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3270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7.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树脂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尾水 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培养单位:直塞太堂丕蕴堂院专业:丕缝工程研究方向:查扭丝王麽查迨堡皇童透丝作者:迕验指导教师:奎爱民教援答辩时间:2 Q 羔堇生目f 燃愀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P r e s e n t e dt ot h e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C o m m i t t e eo fN a n i n gU n i v er s i t yf o rA p p l y i n gt h eM a s t er a t e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2、 n g i n e e r i n gS t u d yo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t h ed e s o r b e dw a s t e w a t e rf r o mr e s i nw i t hh i g h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f r o mb i o l o g i c a l l yt r e a t e ds e w a g ee f f l u e n tB yX uL i n gS u p e l 、,iP r o f L A h “ :S u p es o r :r o tL 1A l m mr D e p

3、a r t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 , P R C h i n aM a y , 2 0 11目录摘要第一章前言11 1 树脂脱附液的产生、性质和危害11 2 树脂脱附液的常规处理方法21 2 1 混凝31 2 2 生物处理41 2 3 高级氧化法51 2 4 零价铁还原法。61 2 5 膜处理技术71 2 6 其他处理技术81

4、3 脱附液处理的技术路线。81 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91 4 1 研究意义91 4 2 研究内容1 0参考文献。1 1第二章树脂脱附液、纳滤透过液及纳滤浓缩液的性质分析1 52 1 引言1 52 2 本章的研究内容1 52 3 实验部分1 62 3 1 实验仪器与试剂1 62 3 2 实验方法172 4 实验结果与讨论1 92 4 1 树脂脱附液的分离1 92 4 2 树脂脱附液、纳滤透过液及纳滤浓缩液的常规性质分析2 02 4 3 分子量分布212 4 4 紫外可见光光谱2 22 4 5 亲疏水性分级2 32 4 6 三维荧光谱图2 32 5 本章小结2 5参考文献2 6第三章纳滤透过液

5、、纳滤浓缩液的处理工艺研究2 83 1 引言2 83 2 本章研究内容。2 83 3 实验部分2 93 3 1 实验仪器与试剂2 93 3 2 实验方法3 03 4 实验结果与讨论313 4 1 纳滤透过液作为脱附剂重复利用可行性研究3 l3 4 2 不同混凝剂对纳滤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3 43 4 3F e 2 + 和H 2 0 2 对F e n t o n 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3 73 4 4 组合工艺对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3 83 4 5 纳滤浓缩液处理前后的性质4 03 4 6 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成本分析4 63 5 本章小结4 7参考文献4 8第四章处理后的纳滤浓缩液进入生化系统的研究5

6、 04 1 引言5 04 2 本章研究内容5 04 3 实验部分5 04 3 1 实验仪器与试剂5 04 3 2 实验方法514 4 实验结果与讨论5 34 4 1 纳滤浓缩液处理前后的生物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分析5 34 4 2 经组合工艺处理后的纳滤浓缩液进入生化系统的可行性研究5 54 4 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研究5 64 5 本章小结5 8参考文献。5 9第五章总结与展望6 05 1 总结6 05 2 展望6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6 3至I 谢6 4毕业论文题目:煎麈咝壁隧丝堡塑鎏廑查些星壅避醴速丝丝量堑塞丕缝工猩专业2 0 0 8 级硕士生姓名:迕验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7、) :奎爱民数授摘要本论文在对印染废水生化尾水树脂脱附液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树脂脱附液的盐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纳滤膜技术,选用截留分子量为2 0 0 D a 3 0 0 D a 的纳滤膜。树脂脱附液被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主要含有小分子有机物的纳滤透过液;一部分为主要含有大分子有机物的纳滤浓缩液。纳滤浓缩液的体积约是树脂脱附液体积的1 5 1 6 。通过对纳滤透过液和纳滤浓缩液的常规性质、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分级、紫外可见光光谱、三维荧光进行分析,可知纳滤透过液的色度很低,1 O C 值在2 0 0 m 班左右,有机物含量低:然而纳滤透过液的p H 值在1 1 1 2 范围内,全盐量很

8、高,为1 4 6 x 1 0 3 m 班,N a C I 的含量高达7 3 9 x1 0 4 m 叽;纳滤透过液的平均分子量较低,主要含有四种荧光物质,分别为蛋白质、富里酸、腐殖酸和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其中富里酸的比例最高。分离后得到的纳滤浓缩液表观成深黑色、粘稠而且色度很高;纳滤浓缩液的T O C高达3 0 0 0 m 叽以上,S 小,A 值较高,表明芳香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纳滤浓缩液中肿O A 含量约占一半,有机酸占纳滤浓缩液中有机物的大部分,中极性物质含量较低;B O D 5 C O D c ,低,可生化性差。平均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很宽。在四种荧光物质中,纳滤浓缩液中富里酸比例最高,腐

9、殖酸其次。基于纳滤透过液的性质,将其作为脱附剂重复使用。结果表明体积相同时,纳滤透过液的脱附能力约是新鲜脱附剂脱附能力的7 1 ,若继续补充1 7 的纳滤透过液,则脱附能力提高至新鲜脱附剂脱附能力的8 0 左右。经实验发现,纳滤透过液的脱附能力约是7 2 N a C l 浓度的新鲜脱附剂的脱附能力。说明纳滤透过液可以作为脱附剂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新鲜脱附剂的用量且节约了成本,实验了纳滤透过液的资源化利用。T T l根据纳滤浓缩液的性质,比较了5 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选用聚合硫酸铁( P F S ) 混凝剂既经济又高效。因此确定了P F S 混凝+ F e n t o n 氧化斗C a

10、( o H ) 2混凝组合工艺。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确定组合工艺的参数为:P F S 混凝剂的用量为1 0 0 0 0 m g L ,F e 2 + j 毛J 量为5 0 0 m g L ,n 2 0 2 F e 2 + 摩尔比为2 0 一3 0 。最终处理出水有机物含量较低,B O D J C O D 。,从小于O 1 提高至0 4 以上,说明纳滤浓缩液的毒性降低,可生化性提高,因此可考虑将处理后的纳滤浓缩液返回到生化系统进行处理。通过模拟活性污泥法实验已证明1 0 的处理液( 经P F S 混凝+ F e n t o n 氧化+ C a ( O l - 0 2 混凝组合工艺处理) 不会

11、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由此说明本论文提出的P F S 混凝+ F e n t o n 氧化+ C a ( o H ) 2 混凝组合工艺可行,最终处理出水可进入生化系统处理,从而实现了纳滤浓缩液的有效处理,达到树脂脱附液的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的目标。该工艺对其他树脂脱附液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A b s t r a c tI n t h i st h e s i s ,b a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a n a l y s i so fp r i n t i n ga n dd y e i n gd e s o r b e dw a s t e w a t e rf r o mr e s i ns a t u r a t e db yp o l l u t a n t si nb i o c h e m i c a le f f l u e n t ,t h ew a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