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4004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存在原因的重新思考杨瑞龙 ? 胡 ? 琴? ?内容提要? 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把企业存在的原因完全归之于防范机会主义行为, 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因素的研究。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有其独立性的, 权威、 奖励、 认可和 协调等组织现象构成了企业的内部特质, 这些内因是主导企业产生、 发展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企业? 市场? 交易成本? 组织? ?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100872 胡? 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 100872引? 言科斯在发表于 1937 年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 ?中, 一改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做法, 论证了企业存在的原因

2、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省,企业独特的组织结构是对市场( 或曰价格机制) 这 一资源配置方式的替代。科斯因此开创了企业理论的先河。在科斯分析的基础上, 德姆塞茨、 阿尔奇安、 威廉姆森、 哈特等人先后对企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存在的原因; 威廉姆森( 威廉姆森, 1975, 1979) 从资产专用性和个人机会主义的假设前提出发论证了企业的产生; 哈特( 哈特, 1991) 则着眼于契约的不完全性, 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组契约的集合; 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被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是? 黑箱?的企业内部特质, 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

3、, 而且在实践中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思想, 在商业决策中应用甚多。尽管交易成本经济学包含了不同的流派, 但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可以概括为: 由于物质资产具有不同程度的专用性, 以及物质资产的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使得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存在着机会主义风险, 这是市场交易无法避免的缺陷; 而企业则能够通过内部组织和内部协调等方式来减少这一缺陷。所以企业的出现是对市场的替代, 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各流派中,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派理论著述甚丰, 发展相对成熟, 该派尤其提倡企业在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的卓越功能, 并把这一功能在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和强化,视

4、其为企业存在的唯一原因。但这果真是企业存在的全部原因吗? 企业的意义就只在于如威廉姆森所言, 是为了防范个人1江苏社会科学的机会主义行为, 藉此弥补市场交易的不足, 作为市场失败时的替代物吗? 交易成本经济学在分析 企业的性质时, 事实上仍旧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以市场为中心的做法, 把焦点全部集中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上, 而对企业自身的特质极少加以关注。那么, 企业自身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不依赖于市场的独特优势呢? 如果存在的话, 我们又应当怎样来看待企业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下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派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评述; 第二部分从

5、企业自身特质出发分析企业的组织特征; 在此基础上, 第三部分着意阐明: 与市场相比, 企业在配置资源方面具有一种独特的组织优势, 这种组织优势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一? 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反思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各流派中, 由威廉姆森发展起来的, 以个人机会主义行为理论为前提的交易成本理论最为成熟与完善。其关于个人与组织( 即企业) 关系的论述, 以及由此延伸的组织内部监控机制的分析极大地影响了工商业领域内的实际决策, 如纵向一体化、 国际扩张、 最优金融结构方面的分析以及内部激励机制设计等大量应用了该派交易成本理论。相比于科斯、 诺斯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更加突出地强调了个人的

6、自利行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而组织的特长就在于减少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也即企业内部科层制对雇员的监督与控制。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中, 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如果说资产专用性是其理论的火车头, 那么机会主义行为就是市场失败和组织存在的根源。威廉姆森十分强调机会主义行为这一规范性的理论假设, 这与他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态度密切相关。经济学研究的很多时候都要涉及交易主体的行为, 但是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消费者、 生产者等交易主体的行为时, 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 生产函数等计算性( ca- lculative) 的方式。威廉姆森认为西方经济学分析的这种? 计算性

7、起源?( calculative orientation) 是工具主 义者 ( instrumentalist ) 的 做法 ( 威 廉姆 森,1985) , 在分析交易主体的行为方面是缺乏说服力的; 他反过来提倡运用? 非计算性起源?( non- ca- l culative orientation) 来分析交易主体的行为特征。因此, 他一反西方经济学运用数学分析的做法, 转 而运用规范分析, 从人的本质出发, 提出了个人机会主义的理论假说。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分析中,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这一假设。可以说, 如果没有机会主义行为, 就没有威廉姆森的交易成 本理论。威廉姆森( 威廉姆森,

8、1975) 的关于机会主义 行为假说的含义是, 机会主义是人的自利倾向的一种, 但机会主义不同于一般的自利, 其区别在 于, 自利行为受服从和守信用等的约束, 而机会主义不受此类约束。为了达到个人利益目的, 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个人可以采取欺诈、 威胁等手段。 威廉姆森在其理论分析中认为, 机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中是绝对存在的, 人的本质是产生机会主义 的唯一原因。控制机会主义的行为只能通过加强防范措施来实现。在组织中, 是通过科层制, 运用 监督、 控制、 惩罚、 奖励等措施来实现。这个概念在威廉姆森的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在威廉 姆森看来, 如果没有这种机会主义, 即使存在个人的有限理性、 资产

9、专用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小数谈 判等问题, 大多数科层制度都将消失。尽管威廉姆森对机会主义与科层制度的分析 是深刻的, 但是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论逻辑, 仔细分析科层制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 却会发现科 层制防范机会主义的功能根本就是不确定的。威廉姆森认为, 由于某些交易的特殊性使交 易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掌握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偷懒、 欺诈等手段获取个人利 益, 不完全履行合约。这种由交易的特殊性而带来的个人私利就是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 它能够 强化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组织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监督、 惩罚等措施加大机会主义的成本, 使之超过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 从而达到消除机会主义 的目

10、的。这种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图一反映出来。机会主义倾向? ? 机会行为主义?-?+? 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 行为成本? 行为收益图一这是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2经济学研究逻辑链条。根据这一逻辑, 设定针对具体交易的最有效的控制方式, 是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所有 权安排中的主要应用方式。然而图一中所反映的科层制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根据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分析, 我们 把图一进一步具体化, 如图二所示。图二? ? 图二是根据威廉姆森对科层制与机会主义的理论分析绘出的, 是与其本人的分析完全一致的。在图二中, 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 受事先状态

11、( i) 的影响, 即个人的价值观、 外部环境等能够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 第二,个人对交易伙伴、 对集体的态度( d) 影响机会主义倾向。比如, 当交易伙伴之间彼此信任时, 就极少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 第三, 机会主义行为( e) 影响机会主义倾向。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 行为会修正态度, 这就是说, 当一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屡屡得手时, 他的机会主义倾向就会明显增强。图二还表明科层制的作用是双向的, 一方面, 科层制的命令、 控制、 监督、 惩罚等措施加大了机会主义的成本( a)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组织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 这种建立在对雇员不信任

12、基础上的命令与控制机制, 不可避免的损害了雇员对组织感情( c) , 从而增加了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d) 。在组织内部管理中, 大量证据表明, 理性的控制手段对控制者和被控制者双方的心理产生副作用, 这被西方学者称之为? 管理人困境?( the dilemma ofthe supervisor) 。它描述了当监督、 控制以及权威的运用导致了雇员的信任时, 就需要更强的管理和控制; 对控制者和被控制者双方而言, 这种理性控制更加造成彼此间的不信任, 就像是一种? 病理螺旋? ( pathological spiraling relationship) , 这不能不说是科层制的一大缺陷。此外,

13、图二中, 符号? g?表示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增加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h?表示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会反过来强化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的理论逻辑是等级控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这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根据图二中所描述的逻辑关系, 不难发现, 科层制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图二表明:1? 科层制的命令、 控制机制增加了个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 a+ ) , 从而减少了组织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 b- ) 。我们将这一关系表示为函数 f( a, b) 。f( a, b) 代表科层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负影响。2? 科层制的理性控制降低了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 破坏了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14、 c- ) , 这增加了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d+ ) , 从而增加了机会主义行为( g+ ) 。我们将这一关系表示为函数f( c, d, g) , f( c, d, g) 代表科层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正影响。那么, 科层制对机会主义的净效应取决于正、负影响的力量对比, 即 f( a, b) - f( c, d, g) 。f( a, b)- f( c, d, g) 的结果可能大于 0, 也可能小于 0, 结果是不确定的。但无论其结果是正还是负, 机会主义行为对机会主义倾向的正反馈( e+ ) 总是存在的。这样看来, 科层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净效应就可能与威廉姆森所描述的净效应( 正效应) 相3江苏

15、社会科学反。所以,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对组织作用的 分析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 弥补市场交易的不足。企业存在是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 而不仅仅是因为市场的失败。二? 企业的组织特征组织与市场是两类不同的制度, 服从不同的制度逻辑, 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才被人们广泛的加以关注( 西蒙, 1991) 。在古典的与新古典的经济理论中, 处于中心位置的一直是市场以及市场中的消费者、 厂商、 雇员等等。在那里, 经济学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交易的世界, 交易主体通过交易实现他们各自的目的, 企业就是这庞大交易网络中 的节点。当企业被视为交易网络中的节

16、点时, 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大量活动就被遮掩了, 对组织内 部系统的分析就这样被大多数新古典经济学家忽略掉了。而实际上, 并不是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独立的市场合约者,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进入雇佣关系, 进入了组织系统。于是人们开始研究, 为什么资源配置活动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完成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市场与企业这两类制度解决同一交易所需要的交易费用大小。当同一交易由企业来组织的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时, 企业就会取代市场。这样, 交易成本经济学扩大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深入到组织内部, 探寻到了内部合约的不完全性, 揭示了诸如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等问题。但是它仍然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在分析中把市场和交易置于中心位置。因此, 它关于企业边界的分析是相对有限的, 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比如说, 为什么汽车零售商不是制造商公司的一部分? 为什么通用汽车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自己管理工具设计, 但是最近又决定将其外包出去? 事实表明, 在规模经济不变和竞争性市场条件下,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是十分模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