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2626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数学经典例题(文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数学总复习导学 11提高部分略31、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基础基础)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基本不等式类型一:基本不等式(ab)(1/2)(ab)(1/2)(a+b)/2(a+b)/2 求最值问题求最值问题1 1设,则的最小值是A1B2C3D4答案与【解析】【解析】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答案】【答案】D类型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类型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2.2.已知,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小于等于.答案与解析证明:证明:假设则有又与矛盾类型三: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类型三: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4. 某单位用木料制作如图所示的框架, 框架的下部是边长分别为、

2、(单位:)的矩形.上部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求框架围成的总面积为. 问、分别为多少(精确到0.001m) 时用料最省?2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题意可得,。于是,框架用料长度为。当,即时等号成立。此时,。故当约为2.343 m,约为2.828 m 时用料最省。类型四: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求最值类型四: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求最值5.5.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与【解析】【解析】设,则对恒成立,的最小值为,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类型五:利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类型五:利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6.6.设,求函数的最大值答案与【解析】【解析】3根据柯西不等式,故.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此时,32、空间

3、几何体结构及其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结构及其三视图(基础基础)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类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类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1. 如果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就称它为“等腰四棱锥”,四条侧棱称为它的腰,以下4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等腰四棱锥的腰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B等腰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或互补 C等腰四棱锥的底面四边形必存在外接圆 D等腰四棱锥的各顶点必在同一球面上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可借助构造几何图形进行判断【解析】【解析】如图,等腰四棱锥的侧棱均相等,其侧棱在底面的射影也相等,则其腰与底面所成角相等,即 A 正确;底面四边形必有一个外接圆,

4、即 C 正确;在高线上可以找到一个点 O,使得该点到四棱锥各个顶点的距 离相等, 这个点即为外接球的球心, 即 D 正确; 但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不一定相等或互补(若为正四棱锥则成立) 故仅命题 B 为假命题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三棱柱、四棱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四棱锥是常见的空间几何体,也是重要的几何模型, 有些问题可用上述几何体举特例加以解决类型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类型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3 3. 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4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由正视图和俯视图想到三棱锥和圆锥 【解析】【解析】 由几何体的正视图

5、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应为一个半圆锥和一个有一侧面(与半圆锥的轴截面为同一三角形)垂 直于底面的三棱锥的组合体,故其侧视图应为 D.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该几何体在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并不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该几何体的侧 面表示的图形 (2)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类型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类型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6 6. 有一根长为3cm,底面半径为1cm 的圆柱形铁管, 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2圈, 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 的同一母线的两端,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多少?答案与解析

6、【思路点拨】【思路点拨】把圆柱沿这条母线展开,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解析】【解析】把圆柱侧面及缠绕其上的铁丝展开,在平面上得到矩形 ABCD(如图) ,由题意知 BC=3cm,AB=4cm,点 A 与点 C 分别是铁丝的起、止位置,故线段 AC 的长度即为铁丝的最短长度。AC=5cm,故铁丝的最短长度为5cm。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了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 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所以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是高考的一个热 点。33、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7、基础基础)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异面直线的判定类型一、异面直线的判定1 1. 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M、N 分别是 A1B1、B1C1的中点。问:5(1)AM 和 CN 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 (2)D1B 和 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易证 MN/AC,AM 与 CN 不异面。 (2)由图易判断 D1B 和 CC1是异面直线,证明时常用反证 法。 【解析【解析】 (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连接 MN、A1C1、AC。M、N 分别是 A1B1、B1C1的中点,MN/ A1C1,又A1ACC1,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8、A1C1/AC,得到 MN/AC,A、M、N、C 在同一平面内,故 AM 和 CN 不是异面直线。 (2)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C、C1、D1不共面。假设 D1B 与 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 使 D1B平面,CC1平面,D1、B、C、C1,与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 D1B 与 CC1是异面直线。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证明两条直线异面通常采用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的条 件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 类型二、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平行公理

9、的应用类型二、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平行公理的应用2.2.如图,四边形 ABEF 和 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0,BCAD,BEFA,G、H 分别为 FA、FD 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D、F、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G、H 为中点GHAD,又 BCADGHBC;(2)方法一:证明 D 点在 EF、GJ 确定的平面内。方法二:延长 FE、DC 分别与 AB 交于 M,可证 M 与重合,从而 FE 与 DC 相交。 【解析【解析】 (1)6(2)方法一:方法二:如图,延长 FE,DC 分别与 AB 交

10、于点 M,BEAF,B 为 MA 中点。BCAD,B 为中点,M 与重合,即 FE 与 DC 交于点 M() ,C、D、F、E 四点共面。【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四边形为平面图形可以利用公理 2 和三个推论进行证明,证明出两条边平行或相交即可。 类型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类型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 3.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AB=CD 且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300,E、F 分别是 BC、AD 的中点求 EF 与 AB 所成角的大小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要求 EF 与 AB 所成的角,可经过某一点作两条直线的平行线,考虑到 E、F 为中点,故可过 E 或 F 作 AB 的

11、平行线。取 AC 的中点,平移 AB、CD,使已知角和所求的角在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解析【解析】取 AC 的中点 G,连接 EG、FG,则 EG/AB,GF/CD,且由 AB=CD 知 EG=FG,GEF(或它的补角)为 EF 与 AB 所成的角,(或它的补角)为与所成的角。 与 CD 所成的角为300,=300或1500。由 EG=FG 知EFG 为等腰三角形,当=300时GEF=750;当=1500时,GEF=150。故 EF 与 AB 所成的角为150或750。【总结升华【总结升华】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将其中一条直线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或将两条直 线同时平

12、移到某个位置,使其相交。平移直线的方法有:直接平移中位线平移补形平移;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 证:证明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类型四、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问题类型四、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问题 4 4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对角线 A1C 与平面 BDC1交于 O,AC、BD 交于点 M求证:点 C1、O、M 共线7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先证明平面 A1C 与平面 BC1D 相交于 C1M,再证明 0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可。 【解析】【解析】A1ACC1确定平面 A1CA1C面 A1CO面 A1COA1C面 BC1D直线 A1COO面 BC1D O 在面 A1C 与平面 BC1D 的交线 C1M 上 C1、O、M 共线。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证明点共线问题可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3即可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 的交线上。2013 年 8 月 22 日-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