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要内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2087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主要内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經典文獻史料研讀教學計畫經典文獻史料研讀教學計畫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 張天一教授張天一教授Richard Ericson - Crime in an Insecure World課程主要內容課程主要內容壹壹、 前言前言貳貳、 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參參、 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肆肆、 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2壹壹、前言前言案例案例 1:(:(克流感事件克流感事件)某患者於今年10月11日出現發燒、咳嗽及 全身痠痛等症狀,連續於12日及13日到三重某 診所看診,經快篩結果為型流感,但醫師以 合作藥局沒有克流感為由,將她留置診所施打 四瓶點滴,

2、開立抗生素等藥物後,再讓患者返 家。患者於15日時仍持續發燒,經轉送至其他 醫院急診,於16日時插管轉入加護病房,卻仍 於20日時因心肺衰竭而不治。壹壹、前言前言對於此一事件,北縣衛生局認為,該名診 所醫師未開立克流感處方箋,供病患到其他健 保藥局取藥,疑有醫療疏失,加上病患並無慢 性病史,初步排除因慢性病使病況加劇,故已 依醫師法該該名醫師移送懲戒委員會,並依業 務過失致死,函送法辦。 試問:該名醫生是否應負刑法第276條第1 項業務過失致死罪之刑責?3壹壹、前言前言案例案例 2:(:(霄裡溪霄裡溪事件事件)民國90年開始,面板大廠華與友將工 業廢水排入流經桃園縣及新竹縣的霄裡溪中, 之後,

3、附近居民發現發生所養殖的鯉魚大量暴 斃,且農地的稻作雖未多施肥料,長的卻特別 高,但並不結穗,因而懷疑廢水內有大量之有 毒物質。對此,桃園縣環保局表示,環保局是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來稽查處分,重點在廠商有 沒有違反放流水標準,符合放流水排放標準不 見得適合灌溉。壹壹、前言前言對此,華及友表示廠房排放水質通過 機構檢驗,是合乎法規,也達到最高環保標準 承諾。亦設立生態魚池,每天對排放水質自主 進行廢水測試,先將排放水引流至池內,以監 測水質,確保排放水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後才排出。試問:水污染防治法第7條中之放流水標 準與第32條第1項第1款中之風險評估之 概念及標準為何?4貳貳、危險危險與與

4、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壹壹、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相同處之相同處1、兩者均具有不確定性(Ungewiheit)之 意,代表一定結果之發生無法確定的加以 預測,亦代表對於特定之結果不具有可支 配性。 2、危險與風險均不要求特定實際侵害 的發生,但實際情形中仍是有可能發生特 定的損害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相異處之相異處1、 Luhmann NiKlas 的觀點(1)以風險-危險的概念取代風險-安 全的概念。(2)對於決定者而言,決定所可能造成 的損害後果,即為風險;對於在不 作決定下的損害而言,即為危險。5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2、 Bec

5、k Ulrich 的觀點(1)並未直接區分危險及風險之概念,但風險所代表的是不確定性與無法排 除的恐懼感之概念。(2)風險無法真的消除,只能嘗試控制。(3)在風險社會下的高度管制,處罰不再以 個人責任為核心,而是以集體責任轉嫁 至個人的方式進行歸責。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3、Jonas Hans的觀點(1)個人必須要為自己的風險抉擇行為去負 責,原因在於每個抉擇行為都與風險評 估有關,故評估者有責任評估其行為所 帶來之風險,並且承擔此一決定所存在 的不確定後果。 (2)若一個決定需要有人負責任,則不應僅 考量行為直接與立即的後果,也應一併 考量行為所具有的遠程效應。6貳貳、危險

6、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參參、小結小結1、危險與風險都具有不確定性及不可支 配性的性質。2、危險與風險不等同於損害,但在現實上損害 是有可能會實現。3、風險是依賴於決策,而以決策為前提。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4、風險取決於人為之決定,因而在決定中會顯 示利益考量。而危險是被動的被形成,而 非透過人之行為所形成。5、風險決定都帶有利益考量,在決定過程中所 進行的風險評估,即為利益可能與損害可能 之衡量。而危險並不與決定有所連結,只是 呈現出一個外在環境中所存在損害的可能 性,而無利益衡量之內涵。7貳貳、危險危險與與風險風險之區分之區分6、危險和風險都是在描述一個威脅的態樣,前

7、 者的存在原因可能是來自然的或者是人為 的因素,而後者發生的原因則必定是涉及 人為的決定。而危險中的威脅發生是依照 經驗法則而為認定,亦即其因果關係或是 蓋然性較能被確定;而風險的威脅發生則 由於涉及到多種因素的結合交錯,而難以 依照經驗法則來確認其發生的機率參參、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案例案例1:A於深夜駕車行經路口時,由於未注意前 方的路況,而撞上機車騎士B,B被撞擊力道 彈出,頭部撞擊到地面。A隨即下車察看,發 現B雖然還有氣息,但已經昏迷不醒,A為規 避責任,隨即駕車逃離現場,B於約30分鐘後 送往醫院急救,但最終宣告不治。醫生在診斷 後認定,若在事發當時B即時被送往醫院

8、急 救,應有可能獲救。8參參、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案例案例2:A為藥局之藥師,某日,B持醫師處方籤 前來購買安眠藥,在談話間,B向A表示: 國考考不上,論文也寫不出來,每晚都睡不 著,真想吞安眠藥死了算了!A雖然擔心B 有輕生的念頭,但仍然將安眠藥出售給B。當 晚,B萌生自殺的念頭,而吞食十餘粒的安眠 藥,遭人發現時B已經死亡。參參、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壹壹、容許風險容許風險之概念之概念1、人類生活中的行為所可能的發展,由於無法 完全被掌握,而無法排除掉冒險的行動。2、在利益衡量之下,為了追求利益,一個理性 的冒險行為是能夠被接受的。3、即使利益侵害果真實現,仍

9、不會要求行為人 去負責,其行為也不會被論以犯罪。9參參、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貳貳、容許信賴容許信賴(信賴原則信賴原則)之概念之概念1、在容許風險的概念下,社會活動中的參與 者,原則上是能夠信賴他人亦能依照規則 秩序而為行動。 2、基於容許信賴之概念,可以將既存的風險分 配給不同的對象去承擔,個人無須為他人 因違反秩序行為所造成之侵害結果負責, 除非其行為已經逾越容許風險之界線。參參、刑事法上之刑事法上之風險風險概念概念參參、風險刑法風險刑法之概念發展之概念發展1、客觀歸責理論下風險升高理論的提出2、不法理論與罪責理論的轉變3、在功能性目的下之風險刑法4、風險刑法對危險犯概念之影

10、響5、風險刑法概念下的特別立法10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壹壹、反社會行為禁制令反社會行為禁制令(ASBO)1、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地區以1998年的 犯罪暨騷擾禁制法為基礎,在2003年時 制定了反社會行為禁制法(適用地區 未包含蘇格蘭地區)。 2、其後,於2004年時跨大了該法令的適用範 圍,英國政府並在2005年時有計畫對於某 些行為(如:常態性的逃票)加重處罰。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3、 反社會行為禁制法之主要規範如下:(1)在場所內非法使用毒品 (2)居住人之滋擾行為與出租(管理)人之管理責任 (3)學童之逃學行為與父母之管教責任 (4)聚眾或集團性之

11、滋擾行為 (5)持有空氣槍或射擊武器之行為 (6)居住環境的相關污染行為(噪音、塗鴉、垃圾) (7)破壞公共秩序之違法侵入行為 (8)高屏障行為(影響周遭住戶視野)11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4、反社會行為禁制法另包括對以下行為之 管制:(1)擅入鐵道、以物品丟擲火車或堆放於鐵軌 (2)在道路上燃放煙火之行為 (3)未滿18歲之人(嘗試)購買酒精類飲料之行為 (4)在特定公共場所酗酒之行為 (5)對警察或消防單位謊報之行為 (6)以公共通訊系統散佈虛假訊息以擾亂公眾之行為 (7)於街頭(侵略性的)行乞、賣淫或拉皮條之行為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5、反社會行為禁制法之

12、強制措施:(1)警告通知、探訪、契約或協議(2)罰款 (3)剝奪特定權力 (4)禁止為特定行為之指令、 (5)對父母所下之養育令 (6)反社會行為禁制令 (7)封閉特定住所(處所)、為沒收程序 (8)逮捕及監禁12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6、反社會行為禁制令之內容可包括:(1)禁止為一定之威脅,恐嚇或破壞行動(2)禁止與某一特定群體的人員往來 (3)禁止訪問某些特定地區禁制令期間最低為二年,可以延長,其目的在保 護特定的受害者、鄰居或是整個社區的居民,避免對 其生活品質產生侵害。禁制令屬於民事性質,非屬刑事處罰,並不會產 生前科記錄, 但如果受禁止者違反內容時,將受到刑 事制裁,

13、得處以罰金或最高五年之監禁。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貳貳、風險刑法風險刑法(立法立法)之問題之問題1、在體系上是否能夠成功區分危險 與風險,將風險刑法的概念 獨立而出?即使承認風險刑法之概念 存在,要如何為其建立起獨立之體系 概念?13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2、風險刑法在功能性目的之前提下,將 不法概念的核心由法益侵害轉化 為違反義務,而將罪責概念的核 心由個人歸責轉化為風險控 管,在作法上是否有足夠之理論基 礎予以支持?肆肆、對立法政策之檢討對立法政策之檢討3、風險刑法在立法上之界限為何?亦即 應予以預防之風險行為的可罰性範圍 為何?是否容易導致原本只是行政管 制上之事物,被直接的與風險概念相 連結,在未能妥善解釋與後階段侵害 與行為間的關連性時,是否會造成立 法上的濫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