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3945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郭家宏内容提要 斯里兰卡独立后, 僧伽罗、 泰米尔两大民族之间冲突不断发生。两大民族的冲突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佛教革命和一元制体制的建立是其宗教及文化根源, 政府政策方针的变化则是其政治原因。关 键 词 斯里兰卡 民族冲突 根源关于斯里兰卡民族研究, 国内大都局限在对 民族冲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对于斯里兰卡 民族冲突的根源, 还没有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 从历史、 宗教、 政策等方面, 全面探讨斯里兰卡民 族冲突的根源。斯里兰卡民族问题的历史根源斯里兰卡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占全国人口 82 19%的僧伽罗人和 8 19% 的泰米尔人之间的问 题, 这两大民族的冲突起

2、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1)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对于僧伽罗人和泰米 尔人的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 斯里兰卡很长一段时间是三足鼎立。 1815 年英国征服斯里兰卡全境后, 建立了统一的 中央集权政府。这种体制一方面促进了僧泰双方 的交往,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另一方面, 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也使僧泰关系在土地纷争之 外, 又增加了新的矛盾。由于英国殖民当局采取 / 分而治之0原则, 有意承认各个种族, 在不同时期 利用不同种族, 从而加深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1833年英国在斯里兰卡设立立法会议。立 法会议的三个非官方代表由总督按教族任命: 低 地僧伽罗、 泰米尔和伯格人各 1 人

3、。1889 年又增加了两名非官方代表, 分别代表康提和摩尔人。 此后, 教族代表制原则保留了下来。1931 年多诺 莫尔宪法生效前, 僧、 泰两大民族的矛盾没有激 化。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 他们抛弃成见, 共同举 起民族独立的大旗。多诺莫尔宪法授予斯里兰卡 成年人普选权, 但是新宪法在立法会议再次取消 了教族席位, 完全实行区域选举制。这实际上是在平等的口号下忽视少数民族的权利, 从而使两 大民族的矛盾更加明显, 为日后斯里兰卡旷日持 久的种族冲突埋下了祸根。从此, 斯里兰卡政治 发展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僧伽罗人。 二战后, 斯里兰卡即将独立。为了争夺胜利 果实, 两个民族间又开始争斗。英国担心斯

4、里兰 卡如果由泰米尔人掌权, 会与印度联成一体。因 而英国人在撤离前巧妙地进行了许多有利于僧伽 罗人的安排, 使斯里兰卡独立前基本上由僧伽罗 人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同时, 为了在独立后完全 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僧伽罗人开始想方设法排 斥泰米尔人。 (2)在英国殖民统治下, 英语教育的开展, 也 使两大民族的矛盾加深。 在殖民地时期, 学校教育在地域上并不均衡。 贾夫纳地区及西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快, 山地僧伽70罗地区发展较慢。许多泰米尔人能说英语, 并有 较高的文化水平。北方受教育的泰米尔人中涌现 出了许多医生、 律师, 甚至还有不少著名政治活动 家。许多泰米尔青年不仅成为专业知识分子, 而 且

5、还进入了政界, 成为地方行政机构的各级官员。 独立初期, 泰米尔人占政府职员的 30% 和自由职 业的 60%, 而当时泰米尔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10% 。对此, 泰米尔人认为这是公平竞争的结果, 而僧伽罗人则认为是根源于英国殖民统治给 了泰米尔人过多的特权。泰米尔人的特殊的社会 地位, 加剧了斯里兰卡对立社会集团之间紧张和 不协调的气氛。 (3) 英国在斯里兰卡发展种植园经济所带来 的印度泰米尔人移民问题, 更加深了僧伽罗人对 泰米尔人的疑惧和仇视。 从19 世纪 20 年代起, 为解决种植园中劳动 力问题, 种植园主从印度南部招募了大批泰米尔 人到斯里兰卡种植园。这样, 在僧伽罗农民的身

6、边, 出现了一大批收入极低的印度泰米尔工人。 这批移民在 1837 年有 10000 人, 到 1949 年达 758264人。印度泰米尔人大量移入, 令僧伽罗人强烈感 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一方面, 原有的兰卡泰米 尔人正以岛的东、 北两部分为阵地, 与他们进行相 对峙; 另一方面, 后来的印度泰米尔人又一天一天 地渗入岛的中部、 西部沿海地区。更令僧伽罗人 担忧的是, 兰卡泰米尔人还把印度泰米尔人看成 是自己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煽动印度泰米尔人 与僧伽罗人为敌。20 世纪 20 年代, 斯里兰卡发 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一部分僧伽罗人就认 为应通过驱逐泰米尔人来解决这个问题。1927 年

7、, 科伦坡僧伽罗工联主义者曾要求驱逐印度泰 米尔人。从 20 年代以后, 两个民族之间的对立加剧。 因此, 斯里兰卡持久的种族冲突有特定的历 史原因, 而英国殖民统治的遗患为最。英国在所 谓的/ 自由0情感的误导之下, 在所有公民一律平 等的幌子下, 取消了原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教族代 表制, 实行成年人普选制, 是造成斯里兰卡种族冲 突的关键因素。所以, 有人说僧伽罗- 泰米尔冲 突是现代政治的产物。佛教革命与一元制政治结构的形成佛教在斯里兰卡已有 1000 多年历史。西方 殖民者入侵以来, 佛教长期受到外来宗教的歧视、 排挤与迫害, 并开始衰落。然而, 佛教在僧伽罗各 界人士中仍然有着深厚的基

8、础, 一旦殖民统治者 对僧伽罗人的宗教压迫稍有缓解, 佛教的复兴就 是不可避免的。19 世纪中期, 斯里兰卡兴起了佛 教复兴运动。佛教复兴运动对于唤起僧伽罗人抵 制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有着积极作用。但这次运动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 消极作用: 在佛教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 也重新 燃起了僧伽罗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宗教和民族自豪 感, 这就不能不成为斯里兰卡独立以后国家政治 生活的隐患。 斯里兰卡独立后, 佛教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大 规模传播, 国内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僧伽罗 人和泰米尔人逐渐发展到严重的敌对状态。佛教 徒占全国总人口的 65%, 但是独立之初, 国家政 权仍

9、然由殖民统治时期的精英把持, 佛教徒感到 国家生活受到非佛教徒力量控制。所以, 斯里兰卡一独立, 佛教徒便提出/ 恢复佛教的合法地位0 的要求。 1956 年, 佛教现状调查委员会拿出了调查报 告5寺庙的反叛6, 该报告鞭挞了基督教势力进入 斯里兰卡给佛教及其文化造成的恶果及影响, 向 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 ( 1) 建立一个佛陀教法议 会, 设立一个宗教事务大臣。(2)要求国家接管所 有受政府资助的学校, 向学生们讲授自己的传统 宗教。该报告支持青年人出家和修持戒行, 号召 佛教徒参加/ 坦诚的生活运动0, 坚持穿着传统民 族服装, 放弃穿着西服。可见, 这是一篇充满僧伽罗民族主义激情的檄文

10、。为了能够恢复已经丧 失的僧伽罗佛教徒的传统宗教和文化, 佛教僧侣 积极涉入政治, 广造舆论和参加斗争。该报告不 但为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提供了某种理论依 据, 而且也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政治产生了重 大影响。佛教僧团介入政治, 加剧了斯里兰卡政 局的不稳定。佛教复兴运动所激发起来的民族情 绪却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基督教威胁已 经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 僧伽罗人民族情绪就是 针对国内其他少数民族, 首先就是针对泰米尔人71学海2005. 4的。所以佛教徒涉足政治, 必然会对斯里兰卡的 政治产生巨大影响, 甚至改变了斯里兰卡历史发 展的方向。 1956 年大选之前, 统一国民党一直是执政

11、党, 它沿袭殖民政府的作法, 在宗教上希望实行政 教分离的政策, 而把持政权的仍是那些受英语教 育的上层精英。这种状况引起了受僧伽罗语教育的佛教徒的强烈不满, 他们在农村进行了大量 鼓动和宣传。受过教育的上层分子和广大群众之 间的矛盾, 便转化为操僧伽罗语的多数派和操泰 米尔语的少数派之间的斗争, 两个主要种族集团 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1956 年大选中, 以自由 党首的人民联合阵线取得了胜利。自由党在选举 前提出/ 佛教是国教0的主张 l v和/ 只要僧伽罗语0 的口号, 许诺执政以后将把僧伽罗语作为惟一官 方语言。因此, 人民联合阵线受到了僧伽罗佛教 比丘的支持。比丘们走村串户地拉选票,

12、 号召选 民支持人民联合阵线, 最终促使人民联合阵线在 大选中取得胜利, 自由党领袖班达拉奈克出任政 府总理。这成为现代斯里兰卡历史上第一个/ 依 据民族文化的传统0而建立的新政府。 1956年班达拉奈克政府上台, 标志着斯里兰 卡一元政治结构正式建立。这届政府是在僧伽罗 民族主义高涨的大环境下建立的。大选结束, 新 内阁即往大寺礼佛, 接受僧侣的祝福。在内阁宣 誓就职仪式上, 内阁成员一律着僧伽罗民族服装, 用传统的僧伽罗音乐取代西方的吹奏乐。第二 天, 议会通过 5 官方语言法案6, 规定/ 僧伽罗语为 惟一官方语言0; 1957 年又成立了佛陀教法议会。 政府还破天荒地成立了文化事务部,

13、 1958 年将两 所著名的佛学院分别升格为智增大学和智升大 学。这样, 佛教民族主义的活动达到了顶峰。 1956年的大选影响巨大, 从此民族矛盾迅速 激化。自由党通过扮演僧伽罗民族代言人的角 色, 以牺牲泰米尔人的利益为代价, 成功掌握了政 权。此后, 任何政党想要执政, 就必须取悦僧伽罗 人, 必须用民族问题做文章, 其核心内容是进一步 加强一元的政治体制, 这在斯里兰卡的政治发展 史上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在强化一元政治体制的过程中, 1970 年是一 个转折点, 以班达拉奈克夫人为首的自由党和左 翼联盟上台执政, 1972 年新政府宣布制定/ 共和国宪法0。新宪法确认佛教为国教,

14、 并且再次重申 僧伽罗语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废除了 原来的宪法中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条款, l w同时, 在高等教育和政府雇佣机会上限制泰米尔人。过 分渲染佛教民族主义的作法必然会产生负面效 应, 给斯里兰卡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带来不稳定因 素, 酿成种族和宗教的矛盾。殖民地时期, 斯里兰 卡国内的政治、 宗教、 文化格局已经开始起了变 化。由原来的/ 三足鼎立0 变成了统一的国家, 在 这个国家之内, 先后形成了佛教徒、 印度教徒、 基 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几个宗教群体, 呈现了一个 多元宗教文化的现象。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 强行建立一元文化 结构, 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这种一元结构

15、表 现在: (1)将主体民族语言僧伽罗语定为唯一官方 语言; (2)将佛教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 (3) 将主体 民族的文化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在教育、 就业诸 方面明显向僧伽罗人倾斜。许多僧伽罗人还完全 不顾历史形成的多民族共存的事实, 把斯里兰卡 看成是僧伽罗人一个民族的国家, 用僧伽罗人的 民族利益代替整个国家利益, 试图在一个多元的 国家建立一元的政治结构。他们提出了诸如提高 僧伽罗人的地位, 宣布佛教为国教和在教育和就 业等方面优先照顾僧伽罗人等要求。这些当然会 引起泰米尔人的强烈不满。 独立后, 泰米尔民族情绪与僧伽罗民族情绪 一样, 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在斯里兰卡虽然是少 数民族,

16、 但是他们把南印度的五千万泰米尔人视 为自己的后盾, 再加上在殖民地时期他们一直处 于优越的地位。因此, 他们虽然居于少数地位, 却 有着较强的民族沙文主义。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情 绪和少数民族地位的混合, 使泰米尔族上层分子 在民族问题上, 不肯向僧伽罗人作出丝毫让步。 僧伽罗人方面则担心泰米尔人得寸进尺, 欲壑难 填。双方不愿妥协的姿态又相互影响, 相互激化, 从而使两大民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议会通过僧伽罗语为惟一官方语言法案的当 日, 泰米尔人就和僧伽罗人发生了冲突, 并愈演愈 烈。1958 年因为语言问题, 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 的民族矛盾演变成了武力冲突。政府受到反对党 的批判, 不得不补充 / 合理使用泰米尔语 0的立法, 实施紧急状态。但是, 这一切并没有切实成效, 激72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进的政治比丘和泰米尔极端主义者都对政府表示 不满, 冲突还扩大到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 1959 年 9月 25 日, 班达拉奈克总理死于曾经拥戴 他上台的佛教比丘的枪口之下。 持温和民族主义观点的政界领导人, 出于政 治上的考虑, 在制定政策时, 也不能完全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