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62396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第1课时课外诗词曲第一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1第 1 课 时授课教师: 课题 课外古诗词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个 性 化修 改教与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教与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教与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与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五首诗词。二、研习诗歌。(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

2、重读、停顿。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4、古诗今译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5、师生共同品读诗歌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

3、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2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5、齐读背诵这首诗。(二)无题1、指名朗读无题,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

4、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 (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古诗今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4 师生共同品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5、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三、四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

6、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五、六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 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3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

7、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三)相见欢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作者简介李煜(937-978),是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公元 962 年他即位时,北方的赵匡胤已代周建立了宋,且国势强盛,而南唐却日益不振,李煜又沉溺于诗赋、声、色之中,尽情享乐,形势岌岌可危。公元 975 年南唐被宋所灭。他被俘至汴京,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于公元 978 年的七夕被皇帝派人毒死,时年 41 岁。4、古诗今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

8、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 (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5、思考探究1、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一句用“寂寞” “深” “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什么感情?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2、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6、齐读背诵这首诗。(四) 登飞来峰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作者简介4 古诗今译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

9、层的地方。4 师生共同品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 1050 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 ,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 ,就是“听说” 。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4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 ,当“

10、因为” 、 “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11、(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5、齐读背诵这首诗。(五)苏幕遮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作者简介4、古诗今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

12、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5、师生共同品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 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 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 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 空翠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5而略带寒意

13、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 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 交相辉映。同时, “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 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

14、可能。但天涯孤旅, “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 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达标测评名句默写无题(1)诗中运用比喻修辞,以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诗中用设想的语气设想对方为情所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3) 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5) 诗中写作者抱有无限希望,但又深知这只是一种祈祷和祝愿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6) 诗中与“留命以待沧桑,保己以俟悦己者”意境相似,写尽甜情蜜意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7) 诗中与李煜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具有相似情感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四、课堂小结收获疑问五、布置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五首古诗。教后反思:初二语文 学科教学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