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语言形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463882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21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语言形象(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赏心亭,瞭望台,一、复习定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透过作者的情感世界的窗口调整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和一定的表现手法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

2、么内容,体现了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二、命题趋势 1考查重点:山水景物诗,以考查景物诗为重心;咏怀咏史诗,以考查咏怀诗为重点;名家作品,转向以非代表作为考查重心;非名人作品,则以迁移阅读鉴赏为考查重点;对比鉴赏,以求异寻同为重心;迁移鉴赏,以课内外结合为重心;诗词并重,以诗词联姻为选材重点;关注曲词,以类比联想为核心;考查角度,以语言手法、情感为考查重心。,2考查形式:就一首古诗从理解和赏析两个层面各拟一道简答题;对一首古诗就其内容或形式方面写一段百字赏析短文;提供对一首古诗的两种不同看法,要求考生对自己认同的看法阐述相关理由。试题的考查点之间,不但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彼此间有层进关

3、系,即假如题干是两问,则前一问的解答往往是后一问解答的前提或基础,后一问的解答也往往是前一问解答的跃进或深入。 3对领悟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将进一步加强,即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领悟倾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诗歌意象和人物形象,炼字和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总之,“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将在考题中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并采用“有限开放”(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考生将满纸涂鸦,不知所云,或者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命题形式来加以考查。,菁华苑,(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3)请你谈谈

4、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_,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1)此题考查对古诗中形象的鉴赏能力。作为一首咏物诗,鉴赏形象的关键是整体感受诗句对竹的描绘,尤其要从字里行间捕捉到集中体现竹的特征的字眼,即“新”“凉”“净”“香”。(2)此题考查对古诗语言的鉴赏能力。对于一句诗的赏析,关键是联系整

5、首诗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倾向,描述诗句的画面,并深入体味句中“侵”“晚”两个字的美感与妙处。(3)此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创作背景,由表及里,深入品味咏物诗所寄托的情怀。此题具有开放性。,讲评: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

6、,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

7、开想象,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

8、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意思答对即可),解析:第(1)题,要把握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关于诗人的遭

9、遇和国家的局势,要结合注释来理解,“安史之乱”是背景,“曾困居于此”是提示。本诗写的就是诗人在战乱时期,流离失所,困居他处,见月思乡的孤苦之情。答题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感情特点。第(2)题,要求分别简析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题之前要读懂诗歌内容,而读懂诗歌内容,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诗的理解是关键。首联“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其中的“万里”是指什么?如果本诗的主题为“月下乡思”,那么可以理解为与故乡有“万里之遥”。“六上弦”,第六个上弦月,,点明已是春季时节,又暗指困于瞿塘已有六月之久。颔联“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大意是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清辉常常弥满青天。颈联“爽合风襟静,高当

10、泪脸悬”,意思是天气清爽无风,衣襟配合着静止不动,月亮高挂天空,正对着泪脸高悬。尾联“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一句,写夜深了,诗人看到一只“南飞”的乌鹊停落在江边。,讲评: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万里”,体现了杜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境况。“夜久”,寓意着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独、凄凉,惟有那高悬的月亮陪伴着诗人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他的精神伴侣和理想寄托。在幽静

11、朦胧的月色中,诗人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可以说,月是诗人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者,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哲的情感波澜。,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小重山端午元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诗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

12、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手法:对比。,讲评:“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一到端午,人们忙着准备“碧艾香蒲”,一个“忙”字,写出了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景象。“细缠五色臂丝长”,写出楚地端午风俗。这描写,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

13、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位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_(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帆船

14、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讲评:这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写景即兴之作。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作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景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七个风景镜

15、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又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图。,开篇伊始,气势不凡:纵目远眺万里长江,一条白色如练;放眼遥望淮上远山,无数青色似染。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伟壮丽。这两句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飞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泻而下,奔流如电。这两句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是一组近景。一、二句是静态画面,三、四句是动态镜头,动静变换,错落有致。,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的云气慢慢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圆形的团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和前四句相比,这两句笔势由急渐缓,由刚转柔,显示出一种朦胧和凄迷的意境。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不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雁阵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面,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