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3338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2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浅议“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工商大学汉语言文学07 级张仁林指导老师杨月蓉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本位理论,就是将字作为语言研究基本结构单位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理论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了“字”这个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积极意义和不足。我们应抓住“字”这个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同时把握汉语的特点来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汉语的能力。关键字:关键字: 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应用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The theor

2、y-Zi a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is takes the character the languagestudy basic structure units one linguistics theory. Xu Tongqiang unknown character standardtheorys statement, let us realize “the character” first this language basic structure units in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mporta

3、nce. This article take the character standardtheory as a foundation, discussed the character standard theory i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foreign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the positive sense and the insufficiency.Weshould hold “thecharacter” this language basic structure unit, simultaneously grasps Ch

4、inese the characteristicto carry on the foreign Chinese the teaching, trains the student to study independently Chineseability.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 Zi a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foreign languageteachingapplication一、字本位理论简介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只有以字为中心的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即“小学”的研究,而缺乏汉语语法的研究。十九世纪末在西方语言理论的

5、影响下,出现了第一本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 ,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产生,也开创了西方语言理论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路子。不过,这种结合并不太理想,主要是忽略了汉语的特点,从而导致了汉语研究的受缚。使其研究总是带有“印欧语的眼光” ,而不能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其中一个常引起争论的问题就是字(语素)和词的关系问题。按照西方语言学理论, 词第 2 页 共 9 页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而字只是书写单位,不是语言单位。可是,在汉语中,语素和词的区分却不如西方语言那么分明:一个词可能包含一个语素,也可能包含几个语素;有的语素可以单独成词,有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同一个语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单独成词,

6、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只是语素而不能成词。 因此, 在汉语教学 (对中国人和对外国人的)中,词和非词的区分是一个教学难点。其实,早在 1975 年,赵元任先生就认为印欧系语言的 word(词)这一级单位“在汉语里没有确切的对应物”。他认为汉语句法的基本机构单位是“字” ,而不是词。九十年代,徐通锵先生在研究方向和立足点上进行了大胆的转向,他从汉语的实际出发,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汉语,并立足于汉语传统研究的基础,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汉语本身。他在 1994 年连续发表了 “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和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两篇论文,其中所体现的字本位思想就是一种以“字”作为汉语研究的基本单位的汉语言

7、系统观。这种“中西结合”的研究成果字本位理论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积极响应并运用于实践中。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过去人们往往把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分离开来。在字本位理论指导下,人们在教学中重视从汉字的角度来审视词汇教学。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就体现在由法国人白乐桑与张朋朋先生编写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这本教材中, 。该书根据字本位理论来进行汉语的教学,可称之为“字本位教学法”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中强调“字本位” ,主要还是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中“字”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重要性。通过抓住字这个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结合点,把握字与字之间的语义联系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汉语的能力。

8、这也是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实质和目标所在。下边简单介绍一下字本位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首先, “字”是研究汉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不仅是汉语的载体和汉文化的“根”,更是汉语言各方面研究的核心和基础。由于汉语中的“字”绝大多数都有音有义,因此以“字”作为基础去探索汉语的结构和演变规律,更符合汉语的实际特点。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语言结构单位。它在汉语中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同时具有离散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在汉语社团中也具有心理现实性,这些足以说明字是汉语这种语义型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其次,汉语是语义型的语言,注重语言的表意性和分析性。汉语是字与字按语义的组合关系结合成词的,并由单

9、音节词逐渐向双音节词转化。在中国,原始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观察自然万物来体悟其中的意义,然后再拟声摩象,创造出刻在兽骨龟甲第 3 页 共 9 页上的甲骨文的,因而汉语言具有很强的表意性特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字的意义宽泛笼统,就难以取象临摹了。 当一个字难以准确表达某个概念时,则通过字和字之间的语义组合来表达一个概念,进而“词”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由此,汉语实现了从单音字到以双音字为主流的格局转变,且字与字的语义关联也更加紧密、更富于变化的多样性。最后,汉语的字体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中国人善于在整体上把握观察对象, 因此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之中, 这使得中国人很注重自然

10、万物之间的联系,在对自然的观察中,中国人形成了直觉具象思维,体现出了一种感性文化。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字有较强的表意性,其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意义关联, 字和词之间也具有较强的理据性。 因此, 字义的组合顺序及虚词的运用在汉语中非常重要。而西方文化的实质是理性文化,在思维上重逻辑和推理,因此西方语言的词汇多是抽象的字母组合。这为我们研究汉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照参考对象。由此观之, 要将字本位理论较好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需要牢牢抓住汉语 “字”这个结点,把握字与字之间的语义联系,同时结合汉语的表意性、理据性及其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等一些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探究。二、字本位理论在对外

11、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在具体谈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之前, 有必要对字和词的关系问题作一个简要的阐述。在汉语中,词是由字组成的,但字和词不具有完全对应的关系。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基本上是和语言中的语素相对应的。而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当一个词只有一个单音节语素时,那么该词用一个字表示,这时字和词是一一对应的。如“人”这个词,它由一个语素构成,只有一个汉字。但当一个词由多音节语素构成时,它的每一个音节都需要由一个汉字来表示, 这时字和词便不完全一致了。 又如“巧克力糖”这个词,它由两个语素组成,却需要用四个汉字来表示。明晰字和词不具有完全对应的关系,以免混淆字和

12、词的概念,这可以使我们明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的目标指向, 提醒人们在运用字本位理论进行词汇教学中重视字的教学。从字和词的关系问题着眼,根据字本位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及汉语本身的一些特点,以下分别谈谈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第 4 页 共 9 页1、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汉字作为汉族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其体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迭,其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阶段。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汉字逐渐趋于简化,很多字已很难看出以前的字形,同时汉字总数也不断增加。汉字字形的改变、数量的增加和汉字形音关系复杂等无疑加大了目前汉字教

13、学的难度。结合字本位理论和汉字自身的一些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提高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1)把握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不同阶段的字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在隶书以前,汉字的象形性是比较明显的,而隶书楷书之后,字形逐渐简化,象形性逐渐减少。对于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它们的象形性来进行字形结构和字义的讲解。 如“贝”字,字形像海贝的形状。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海贝的实物或海贝的图片,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于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由于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的字形不能明显反映字音。因此,对于这一类字需要加强读音的识记。对于形声

14、字这一类,主要是利用其形符对字义的提示作用和音符对字音的提示作用,将二者通过汉字本身有机的结合来进行教学。如“嗯”这个字,它的右半部分提示它的读音,和“恩”的读音相关;而它的左半部分提示它的字义,和“口”说话有关。将二者联系起来可以理解并记忆, “嗯”这个字表示的是一种应答语。由于形声字在汉语中占绝大部分,因此需要重点关注。(2)结合汉字的表意性特征进行教学。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单位,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同时又是一种语言单位,它总是单独或和其他的字组成词再组合成句来为语言的表达服务的。由于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关系复杂, 可能是一字一音多义, 也可能是一字多音多义。因此, 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 要

15、抓住汉字的表意性特征, 要充分利用字所处的语境,通过语境来理解具体的字义,在增加对字义的具体运用上,也同时减少了对汉字多义的畏难情绪。如“好”这个多音字,在“他的字写得很好。 ”这个句子中读三声,表示“很好,值得称赞”的意思;而在“他很好学。 ”这个句子中读四声,表示“特别喜欢的意思” 。这对于多音字、多义字的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3)把握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词中来,到词中去。由于词是由一个一个的汉字所构成的,因此可以从词中拆分出单字来进行汉字的教学。通过在词这个整体词义第 5 页 共 9 页环境中来理解单个的字的意思,从而实现对汉字的字义讲解的教学。如从“教室”这个词中拆分出“教”和“

16、室”两个字来分别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教”是“教学” 的意思, “室”是“房间”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教室”这个词的意思,即“教学的地方” ,以后学生看见“教师、教学、卧室、办公室” ,也可以通过学过的字来猜测词的意思。由此可以培养学生单字的学习能力和单字与单字的配合组词能力。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有很大的数量。从词语中拆分出字来进行单字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单字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运用单字组词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4)从汉字结构本身出发,利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进行分类、推导教学。由于汉字是方块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平面结构的特点。所以,汉字内部也存在着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根据聚合的原理,将带有相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从而进行分类教学。如将带有“扌”的字进行分类,则像“打、提、拽”等都和手的动作有关的字就出来了。又如将“木”这一偏旁可以和“工”字旁、 “示”字旁和“方”字旁等分别可以组成“杠”字、 “标”字以及“枋”字等。这样利用聚合、组合关系进行分类组合,便于学生进行类比记忆,进行推导学习。除了可以将偏旁部首相同的字进行归类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