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1289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 和“刚才” 的区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 刚 ” 和“ 刚才 ” 的区别3谢成名北京大学中文系提要 “ 刚 ” 和“ 刚才 ” 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 易混淆词 ” 。本文结合留学生的偏误,立足于“ 刚 ” 和“ 刚才 ” 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首先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基础,指出“ 刚才 ” 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而“ 刚 ” 没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一种时间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语料库中大量例句的分析,考察了“ 刚 ” 和“ 刚才 ” 与体助词“ 了 ” 的共现情况,分析了“ 刚+VP +后/以后/之后 ” 结构可接受程度低的原因,并从认知规律上对上述现象做出了解释。关键词 “ 刚 ” “

2、刚才 ” “ 了 ” 语义范畴一 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 刚 ” 和“ 刚才 ” 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 易混淆词 ” 。 关于这两个词,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它们语法性质的辨析(冯成林, 1981)和句法位置 的描写上(周晓冰, 1993) ,也有一部分学者从汉语教学的角度考察它们用法上的差异,考察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处于状语位置的“ 刚才 ” 和“ 刚 ” 进行辨析,指出“ 刚才 ” 表示的时间客观性强,时量较小,“ 刚 ” 表示的时间主观性强,时量可大可小(周小兵, 1987;聂 建军、 尚秀妍, 1998) ; 2)对“ 刚 ” 和“ 刚才 ” 与时体成分的共

3、现情况进行考察,指出“ 刚才 ” 与 体标记的共现比较自由,而“ 刚 ” 一般不和体标记“ 了 ” 共现(周晓冰, 1993;聂建军、 尚秀妍,1998)。为了了解留学生使用这两个词的实际情况,我们考察了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共搜索出包含时间副词“ 刚 ” 的句子403句,包含“ 刚才 ” 的句子75句,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鉴 定,得到包含“ 刚 ” 的偏误句34句,包含“ 刚才 ” 的偏误句23句。并归纳出以下三种最典型 的偏误:(一)“ 刚 ” 和“ 刚才 ” 的混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应该用“ 刚 ” 的位置用“ 刚才 ” 来替代,这样83世界汉语教学 第23卷2009年第1期3本文是在张

4、旺熹教授的课上受到启发,在导师崔希亮教授和袁毓林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修改过 程中吸收了 世界汉语教学 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得到了蔡淑美、 路明洁和罗丹等同学的帮 助,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如果句中包含与这两个词无关的偏误,不算“ 刚 ” 和“ 刚才 ” 的偏误句。如“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跟这 个不习惯 ”,这样的句子不算“ 刚 ” 和“ 刚才 ” 的偏误句。的偏误共11例。如:(1)我刚才来中国的时候,说汉语一句话也不会说。(2)我两个人刚才下飞机,很累,很饿,也很着急。(二)“ 刚 ” 和“ 刚才 ” 与体助词“ 了 ” 的共现偏误,主要指包含“ 刚 ” 的句子中“ 了 ” 的不适当

5、显现和包含“ 刚才 ” 的句子中“ 了 ” 的不适当隐含。如: (3)割稻子的晚上哥哥仔细想一想,“ 弟弟刚成家了,因此生活费很多。 ”(4)我们明白了船刚才在暗礁上搁浅。前一句“ 弟弟刚成家了 ”,“ 了 ” 不需要;后一句应该在动词“ 搁浅 ” 后面加“ 了 ” 。 (三)“ 刚+VP +后/之后/以后 ” 结构偏误(下表将其称为“ 方位结构偏误句 ”)。如:(5) ?不过战争刚结束后,他被中国军抓起来。(“?” 表示句子的可接受程度不高)(6) ?刚到中国以后,我有很多得办的手续。 各类偏误的分布情况见下表:偏误句混用偏误句与“ 了 ” 共现偏误句方位结构偏误句其他偏误句共计“ 刚才 ”

6、 句1160623“ 刚 ” 句11612534以上三种类型的偏误,第三种前人研究没有提及,前两种虽然有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并做出了一些分析和解释,但是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 1)研究者虽然注意 到了状语位置上“ 刚 ” 和“ 刚才 ” 的主观性程度和表示时量大小的不同,但是没有对它们何以 不同做出解释; 2)研究者普遍认为“ 刚 ” 跟体助词“ 了 ” 共现不自由,但是没有区分词尾“ 了 ” 和句尾“ 了 ”,也没有结合“ 刚 ” 修饰的动词的内部语义特征去具体地考察“ 了 ” 的隐现情况。本文认为“ 刚 ” 和“ 刚才 ” 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语法表现是由它们所属的不同语义

7、范畴决定的,并以此为纲来解释“ 刚才 ” “ 刚 ” 与“ 了 ” 共现的不同情况,以及“ 刚 ” 一般不出现 在“ 刚+VP +方位词语 ” 结构中的原因。二 从语义范畴看“ 刚 ” 和“ 刚才 ” 的区别从上文所引的例(1) (2)可以看出,留学生之所以出现偏误并不是因为他们对“ 刚 ” 和 “ 刚才 ” 的句法位置不清楚,而是因为对“ 刚才 ” 的语义没有理解透彻。如果将例(1)改成一 个时间跨度小的事件,如“ 来宿舍 ”,将句子说成“ 我刚才来你宿舍的时候,你不在 ”,则句子 可以成立。例(2)之所以看成是“ 刚才 ” 和“ 刚 ” 的混用偏误是因为根据语境,作者是在追忆 一件事情,如

8、果改成现场报道,“?我们两个人刚才下了飞机,现在很累、 很饿,也很着急 ”则句子的可接受性程度要高一些。那么为什么时间跨度大的事件不能用“ 刚才 ” 呢?在现代 汉语八百词 里,“ 刚 ” 的释义为“ 表示发生在不久前 ”;“ 刚才 ” 的释义为“ 指说话以前不久的 时间 ” 。在它们的释义里,都有表示短时的义素“ 不久 ”,那么为什么“ 刚 ” 可以用于时间跨度93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 刚 ” 和“ 刚才 ” 的区别关于例(2)这个偏误句,笔者在同学中做了一个小调查,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均认为“ 刚才 ” 应该换 成“ 刚 ” 。对于笔者造的这个句子,所有人均认为在现场报道的环境中比在追

9、忆的语境中可接受程度高。 但在这个句子的绝对接受程度上被调查者有明显差别,有人认为这个句子不对,有人认为在现场报道的环 境中这个句子勉强可以接受。大的事件呢?下面我们尝试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 刚 ” 和“ 刚才 ” 分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 刚 ” 是时间副词而“ 刚才 ” 是时间名 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不同的语法范畴必定有不同的认知语义基础。Langacker把名词定义为“ 突出一个东西 ” 的语言单位,其中“ 东西 ” 可定义为“ 某个领域中的一个区域 ” (转引自廖秋忠, 1991)。 “ 刚才 ” 作为时间名词,虽然它占有的不是物质世界的三维空间,但是在时间这个抽象的领

10、域里面,它也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并且由于它具有固定的参照点 说话时间,因此它在时间轴上占据一个固定的位置,它跟“ 现在 ”“ 今天 ” 这样的时间词一样, 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 刚才 ” 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可以图示如下:图1R指参照时间, S指说话时间, R /S表示参照时间跟说话时间重合,图中黑色表示“ 刚 才 ” 在时间轴上可以占据的范围,颜色的明暗对比表示对这些时间范围母语者语感上的可 接受程度的差异,颜色越深可接受性越高(以下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的意义与此图同)。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 刚才 ” 表示的时间范围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作为某个具体 的时点,“ 刚才 ” 所覆盖的时间范围的

11、相对性只能在词义模糊性能够容忍的范围以内。我们可以把说话时间以前两个小时划定为“ 刚才 ” 的范围,但是如果时间更长,如说话时间之前 十个小时,就很难说它也在“ 刚才 ” 的范围内,比如“ 我刚才背了十个小时的单词。 ” 这样的句 子就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了。 而“ 刚 ” 是一个时间副词,它只能修饰动词,表示一种关系。根据 现代汉语八百词 ,作 为时间副词的“ 刚 ” 有两个义项:一是指说话前不久发生;二是指紧挨在另一动作之前发生, 后面常用“ 就、 又 ” 呼应。这两个义项的侧重点不同,前面一个义项强调动作的发生时间与现在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是将前不久已经发生的动作纳入现在的视点范围之内,看动

12、作对 现在的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后一个义项则说明两个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强调这 两个动作之间前后相续的联系。不管是哪一个义项,“ 刚 ” 自身都没有固定的参照点,它的 参照点根据表达的内容确定,它表达的是两个时点之间的关系。 如果参照点是说话时间,“ 刚 ” 修饰的是句中的主要动词,“ 刚 ” 表示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图2TVP指“ 刚 ” 所修饰的动词短语表示的时点,时间轴上的虚线和框定的斜线表示“ 刚 ” 表 达的不是一个时间实体概念,不占据时间轴上的实际位置(图3与此同)。 根据郭锐(1993) ,动词按照是否有起点、 终点和续段可以分为无限结构、 前限结构、 后04世界汉语教学

13、 第23卷2009年第1期限结构、 双限结构和点结构。 “ 无限结构 ” 无起点、 无终点,包括“ 是 ” “ 作为 ” 等动词;“ 前 限结构 ” 有起点,无终点,包括“ 认识 ” “ 知道 ” 等动词;“ 后限结构 ” 有终点,无起点,包括“ 离 开 ”“ 打破 ” 等动词;“ 双限结构 ” 有起点、 终点及续段,包括“ 上课 ” “ 进行 ” 等动词;“ 点结构 ”无续段,起点与终点重合,包括“ 看见 ” “ 完成 ” 等动词。根据我们的考察,“ 刚 ” 不能修饰无 限结构动词短语。如:(7)3 他刚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如果动词是前限结构、 双限结构, TVP指动作的起点。如:(8)他们

14、刚认识,能有什么疙瘩?(9)我刚上课,等一会儿再打给我好吗?其中例(8)中的动词“ 认识 ” 是前限结构,而例(9)中的动词词组“ 上课 ” 是双限结构。 在这样的句子里,“ 刚 ” 表示的是动作开始的时点与参照时间 说话时间之间的间隔很短。 “ 他们刚认识 ” 是指从他们开始认识到现在时间还很短,而“ 我刚上课 ” 是指我开始上 课。另外,表示心理活动的双限结构,一般不能直接受“ 刚 ” 修饰。如:(10)3 他刚喜欢北京。如果加上“ 开始 ”,将VP表示的时点限定为起点,则句子的可接受性更强。如:(11) ?他刚开始喜欢北京。这进一步说明如果“ 刚 ” 修饰一个有起点的动词结构, TVP表

15、示的是动作行为的起点。如果动词是后限结构,则TVP指动作的终点。如:(12)他又说,在沈阳这批队员刚离开马教练,还不太适应,运动量和恢复手段都跟不上。“ 离开 ” 是后限结构动词,“ 刚 ” 表示动作结束的时点和参照时间 说话时间之间的间隔很 短。而如果动词是点结构,起点和终点重合, TVP就指动作发生的那一瞬间。如:(13)我刚看见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看见 ” 是点结构动词,“ 刚 ” 表示“ 看见 ” 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与参照时间 说话时间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如果参照点是另一动作行为,“ 刚 ” 修饰前一分句的主要动词,“ 刚 ” 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8图3TVP1指句中另一动词提

16、供的参考时点, TVP1和动词VP1不同过程结构的关系跟TVP和VP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如果VP1是后限结构, TVP1指动作发生的终点,如果VP1是点 结构, TVP1指动作发生的起点和终点均可,其他情况指动作的起点。 “ 刚 ” 表示TVP和TVP114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 刚 ” 和“ 刚才 ” 的区别郭锐(1993)考察的是动词的过程结构,我们这里的VP不仅指单个动词,还涉及动词后面的宾语,但不包括表示外部时间结构的时体成分,因此表示的仍然是动词短语的内部时间,在分类上可以参考郭文 的内容。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如: (14)刚到新乡市,便听说这儿的社区体育搞得有声有色。“ 到 ” 和“ 听说 ” 都是点结构动词,“ 刚 ” 表示“ 听说 ” 这一动作行为和“ 到新乡市 ” 这一动 作行为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 而如果“ 刚 ” 不是修饰句中的主要动词,而是位于“ 刚+VP +的时候 ” 结构中,则是另一 种情况。因为这个结构自身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时点,所以这里的“ 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