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1312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姓名:刘晓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王凯20120608摘要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非常丰富,中国本没有“神话一一词t 作为学术上的“神话”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高尔基说:“一般来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神话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但是中国的神话没有像外国神话那样被系统地保存下来,只是零星保存在一些著作中,如山海经、列子、淮南子等。 和 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着重分析了庄子中保留的昆仑神话系统,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追溯了庄子思想的地域背景,是当代涉及庄子神话问题的少数论述之一,对

2、庄子神话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期,国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6 卜7 0 年代以来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涉及到庄子神话问题。日本学者井简俊彦在苏斐教与道家中用了“神话术“一词来命名中国道教思想。随后,日本汉学家赤蟓忠在逍遥游中发掘出一系列的神话形象,如彭祖、肩吾、许由等。日本著名学者白川静提到庄子神话思维的源流在于殷商传统:“庄子寓言表现的最有力素材就是神话。“ 书中出现了庄子寓言与神话关系的讨论。8 0 年代中后期,庄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从文学角度探讨庄子的文章仍热衷于“浪漫主义“ 特征的辨识或寓言艺术的分析。很少有正面研究庄子神话的论著。只有孟传书的庄子对神话形象的再创

3、造( 天津教育学院院刊1 9 8 6 年第五期) 和卞景琳、徐甸的庄、屈对神话传说运用之异同( 求索1 9 8 4年第六期) ,两篇文章谈到了庄子对神话形象的改造技巧。台湾大学的杜而未在庄子宗教与神话( 1 9 8 5 年) 书中把月神神话的理论和视角落实在对庄子思想的解释中。台湾辅仁大学刘光义教授在庄子谬悠之说与神话( 学生书局,1 9 8 6 年版) 文中尝试对庄书中潜隐的神话情节和人物做出清理,认为庄子的寓言十九都未必荒唐,未必无端崖,“荒唐无端崖者乃神话“ 美国莱海特大学宗教研究系的吉拉道特教授著有早期道家的神话与意义中运用的神话学分析与思想分析融为一体的阐释方法,启发了传统的注释学方

4、法进一步改造更新,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进入九十年代,从神话学角度研究庄子得到了发展。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o ( 日) 自川静t 中国古代文化,文津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4 9 页3概论朱任飞先生从1 9 9 6 年起,陆续发表了从东海神木传说到庄子的鲲鹏扶摇意象( 学习与探索1 9 9 6 年第五期) 、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 寓言( 学术交流1 9 9 6年第六期) 大海、海神崇拜和 寓言( 求是学刊1 9 9 7 年第七期) 、雷神崇拜和 寓言( 北方论从1 9 9 7 第五期)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母题与 寓言( 社会科学战线1 9 9 8 年第一期) 等一系列论文,对庄

5、子寓言中的一些神话意象、神话母题进行了探讨。1 9 9 9 年又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专著 神话的破译与解析。从神话原型破译、喻道神话解析、神话意境考察、神话结构考察等几个方面对庄子神话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辨。但也主要停留在对几个典型意象的探讨上,对庄子哲学与神话哲学的诸多共性未能深入展开论述。1 9 9 2 年叶舒宪先生的中国神话哲学一书,对中国哲学思维模式的神话基础进行了考察。庄子与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其思想中的神话因子在该书中得到了一定的阐发。如叶先生对庄子一书空间模式进行的比较分析,对鲲鹏神话作出的全新解读等等。赵沛霖先生的试论庄子“无待”的神话学意义及其局限性( 南开学报) ) 1 9

6、9 6 年第二期) 一文提出庄子对神话本质特征的认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庄子哲学观念的神话根源( 文史哲1 9 9 7 年第五期) 一文提出庄子的时间观念、生死观念、物我观念与神话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可惜论述过于简略。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叶舒宪在庄子的文化解析中,以人类学为理论基点,从神话思维、原型意象、神秘数字和宗教礼仪诸多方面探讨庄子身后的文化渊源,使庄子神话学研究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该书系统地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比较神话学对庄子进行解读,从史前意识形态和神话思维的深远背景去观照庄子,恢复古之“道术“ 的初衷,将道家的“归真“ 情结上溯于永恒回归的神话模式,从鲲鹏和混沌两种世界性神

7、话意象入手透析内七篇的宇宙论结构,对庄子的轮回观,大宗师与开辟神话等的论述都颇有创见。韶关大学中文系杨国强先生的庄子鲲鹏原型新探( 韶关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三期) 一文则以鲲鹏神话的两个文本一寓言文本和神话文本为出发点,认为鲲即鲧,是宇宙之祖;鹏即玄鸟,是商民族的始祖图腾;而鹏的南徙则是殷人先民南渡太4概论平洋的神话印记。但这两说均值得商榷。在研究庄子神话的同时,很多学者还将庄子神话与其它历史文献中保留的神话进行比较;较早的如1 9 2 9 年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 B C 中,提出+ 庄子和列子都保留着神话片段,但是他并没有做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孙克强、耿纪平的庄子文学研究( 2 0 0

8、6 年) 中,对庄子和楚辞中的神话和浪漫主义根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古今学者对庄子具有浪漫精神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浪漫的概念由西方传入中国以后,使研究庄子浪漫主义的论著更加丰富。但是大多是将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来看。有一部分著作虽然从文学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大都从“浪漫主义“ 特征的辨识或寓言艺术的分析入手,如刘生良在 文学研究( 2 0 0 4 年,人民出版社) 从庄子的文学类型方面对其浪漫特征进行了论述。孙克强、耿纪平的庄子文学研究则对其梦象的浪漫特色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庄子神话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并多有建树,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庄子浪漫主义的研究著作也比较多。但是从

9、神话角度入手,探讨庄子神话本身所呈现出的庄子独特浪漫方式的研究相对来说就较少,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本文研究的方法与目的神话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塑造出的一系列自然神和英雄神的形象多具有超人的力量,这种想象和夸张使远古神话成为我国文学的一大源头,尤其是浪漫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中国的神话并没有像西方神话那样,形成自己的系统和相对完备的理论形态。( 具体原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经说到。) 中国的神话只是被零星的保存下来。在庄子以前的文献典籍和诸子著作中,只记有少数片断的历史人物传说。庄子中保留了大量的上古神话,庄子对上古神话或直接引用,或改造,形成了庄子式的浪漫。

10、庄子对神话材料和神话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增强了庄子5概论一书的浪漫色彩,并且成为了庄子浪漫精神的根源。鲁迅、茅盾、闻一多、顾颉刚在其著作中都提到了庄子与神话的密切关系。但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深入的探讨。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儒学实用思维潜意识的影响了人们对神话的认识。另一方面则由于庄子中的神话大部分是改装后的神话和零散的神话材料,有时很难区分和辨别,所以庄子一书的神话价值自然就难免被忽略或被过分低估。从方克立等编的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 1 9 0 0 1 9 4 9 )中可以看出,上个世纪前五十年间发表的有关庄子论文1 6 7 篇中竟无一篇是探讨庄子神话的。而马昌仪编的( 1 9 0 2 1 9

11、4 9 年中国神话学论文目录中,3 7 0 多篇论文中也没有一篇以庄子神话为研究对象。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自神话概念引入中国以后,学者们开始对中国神话和庄子神话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一些学者开始从神话学角度研究庄子,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在学界虽然对庄子神话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庄子神话自身所特有的浪漫精神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选题为“庄子神话的浪漫精神“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庄子神话与庄子一书所体现的浪漫精神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搜集庄子神话、神话及先秦原典作品、史料记载等各方面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思考。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庄子文本的把握,对

12、庄子神话进行研究,并从艺术境界、文学形象、抒情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现庄子神话特有的浪漫精神。6第一章庄子神话的根源第一章庄子神话的根源庄子中保留了很多上古神话,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的文学著作,神话经过庄子加工改造,并运用到著作中,成为表达其思想的工具。庄子里的神话并非只是叙事性的故事和荒诞的传说,而是经过理性地再创作后具有一定意义和文学性的哲理寓言。庄子里的神话寓言数量很多,类型也多种多样,是庄子一书的闪光点。第一节神话的概念梳理神话这一词语,并非中国古代就有,而是源于国外,近世纪才从国外借鉴过来,继1 9 0 3 年留日学生蒋观云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之后被国内广泛采用。实际上,中国的神话和

13、西方的神话定义有所不同。西方的神话最主要的特征是“神圣的故事,具有神圣性,神话学在国外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具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底蕴。中国的神话只是“神奇的故事“ ,侧重于故事的神奇性而非神圣性。与国外定义相差甚远。有人认为,从神话的字面意思看,词语本身包含着神怪变幻的色彩,让人觉得神话是一种超越于甚至脱离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想象。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神话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创造。要研究庄子神话,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神话的概念,庄子一书中哪些是神话,哪些算不上神话,这是研究对象的问题。下面,我先对这几个概念做一下对比,以厘清神话的概念。神话与传说神话本身荒诞味十足,让人意想不到,甚至觉得太过荒唐不羁,

14、相比较而言,传说则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们来看一则中国典型的传说,牛郎织女作为相隔三界的凡人和仙女,发生了不被承认的爱情,这对痴情男女通过努力终于得到了一年在鹊桥相见一次的恩赐。再来看一则中国典型的神话,大禹治水,变成一头大熊,想打通轩辕山,他的夫人去看他,结果见到他这副模样,又羞又怕,转身就朝嵩山跑去。大禹追他的夫人一直到嵩山脚下,他的夫人涂氏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然后他们的儿子启就从石头里出来了。7第一章庄子神话的根源前者歌颂了感人至深的爱情,后者描写大禹治水的事迹。但是第一个故事很容易让人接受,故事的情节很贴近生活,描述了一对恋人相爱的故事,同人类的恋爱过程一样。而后者则完

15、全不合乎常理,大禹怎么会变成大熊呢? 他们的儿子怎么会从石头里蹦出来呢? 这些情节的描写怪诞离奇,荒唐古怪,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就是神话,而前者则是传说。神话可以演变成传说。随着文明的进步,神话中过于荒唐的成分被过滤掉,同时融入人们的人生愿望,以合乎人情的情节叙述出来,容易为人接受,这就是神话演进为传说的过程。袁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除了对神话和传说做出了区分以外,又认为“神话渐渐演进,作为神话里主人公的神渐进于人性,叙述这渐进于人性的主人公神的事迹的,就是所谓传说,即神话是可以转变为传说的。二神话与仙话神话主要以神人活动为主要叙述活动,仙话则是以仙人活动为主要描述对象。中国文化中的仙人大多可以长生,重视修行,自由自在,无所拘束。而神人未必长生不死,有时往往为人类做出牺牲,如刑天倒下,夸父累死,伏羲消失等。民众对神人和仙人的态度也不同,他们崇敬神人而羡慕仙人。神话和仙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神话演变成了仙话,如西王母神话的演变。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描述为:“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日西王母。“ 到了汉武帝内传里,西王母的形象则不再是怪诞,而是绝顶的美人:“王母上殿,东向坐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o再如昆仑山神话的演变:“西南四百里,日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