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62989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格式塔理论认知观点心理学的理论就象一个政治宣言,在这个宣言里,解释政策在更大的范围内,且通过某种形式来激发热情的信念,通常就象一个忠实的对手。 (Hilgard,1987,p.416)在二十世纪前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是行为主义。在这些年中,在华生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具有了某种政治宣言的特点。但是,行为主义的兴起并不是完全没有遇到挑战,其对立的观点就是格式塔心理学。讽刺地说,格式塔理论在心理学上首创了“反应”和“知觉”对抗。当格式塔心理流传到美国时,它激起了行为主义观点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参与格式塔心理的最初原因是不同意行为主义的狭窄和桑戴克联结主义的有限智力范围。(Hilgard,1996

2、) 。主要概念格式塔的最初研究集中在知觉的经验上。魏特海默,格式塔心理的缔造者,发起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用一种和已往不同的创新的实验阐明了视觉和物理现象的差异。韦特海默和考夫卡、苛勒一起又创立了知觉的规则,并把这些概念运用到学习和思维上。该理论发端十年后,在 1922 年被介绍到美国。三个主要创始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离开德国,到美国传道授业,著书立说。概括起来说,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格式塔理论是有意义的但不是解决主要问题的最终方法。但是,这个理论建立了知觉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这是行为主义鼎盛时期长期忽略的主题(Baars,1996 ,p.71) 。另外,这个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和思维

3、的新见解。格式塔观点的起源格式塔心理学是一位德国人 Christian von Ehrenfels 在 1890 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坚持说除了那些构成经验的独立的感觉因素外,感觉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说,在不同的键盘上弹奏同样的旋律,音质(感觉因素)改变了但旋律还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格式塔” ,也可能被大体地翻译成“被某种模式授予的品质”(Murphy,1949,p.226) 。这个相似的旋律最初在不同的键盘上演奏时与最初的单个因素并不一致,但旋律会马上被听出来。 (Murphy,p.227 ) 。但这种观点还是有问题存在(Murphy,1949 ) 。比如说, “相同”是什么意思?

4、假如唱出来的旋律或是用小提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也有可能被认为是“相同”的(p.286) 。然而,一个特殊的音符,比如中音 C,如果用不同的弦或不同的器乐演奏,听起来就不是相同的。答案是每一个结构总数里的无数的“品质”都会被确认。对心理学家来说,产生无数模式的过程并不比分析独立的因素更有用。几年之后,魏特海默偶然发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Watson,1963) 。他乘火车从维也纳到德国去度假。为了探究一个突然的震动,他在法兰克福下了火车,买了一个频闪观测器的玩具。频闪观测器是一种工具,它能提供高频的像片,描绘出运动的轨迹。在运动图象发明以前这种工具很普遍。因为这个初步的调查结果,魏特海默取消了假期

5、计划带着研究回到了实验室。究竟是这项研究的什么特点使魏特海默在心理学界发起一场新的运动的?具体来说,它是静止物体的快速、连续呈现的运动的感觉。在后来的实验室研究中,魏特海默呈现了在相同的、基本的条件下物体的不同。一开始,光线通过一个很小的、垂直的缝隙投射,然后通过一个向右倾斜 20 或 30 度的缝隙投射。两次投射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逻辑上分2析,被试看到两个大体的成像。但是,因为时间间隔的不同,被试的成像是不同的。其中包括一个投影向另外一个移动,两个同时的投射,一个从右到左倾斜(Herder,p.68) 。这个运动的感觉在 1912 年研究成果出版时被命名为“似动现象” 。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在

6、于它阐明了刺激物的完形结构和“整体感觉”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刺激物完形结构和感觉之间的关系不是偶然的。相反,它们值得研究和加以分类。基本假设格式塔观点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见表 31) 。第一,和行为主义理论派别不同,格式塔理论家们坚持“克分子”行为比“分子”行为更值得研究。化学过程说明了这些概念。假设某家工厂生产 HNO3 的元素,另一家工厂用其产品来溶解银(Kohler,1929,p.180 )我们能说银和氮、氢和氧发生反应吗?当然不能。因为溶解银取决于产品的化学结构。溶解银不能理解为独立的因素反应或整体的反应。相关假设(有机体对刺激物的结构或“分离的整体感觉”之间的反应)的例子包括天空中

7、群星的名字。这些名字,比如说猎户星座,是通过星群反映出来的图形。类似的还有云图时常呈现出脸、高山和其他熟悉的物体的形状。第三个假设,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的区别提供了研究个体感觉的基础。就象在表 3.1中列出的例子说明的那样,个体的反应和他感觉的环境有关,而和地理环境无关。表 31 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假设假 设 举 例1克分子行为比分子行为(肌肉收缩或腺分泌)更值得研究1发生在课堂上的由讲师提供的大学生的表演(考夫卡,1935,p.27) 。2有机体对 “被分离的整体感觉”或格式塔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孤立的个别的事件作出反应。 (Kohler,1929,p.174)211 个点的几何排列被看成是一个十

8、字架。3地理环境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行为环境是事物的表面。行为环境是个体的主观现实。3考夫卡(1935,p.29)讲述了一个人骑马在暴风雪中顶风穿过一片平原,安全到达了一个小酒店。老板很惊奇地问他是否知道他穿过了一个湖。这个故事最后是当这个人得知他在薄冰上骑了几公里后,吓得晕倒了。4感觉环境的组织方式是在某个结构内的一种积极的力量互动,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知觉。4下面是三个铁丝边的同样的立方体的投影,但看上去是不同的,因为铁丝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最后,环境中的刺激物的结构本身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影响个体的感觉。考夫卡(1935,P.159 )指出,对表 3.1 给出的图案 a,而不给出其他图案,

9、会看作一个平面的图案,或者是一个有斜纹的六边形,或者是一个星形的图案。在图案 a 中,平面图形是对称而且简单的,因此是占优势的。相反,图案 c 作为一个三维的立方体出现,此处平面图案是很特别但难以看出。另一方面,图案 b 可以看作是二维或三维的。这里因为它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放置在一个六边形顶上的平面图形,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立方体,理由在于,相对其他几个图案,图案 b 中二维和三维的因素较为平衡。行为环境和感觉能力动态结构的描述,表明格式塔心理学将物理上的场的理论应用到3心理学中,简而言之,一个场就是一个动态关连的系统,在这个场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和其他部分相互影响。在心理学中行为环境是一个场和一组刺

10、激物(如表.中的例子) 。总之,格式塔理论重视整体和组织。例如,人们对完整的几何图案和孤立的几条线的反应是不同的。也因为人们总是用某种方式来感觉一个事物,这个行为环境(感觉场)是不同于将要研究的地理环境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应注重在影响人的感觉的场中的各元素的相互影响。感知组成定律按照格式塔理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这样一个回答问题:在心理上,人是怎样感知地理环境的?首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定义了感觉的过程为观察的刺激物的组织方式。即观察者传递反应在刺激物的意思。第二,所有的刺激物的组成特点在感觉中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考夫卡,1935) 。例如,分布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上的个点会被感觉成一个四边形。下一

11、步是确定那些影响感知的刺激物的特征。这些影响因素用一个简单的定律可以描述即“图形优化趋势”(Pragnanz)定律,包含四个相关的基本定律。图形优化趋势定律图形优化趋势定律这个词是有要素的意思。魏特海默引入了这个定律并认为:一个心理结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趋于完善。当中,这个“完善”的具体含义没有给出,它着重指平常、对称、简单等等。 (考夫卡,1935,p.110)换言之,在任一个具体的刺激物的组合中,占优势的是最普遍和最稳定的那种结构,同时也是最不具有偶然性的那一种(Murphy,1949 ) 。一个例子是几年前流行的一幅谜画。这幅画是由线条组成的一幅风景画,画中的各部分隐藏着人脸和某些物体

12、。但是,这幅画主要表现为一幅风景,要花大力气才能找到被隐藏的物体。相关的定律和图形优化趋势定律最相关的是成员特征定律。即在一个结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依赖于其位置的特有性质。例如,在一幅风景画中的一组颜色的浓浅是决定于艺术家的所规定的情景(Murphy,1949,p.288 ) 。同样的,在一幅由线条画成的森林画中,要找到隐藏的人脸图是很困难的,因为组成这张人脸的线条具有树干、树叶和森林其他成份的特征。换言之,结构中的组成部分的重要特征是由它们同整个系统的关系来定义的。成员特征的另一个例子是在一块灰白的区域中画一个红叉。看这个红叉 20 秒后,观察者会感觉在叉的周围有一个绿边。然后在红叉的一个叉

13、上断开,再要求观察者判断颜色,逻辑上分析应该是类似于边界的绿色,但是,正确的预测应该是红色。这个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使其中的组成部分把它的整体属性表现出来(Murphy,1949,p.288) 。这个例子也论证了感觉环境组成的动态属性。即感觉场包括了施加在个别刺激物上的具体的影响。叉的轮廓比断开处的轮廓的图形优化趋势程度更高(Murphy,1949) 。因此,叉占了优势而使得断开处“消失”了。韦特海默已经定义了影响视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938) ,它们是接近性、相似性、开放性、简单性。组成成分之间的近距离是接近性,如颜色等共有的属性是相似性,成员趋向构成一个范型是开放性,刺激物的要素尽力形成

14、一个简单的整体结构是简单性,这些是将孤立的元素感觉成一个个整体的关键因素。 (图 3.2)这个知觉的组成定律和图形优化趋势的普遍定律相连接。即心理学倾向于有意义和整体性,这四个特征影响了完整性。4图 3.2 1 近似性:这些线条被看成是三根柱子或三组线条,每组有两条。2 相似性:虽然这些符号是等距的,但它们仍被看作是纵行的。3 开放性:右边的图虽不是封闭的,但仍被看成一个圆圈。4 简洁性(整个结构):看到的 a 图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六边形(b)放在里面。顿悟经历格式塔理论中研究学习的最有名的也许是所谓的“顿悟”经历,这是苛勒在他的大猩猩的实验中引入的,有时也在人身上作过实验研究。这个理论在认知

15、心理学中继续加以探讨。最初的实验在一战期间,由普鲁士科学院指派到 Canary 群岛,苛勒在认知方面做了几个有创新性的实验。基本的实验包括两部分:食物放在大猩猩够不到的地方,旁边放着一个机械装置,如能正确使用这个装置,大猩猩就能得到食物。在最简单的实验中,食物从屋顶上挂下来,放在一个梯子附近。在其他的实验中,食物放在笼子外面,笼子旁边有一根木棒。在一种复杂的情况下要得到食物须用到两根树枝。苛勒指出当动物看到木棒或其它的装置可以作为工具时,问题就解决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被称为“顿悟” 。因而苛勒坚持“刺激反应”这样的学习公式应该被取代。他主张学习的公式应该是“刺激组织反应之间的整体联系” (K

16、ohler,1929,p.108) 。换句话说,如果有预先设定好的行动路线,就不会有顿悟的行为的发生。相反,顿悟行为“预测到会有组织和重组的过程” (Kohler,1935,p.628)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顿悟”是一种不能还原为另一种行为的行为(Kohler,1935,p.628 ) 。但是,它也不是解释,它仅仅是感觉场里一种特殊类型的重组方式。另外,顿悟不是仅有一个简单步骤,有时有两个或更多过程,每个步骤里都包含部分顿悟(Kohler,1935 ) 。钟摆问题在人作为被试的著名的钟摆实验中,Norman R.F.Maier 观察了发现创造性答案的过程。61 个被试先后在一间房子里,里面有两条绳索从天花板上垂到地面。一条绳子在一面墙附近,另一条靠近房间的中央。任务是把两条绳索绑在一起。但如果他拿到了其中的一条绳,他就够不到另外的一条绳(Mailer,1931,p.182 ) 。房间里还有其它一些东西如棒子、环型台、夹子、钳子、有弹性的绳子、桌子和椅子。运用这些东西,问题可能有四种答案,有三种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