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家庭妇女儿童的安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3878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9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一个家庭妇女儿童的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一个家庭妇女儿童的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一个家庭妇女儿童的安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怀之网 全程掌握孕情的 “孕产妇管理网络” “让每一个妈妈怀上宝宝时让每一个妈妈怀上宝宝时, 都能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的关心都能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的关心。 ”。 ”part2part3关怀之网 提高孕育质量的 健康教育体系part1关怀之网 与死神赛跑的 “母婴急救网络”(注: 2017 年度孕产数据采 用1+3统计, 即统计时间段 为去年10月今年9月)在全世界, 孕产妇死亡率都被视为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 社会、 卫生等综合文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5 年发展中国家每10万例活产有239名孕产妇死亡, 发达国家则 仅为12/10万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 。 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

2、在高龄、 有剖腹产史等高危孕妇比例 猛增情况下,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略有反弹, 但成都一直与之前持 平, 2017年更是降到了4.66/10万例, 不但创下了成都自身的历史 新低, 而且低于北京、 广州、 深圳等多个一线城市同一年度数据, 达 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 为了成为一座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安心地在此生活、 繁衍生息 的城市, 成都交出的这份优异答卷, 既包含着城市基础建设 完善, 便利交通让急救力量即时抵达的功劳, 更凝聚了广 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等无数人的努力。 市卫计委 党组成员、 副主任贾勇说:“这么困难的一件事, 集一座城市之力,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为 咱们成都人感到骄傲和自

3、豪。 ”成都的骄傲责编 邓正彤 美编 冯成商报官方微信cdsb86612222商报官方微博新浪微博: 成都商报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商报电子版 要闻07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母婴的健康, 离不开医务人员和 妈妈的共同努力。 2017年, 成都市卫 计委加大了健康促进活动的力度, 一 方面为医务人员 (特别是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 对妇产科、 儿科疾病的识别 能力, 另一方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孕产 健康教育。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保健 部工作人员黄华敏介绍, 2017年, 成 都有妇幼健康服务人员3000余人次 接受了培训, 979名产科医护人员参 加了高危妊娠识别、 管理和处

4、置等培 训, 122名新生儿科、 麻醉科医生以 及助产士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 术培训, 54名县级产儿科医生到上 级医疗机构开始了跟师学习。 近三年来, 市卫计委组织各级医 院专家走进校园、 进机关、 进企业、 进 社区, 走到孕产妇身边, 开展 “千场健 康知识讲座进校园” 、“优生优育促进 活动” 等系列健康教育及促进活动 2500余期。 由市卫计委组织专家编 写的 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 、母子 保健手册 、孕产妇保健手册 、儿 童保健手册 和 孕妇指南-预防胎 儿出生缺陷 等妇幼健康宣传小册 子、 书籍和制作了妇女儿童健康知识 光碟共计发放了60万余份。 并通过 民政结婚登记处、 医疗卫

5、生机构等渠 道送到备孕、 怀孕夫妇手中, 提高妇 幼健康管理意识, 促进健康行为。 成都商报记者 王欢为了一个家庭妇女儿童的安全 为了一座城市安居乐业的底气 2017年, 成都孕产妇死亡率创历史新低, 处全国先进水平当怀上宝宝时, 安靖镇居民刘芳 (化名) 从家门口的郫都区妇幼保健院收到了 孕产妇保健手册 , 还领到一份建卡档案表, 上面有一个黄色 标记, 这是通过 “妊娠风险评估表” 所做出的评估, 表示她的分娩有 “一般风险” , 可以在妇幼保健院分娩。 通过孕检排查孕产风险, 提前对孕妇进 行 “分级分色” 管理, 这是成都市卫计委为高危孕产妇追踪管理而打造的特色系统。 在妇幼保健工作人

6、员的陪伴和关怀之下, 刘芳顺利地度过了孕期。 分娩前, 她的血小板突然降到了正常范围以下, 郫都区妇幼保健院经过评 估后立即上报了郫都区和成都市产儿急办, 高危产儿科抢救专家组的专家从市区赶到保健院, 现场指导对她的监护和急救在分级联动的保 驾护航下, 刘芳最终在家门口有惊无险地生下了女儿, 母婴平安。 像刘芳一样, 在全程贴心的孕期保健和完善的母婴急救体系保护下孕育新生命的妈妈们, 2017年全成都还有23.6万位。 为了一个个孕产 妇的安全, 成都市卫计委、 各助产机构和疾控、 血液中心等部门合力为准妈妈们织成了一张从孕期管理、 健康教育、 到安全分娩和母婴急救的 “关 怀之网” , 从怀

7、孕的那刻起, 到分娩后42天, 母婴安全都会在妇幼保健和急救专家的关怀之中, 保护一个家庭2/3成员的平安。一份名单: 全城专家24小时待命 “救火队长” 时刻准备着在 “成都市高危产儿科抢救专家 组” 的名单上, 有包括多家部省级医 院在内的大医院、 数十位各科专家的 名字, 每天有两组、 每组5名专家24 小时轮替值班、 应班, 并由设立在成 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成都市产 科儿科管理急救办公室 (以下简称 “成都产儿急办” ) 统一协调、 召唤。 产 儿急办不仅为孕产妇开通生命的 “绿 色通道” , 还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动 多学科专家、 药品、 医疗设备等急救 资源, 必要时还要对接疾控

8、、 民政、 公 安、 交通等部门, 与死神赛跑。 作为这份名单上的妇产科专家, 每当需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院长林永红 “出马” 参与抢救时, 往往 意味着有孕产妇已经发生了最危险 的情况林永红的专长是处理产 后大出血, 这在我国是产妇死亡排名 首位的原因, 由他赶到为血流不止的 子宫 “堵漏” 。 4年前, 曾有一位34岁的产妇何 丽 (化名) 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剖腹产分娩, 因为麻醉并发症导致重 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当她的双肺衰竭 到第10天, 普通呼吸机已经无法给予 支持治疗, 生命垂危。 ” 林永红还记得, 当时华西医院、 省医院的重症医学专 家都赶来为她会诊, 最终决定为

9、她实 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ECMO) 。 ECMO是一种世界先进的人工 心肺机技术, 但是在当时, 全成都仅有 华西医院引进了一套设备, 还未在临 床上成功实施过一例 ECMO 治疗。 “产妇已经呼吸衰竭这么久, ECMO 治疗到底能不能起作用, 大家心里也 没底, ” 林永红说,“但三家医院的专家 团队决定, 要为抢救她尽一切努力。 ” 谁也没有想到, 这首次的ECMO 支持就创下了23天超长运行记录, 此 前国内其他案例中平均只有57天。 在中外专家的努力下, 何丽最终在23 天后脱离了 “人工肺” , 并恢复了自主 肺功能。“抢救这个妈妈的全程, 不管 是哪家医院的医护人员, 没有人问

10、这 样辛苦、 这样承担风险值不值得, ” 林 永红说。 让林永红欣慰的是, 从几年前, 他作为 “救火队长” 的急救频率从每 周一次, 降低到现在几个月一次, 这 足以说明保障成都孕产妇安全的 “关 怀之网” 日趋完善。一腔热血: 30个献血者 救一个 “熊猫血” 产妇“把最多最好的资源给母婴, ” 目前许多医院不时会面临用血紧张的 困扰, 但只要是为了孕产妇、 新生儿 的急救, 成都市血液中心一直都是无 条件有求必应、 优先供应。 去年3月31日, 华西第二医院曾 接诊过一位集各种高危因素于一身 的二胎孕妈: 瘢痕子宫、 凶险型前置 胎盘, 头胎就发生过大出血并输血, , 最重要的是, 她是

11、RH阴性B型血, 也 就是俗称的 “熊猫血” 。 “当时接到医院预约需要18.5个 单位的红细胞时, 我们就意识到这个 妈妈会非常凶险, ” 成都市血液中心 储血供血科科长田浩介绍, 当时她和 血型参比实验室周英主任一起赶往 医院, 和医院产科、 输血科医生会诊 讨论输血方案。“我们有一个稀有血 型者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者QQ群, 成都献血者非常给力, 一听说是给危 急产妇献, 当天就来了十多个人, 再 加上业务科启动全省应急联动机制, 向省内其他城市调来的量, 基本上一 天就筹够了。 ” 4 月 6 日, 是这个 “熊猫血” 产 妇手术分娩的日子, 血液中心提前 将来自近 30 位献血者的各种

12、血液 成分送到了医院。 有了充足备血的 “底气” , 这场手术圆满成功, 母婴 平安。 田浩表示, 市血液中心还长期与 全市多家医院的麻醉科合作, 培训推 广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 也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提升产科大出血的抢 救成功率。一组数据: 四方设中心 孕婴急救网络全城 “不留死角”时间就是生命, 成都市已经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县级-片区-市级三 级产儿科急救网络体系: 从覆盖所 有22个区县的助产服务机构, 每个 区县拥有 12 个产儿科急救点和专 家库, 到大成都范围内8个新生儿急 救中心、 7 个产科急救中心, 再到集 全市的优势医疗资源集中打造的 5 个产儿科急救中心, 尽可能

13、地让每 一位孕产妇、 婴儿都能就近对接到 适合的急救医疗资源。 每个产儿科 急救中心都配备了包括产儿科手术 医生、 麻醉医生在内的多学科团队, 具备开展各类孕产急诊手术、 新生 儿抢救的硬件条件。 这台保障生命安全的 “急救机 器” 全力运转, 2017年共承担产科合 并症、 并发症急救 6258 例, 新生儿 急救 1840 例; 市级产儿急救办调度 各相关专业专家参与的现场危急重 症产儿科救治 139 例, 协调转诊到 部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的50 余例。一些面孔: 那些被关爱改变命运的孕妈“3个月孕妇于芳 (化名) , 在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发生呕吐、 腹痛、 腹泻, 经华西医院急诊

14、后拒绝治疗 今天自行回家, 医院未留就诊信息, 请大家密切注意, 发现这个孕妇就 立即上报产急办! ” 今年7月16日下 午6点45分,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 医院保健部副主任杨柳在 “成都市 妇幼保健” QQ 群里发出了这样一 条消息, 这个群里有一百多人, 全是 来自全市 22 个区市县妇幼保健的 同行。 尽管是周日下午, 但这条消息 立即让群里热闹了起来, 按照 孕产 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 急性消化道症 状的孕妇可能被评估为 “红色” 高风 险, 大家的讨论之间, 全是对于这位 “失联” 孕妇的焦灼。 茫茫人海, 怎么找到她? 产急办工 作人员注意到, 和于芳就诊的差不多 时段, 市六医院

15、急诊也接收了一位症状相似的7月孕妇梅梅 (化名) , 让总值 班试着一联系, 果然她和于芳认识, 而 且前一天晚上在一起吃饭。 终于找到 了于芳的联系方式, 可是在电话里一 听到劝她回去就诊, 于芳却并不乐意, “我担心药物对胎儿有影响的嘛! 回家 休养一下就好了, 不用治疗了。 ” 经过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 又协 调了救护车上门接她, 当晚9点半于 芳终于到达市二医院, 做了检查、 补 液。 观察了一晚, 于芳又提出要转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胎儿无异常, 消化道 症状也不明显, 但她有轻微的焦虑症 状, 还专门安排了护士安抚她。 经过 几天的治疗, 于芳和梅梅的病情都稳 定了下来, 安全地出院

16、了。 从确诊怀孕那一刻起, 到分娩后 42天, 掌握成都每一位准妈妈的全 程 “孕情” , 这是成都市卫计委对全市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杨柳 说, 遇到不理解、 不配合孕期管理的 孕产妇, 很多时候要采取人盯人的 “笨办法” , 市产儿急办督促孕产妇所在地的基层妇女干部和基层医疗机 构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家庭医生上门寻访排查, 一对一用 真诚的关怀去感化, 如果遇到孕产妇 有医疗之外的家庭困难, 市产儿急办 还要协调民政、 公安、 疾控等部门帮 助解决。 需要成都市妇幼保健体系 “重点 关怀” 的, 还有一个特殊群体, 那就是 患特殊传染病、 精神疾病的育龄妇 女。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保健部 工作人员杨丽琼介绍, 成都市妇幼保 健部门和疾控部门对她们采取了更 为主动和细致的关怀, 市卫计委要求 所在辖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每半年要 为她们B超筛查一次是否怀孕, 以便 第一时间掌握孕情, 指导孕妈妈建卡 就医。 孕妇田田 (化名) 在产检中查出 HIV感染, 由于害怕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