” 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9: 一是我同意孙先生从宋玉的身份里看屈原的身份, 但我不相信从宋玉的人格里寻到屈原的人格, 因此我不同意孙先生的 “以情推理。 二是我也不十分同意孙先生只称许一个 “天质忠良”“心地纯正”和 “忠款与热情的屈原” 。 这些也许都是实情, 但我觉得屈原最突出的品性, 无宁是孤高与激烈。 三是孙先生察觉了屈原的 “脂粉气” 而没有

12、察觉他的 “火气” , 这对屈原是不大公平的。可以说, 闻一多先生在当时的评判是较为中肯和公允的。 先生认为, 冲突与论战的发生, 仅仅是 “一点点误会” , 而 “误会” 之发生, 则是由于孙次舟没有明确说明其文章的意义所在。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这场论战中, 究竟是孙次舟假借 “屈原是弄臣” 之论, 维护国民党, 居心叵测呢? 还是某些成都文艺界之 “反驳者” 是空穴来风、 搬弄是非呢? 闻一多亦言:“我以为, 事实诚然有些讨厌, 然而不先把意义问个水落石出,社会科学论坛 2010/19 学者论坛 160便一窠蜂的拥上来要捣毁事实, 以图泄愤, 这是文艺界朋友们太性急点其实事实讨厌, 意

13、义不一定讨厌。 话说穿了,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不惟不能被剥夺,说不定更要稳固, 到那时, 我相信我们的文艺界还要欢迎孙先生所指出的事实, 岂只不拒绝它? ”10其实, 闻一多委婉地责怪当时文艺界的朋友 “太性急点”“要捣毁事实, 以图泄愤” , 实则是想把这场讨论维持在纯粹学术讨论的范围之内。 而在 “影射史学” 骤起的年代, 这种不合时宜的质疑, 则是易于被指责 “手段已误, 居心当更可议” 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当极端的 “疑古” 论者, 遇到了 “滥觞” 的爱国者, 也就出现了如上的一幕论争了。三、 其他疑古之论除了上述引起诸多争议的 “屈原是弄臣” 之争外, 还有如下 “疑古

14、” 之论, 引起广泛的讨论。1.质疑老子的存在。 对于当时老子的争论有三种意见:(1) 梁启超、 钱穆、 冯友兰、 顾颉刚, 以及其他史家皆认为老子与其著作道德经 都晚于孔子 (confucius) , 孙次舟甚至怀疑老子存在的可能性。(2) 胡适和马叙伦则倾向于维持传统的观点, 即老子既是个真实存在的人, 又是本书的作者。(3) 唐兰是上述两种论调的折中派, 认为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但是 老子 一书却是他与其学生 (disciple) 的对话录, 成书于墨子或孟子时代11。 另外, 罗根泽先生在 诸子批驳孙次舟屈原是 “文学弄臣” 观点的文章一览作者文章刊物内容小铁锤专栏为屈原叫屈新新

15、新闻 , 1944年6月28日批评孙文为标新立异、 瓦釜雷鸣之说司徒丹凤 (刘开扬)屈原是怎样一人华西日报 华西副刊 , 1944 年8月3日批评孙文是污蔑先贤陈思苓屈原中央日报 中央副刊 , 1944 年8月10日, 4版论述屈原之伟大, 侧批孙氏之论未知哈哈! 屈原是文学弄臣成都快报 , 1944年9月8日批评孙文 “以情推度” 的主观唯心主 义方法未知呜呼! 所谓文艺科学家成都快报 , 1944年9月9日否定孙次舟推论的方法赵庄愚屈原臣格之解释 再释屈原臣格成都快报 副刊, 1944年9月认为孙文 “以情度推” 牵强附会, 批评 其 “徒欲以打倒某某为职, 手段已误, 居心当更可议”陈思

16、苓屈原辨正中央日报 副刊, 1944年11 月14日至16日赞扬屈原的伟大人格, 潜在批评孙 次舟之论闻一多敬质孙次舟先生 (副标题)中原 杂志, 二卷二期大体承认孙次舟的说法, 认为屈原诚 然为弄臣, 然能革命, 更值得赞扬郭沫若屈原不会是弄臣诗歌月刊 第三、 四期合刊, 1946年据 诗经 离骚 语句, 认为屈原非 弄臣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 是否弄臣天地玄黄认为 “屈原为弄臣” 的说法过于以意 识决定存在(资料来源: 黄中模:现代楚辞批评史 第219-221页,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郭 沫若: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 340-348页,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等书)161疑古学人孙次舟考索 一书中对老子问题有详尽的总结12。孙次舟在 古史辨 第六册撰 跋古史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