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np_好v_的句法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1296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np_好v_的句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np_好v_的句法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语言学 第 13 卷 2011 年第 1 期 63 72 页,北京“NP + 好 V” 的句法分析*熊仲儒安徽师范大学提要 “NP + 好 V” 是个介于难易句与中动句之间的句式 ,“好” 是个谓词却和 V 融合为一个形容 词,NP 虽然与 V 有选择关系却不能还原到 V 后位置 。“好 V” 是词的证据,是它既不能语音停顿 又不能被扩展 ;“好 V” 是形容词的证据,是它能受 “很” 修饰又不能带宾语。NP 与 V 有选择关系 的证据是没有 “好” 时,NP 可以作 V 的宾语。本文用生成语法理论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NP + 好 V” 难易句中动句层阶式理论“好 V” 常常

2、同一个“受事” 性名词短语 NP 同现,构成“NP + 好 V” 句式。这种句式学界有的称之为 “受事主语句” 的( 吕叔湘 1984 1946 :453;詹人凤 1997: 248) ,也有的称之为中动句( 古川裕 2005: 2829) 或难易句( 曹宏 2005: 63) 的。引发我们兴趣的是“好 V” 的词身份。邵敬敏( 2001: 126) 有一道叫学生判断“好看” 是不是词的练习题,他希望学生通过扩展法的测试证明 “好看” 为词。我们发现不管是表示“效果好” 的“好 V” 还是表示“容易” 的“好 V” ,它们都不能被扩展。按扩展法测试,两种“NP + 好 V” 中的“好 V” 都

3、是词。这种结果很有趣,因为如果 “好 V” 是词,则 NP 应该跟 “好 V” 有关,而不应该跟 V 有关,但目前的各种研究都表明 NP 跟 V 有关,NP 是 V 的 “受事”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准备采用生成语法理论,因为该理论的一些技术手段,能直观地反映 NP 与 V 的选择关系及 “好 V” 的形容词性。本研究的另一主旨是想说明,一种语言的句式跟另一种语言的相应句式只是大同小异,而非完全对应。1 各种可能的处理策略1 1 难易句吕叔湘( 1984 1946 : 453) 、詹人凤( 1997: 248) 等认为“NP + 好 V” 句中 NP 是 V 的“受事” ,这反映了 NP 与

4、 V 之间的选择关系,这跟英语中难易句( tough construction) 颇为相似,如:( 1)a 这个问题好回答The problem is easy to answerb 这个问题难回答The problem is hard to answerc 这个门容易打开The door is easy to open利用难易句也能很容易地推导出 “NP + 好 V” 中 NP 与 V 之间的选择关系,如:( 2)a TP the problemiis easy OPiTPPRO to answer ti b TP 这个问题i好 OPiTPPRO 回答 ti 36本刊网址: http: /

5、/www ddyyx com*本文的写作得到国家社科项目 “英汉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 ( 08BYY002) 的资助,修改时还得到 当代语言学 编辑 部及其审稿人的赐教,谨致谢忱!文责自负。“这个问题” 虽然处于非题元位置,但它可以在 LF 中获得题元角色。据此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跟 “回答” 之间的选择关系。“NP + 好 V” 句跟英语中难易句也不完全对应,英语中难易句的主语可以回到动词的后面,而 “NP + 好 V” 句中 NP 不能回到 V 的后面,如:( 3)a*好回答这个问题It is easy to answer the problemb*难回答这个问题It is hard t

6、o answer the problemc?容易打开这个门It is easy to open the door从结构特性上来讲,将“NP + 好 V” 当作难易句并不好,尽管表面上它们很对应,即都是将表示难易的形容词放在动词性成分之前,但实际上动词在格的指派能力上并不相同。英语难易句中动词并没有丧失指派格的能力,所以 NP 可以回到 V 的后面位置;汉语中的 NP 不能回到 V 的后面位置,按 GB 理论就是动词不能指派格。詹人凤( 1997: 248) 也认为 “这种受事主语句不能变换词序。把谓语放在受事前面,或者不通顺,或者意思变了”,他的例子有:( 4)a 小曲好唱口难开 *好唱小曲难

7、开口b 小孩好蒙 *好蒙小孩儿c 屈原难演 ?难演屈原d 群众容易召集 容易召集群众对于例( 4c) ,詹人凤指出 :“ 刘先生难演屈原 则意思变了,原指不易演好,这里指可能性不大。 ” 对于例( 4d) ,詹人凤指出 :“只有 容易 变换后仍然通顺,但要求施事出现” 。这说明“NP + 好 V” 句式跟难易句不同,一方面英语难易句中 NP 可以还原到 V 后位置,而汉语一般不能;另一方面,英语的 “施事” ( 内嵌动词的外部论元) 是不能出现的,除非借助于介词( 标句词 for) 的介引,才可以出现于难易动词的补足语中,例( 4d) 虽然可以引入施事,但它也不会出现在 “容易” 之后的补足语

8、中。纪小凌( 2006: 124) 将这类句式归为难易句,其理由是“英文的难易结构只允许少数的形容词,如 easy,difficult,tough 等。汉语的难易结构也是如此。 ” 她的例子是:( 5)a*这辆车很平稳开。b*橄榄球很刺激打。从词的使用角度来判断句式的类,在笔者看来不是好的做法。综上所述 ,“NP + 好 V” 跟英语难易句有相似的一面,如动词外部论元常常没有语音形式,或借助标句词等方式引入,NP 跟 V 有选择关系 ,“好” 有难易义;也有不同的一面,难易句中 NP 可以还原到 V 后位置,而 “NP + 好 V” 中 NP 不能还原到 V 后位置。1 2 中动句“NP +

9、好 V” 中 NP 与 V 之间的选择关系,除了跟英语中的难易句相似之外,跟英语中的中动句( middle construction) 也颇为相似,如:( 6)a 这个问题好回答The problem answers easilyb 这个门容易打开The door opens easily46当代语言学奥田宽( 2000) 也认为 “好 V” 后边绝对不能带宾语。动词带宾语时 “好” 是助动词,如 “宰相肚里好撑船” 中的 “好” 表 “可以 ” ;“我开着门,你们好进来” 中的 “好” 表 “为了使得可能” ( 赵元任 1979) 。利用中动句也能很容易推导出 “NP + 好 V” 中 NP

10、 与 V 之间的选择关系,如:( 7)a TPthe problemiTTVPpro Vanswers tieasily b TP这个问题iTTVPpro V好 回答 ti 从图示来看,这比难易句更能直接地反映主语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因为“这个问题” 是直接由 “回答” 的宾语位置移出的。由于中动操作跟被动操作相似,都涉及动词失去指派格能力与外部论元的贬抑,这也就很方便地解释了 “NP + 好 V” 的句法特性,如 NP 不能出现在V 后,参见例( 34) ,及施事性成分需借助介词引进,如:( 8)a The problem answers easily for Johnb 对张三来说,这个

11、问题好回答。看来将 “NP + 好 V” 处理作中动句比处理作难易句更充分些,不仅可以直接地解释 NP 与 V 之间的选择关系,也可以回答 NP 为什么不能出现于 V 之后。中动句离不开修饰词,这一修饰词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否定词、情态词( 助动词) 等成分 ( Roberts 1985: 4224) 。如果汉语的 “NP + 好 V” 也是中动句的话,从类比角度看,则应将 “好” 或处理为副词或处理为助动词 。“好” 不像副词,副词是附加语,按理不会影响动词的论元实现,而 “好” 所在句的动词论元有特殊的实现,如动词的内部论元实现作主语,外部论元被贬抑。如:( 9)a 张三回答这个问题b*张

12、三好回答这个问题c 这个问题好回答d 对张三来说,这个问题好回答。例( 9b) 与( 9a) 的对比说明“好” 会影响论元的实现;例( 9c) 是说内部论元实现作主语;例( 9d) 是说贬抑的外部论元需借助于介词实现。看来 ,“好” 不像副词,至少不像典型的副词。朱德熙( 1982: 66)认为 “好” 是助动词,他举的例子是:( 10)a 日语好不好学?好学。b 日语容易学,阿拉伯语难学。例( 10a) 是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赵元任( 1979: 330) 曾用类似的例子否定“好” 为助动词。他说 :“这件事好做不好做?这个 好 不是助动词,从答话可以看出来:只能回答 好做 ,不能回答*好 。

13、 ” 我们认为赵元任的理由很充分,朱德熙归纳的助动词的特点里有一条是“可以单说” ,这条特点虽然不能适合所有助动词,如 “得( d) 、甭” 等就不能单说。但它适合于所有能构成正反提问的助动词,如:( 11)能不能吃?能!可以不可以动手?可以。( 12)*你得不得去?*你甭不甭去? “得( d) 、甭” 等不能用来正反提问,也不能单说。赵元任( 1979: 330) 将“好” 看作副词的理由可能是 “好 V” 的正反重叠形式 :“问话好做不好 跟好不好做 都少见” ,不过现在例( 10a) 倒不少见。综上所述 ,“NP + 好 V” 与中动句也有相似的一面,如 V 的外部论元的被贬抑,需借助介

14、词介引才能出现;NP 与 V 之间虽有选择关系,但 NP 因 V 失去赋格能力而不能还原到 V后位置。它们也有不同的一面,中动句离不开一个修饰词,这一修饰词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否定词、情态词( 助动词) 等成分;而汉语中的 “好” 不像是副词或助动词。562011 年第 1 期2 本文的处理2 1 NP 的 “受事性”“NP + 好 V” 被学界称为 “受事主语句” ,这意味着 NP 实际上是 V 的受事性成分。如果宽泛地理解,确实如此。袁毓林( 1998: 11420) 将“语义格” 分成“核心格” 与“外围格” ,我们发现 NP 除了由通常的核心格充当外,一些诸如 “工具、材料、方式、处所

15、” 的外围格也可以,比如说:( 13)abc飞机票好买( 他) 买飞机票受事客体他们好教( 我) 教他们体育课与事客体道理好懂( 他) 懂道理对象客体论文好写( 她) 写论文结果客体任务好完成( 我们) 完成了任务使动客体这笔不好写( 你) 写这支笔工具细毛线好织( 他) 织细毛线材料男中音好唱( 他) 唱男中音方式这条路好走( 我们) 走这条路处所例( 13b) 表明 NP 与 V 之间有选择关系 。“工具、材料、处所、方式” 这样的 “外围格” 是如何成为动词宾语的呢?袁毓林( 1998: 13542) 用 “述题化” 进行解释,他认为外围格通过述题化占据宾语位置。我们现在不仅要回答 “外

16、围格” NP 如何成为动词的宾语( 如例 13b) ,还要回答在“NP +好 V” 句式中它何以不能回到 V 后位置,即宾语位置。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相关的,按Chomsky ( 2001: 43) 的看法就是为动词选择外部论元的轻动词 v 的 - 特征集不完整。因为它- 特征集不完整,就不能选择外部论元,其表现是“外部论元被贬抑” ;也不能为宾语的格特征定值,其表现是 “动词失去赋格能力” 。“动词失去赋格能力” 就是 NP 不能回到 V 后位置 ;“外部论元被贬抑” ,对 “NP + 好 V” 而言,就是 V 的 “施事性” 成分不能以 “主语” 的身份出现:( 14)a 借助介词引进而出现:对王宁来说,这本英文小说好翻译。b 出现在 NP 的修饰语中:老搞阶级斗争,你的日子不会好过。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