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1101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8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级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十七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卫生厅 文件 浙卫发201257号 2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卫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省医改

2、精神和信息化工作要求,为阐明未来五年我省卫生信息化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以“数字卫生 增进健康”重点项目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健康稳步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数字浙江”建设总战略的指引下,围绕我省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飞速发展。 (一)主要成就 1 1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取得成效取得成效 我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十一五”末,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基本医疗管理系统, 3 包括门诊挂号收费、出入院管理、住院收费管理

3、、药品库房管理等模块,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刷卡实时结报管理。探索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应用和运行模式,2006 年研发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并在全省陆续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建设、推广和使用,初步满足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需求,已建立 3500 多万份纸质健康档案,其中 1700 多万份已经实现电子化。 2 2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为方便农民结报,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基金安全为目标,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医疗信息化

4、管理,新农合结报已经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其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实行新农合结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新农合结报的比例为 70.4%。湖州市、台州市和舟山市等实现地市级跨县区新农合实时结报,省级医院新农合出院直报在 6 家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与 5 个县 (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试点成功。 3 3医院业务管理信息化迈上台阶医院业务管理信息化迈上台阶 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标准和文件的要求,我省县级以上医院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其中:门急诊挂号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住院护士工作站、药 4 库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10

5、0,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等应用率达 80以上,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应用率达 50以上。我省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从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跨入临床医疗信息化阶段,部分医院已经完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开始探索构建符合卫生部和我省电子病历标准的医院数据中心,医院信息化开始迈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 4 4公共卫生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日趋完善,全省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已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建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省级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

6、用,少数市、县(市)也已初步建成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全省卫生监督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106 家卫生监督所全部启用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卫生监督管理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血液管理机构建立了覆盖全省的血液信息网,在保障血液安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5数字卫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卫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项目研发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通过国家级评审,并在我省 22 个示范区推广应用;初步建立了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已上传 1000 余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完成 66 个卫生信息 5 相关标准制定,其中部分申报国家和卫生部标准立项,18 个省级标准立项;

7、建立覆盖省级医院、市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并为四川、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设计完成 80 余种疾病临床路径,通过 1000 余例病例的测试;主持制定了数字医学国家工程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物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 (二)形势分析 1 1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四强四弱”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四强四弱” 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可用“四强四弱”来概括:一是“纵强横弱” ,如卫生监督、血液管理、传染病直报等众多系统均为某业务领域内的垂直系统,缺乏业务条块间的横向连接,信息无法沟通共享;二是“点强面弱”,某些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

8、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这些“点”上的先进并没有全面带动卫生信息化发展,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没有出现全面开花的局面;三是“建强用弱” ,某些信息系统在建设期动用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在建设完成后没有有效应用,数据长期没有更新,成为了摆设;四是“内强外弱” ,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现内部管理的系统建设,而对外向老百姓提供服务的系统数量比较少,功能比较弱。 2 2卫生信息化问题的“四大原因”卫生信息化问题的“四大原因”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工作之所以出现“四强四弱” ,其原 6 因是:一、在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二、信息标准缺乏,信息系统之间难以信息共

9、享,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三、卫生信息化专业技术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总体协调效果差;四、医疗卫生业务人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不足。 3 3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五个转变”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五个转变” 为提高卫生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改进医疗服务手段,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贯彻国家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对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卫生信息化要以“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基本宗旨,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上,由管理型转变为公众服务一是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上,由管理型转变

10、为公众服务型。型。 长期以来,我省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面向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为管理和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系统较少。下一步,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主要目标将放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围绕“便民、利民、惠民”展开相关的系统建设。 二是在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上, 由重建设型转变为重应用二是在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上, 由重建设型转变为重应用型。型。 信息系统只有应用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要改变“有路无 7 车、有车无货”的应用状况。卫生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从应用设计开始,围绕提高工作效率、为公众服务的发展理念,做到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促发展,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目的。 三是在信息化工作的

11、动力上, 由技术驱动型转变为业务三是在信息化工作的动力上, 由技术驱动型转变为业务需求驱动型。需求驱动型。 由 IT 人员主导设计的卫生信息化系统往往与实际业务需求不相符,实用性不强。卫生信息系统的设计要以卫生工作者为主体,根据业务需求,优化流程,提出应用系统设计思路,卫生工作者要转变“要我信息化”为“我要信息化”的意识,成为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的主导者。 四是在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上, 由单向封闭型转变为共享四是在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上, 由单向封闭型转变为共享交互型。交互型。 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大多是在特定部门内开展,各单位依据自己的应用需求独立开发,形成了众多独立的、互不兼容的应用系统。今后,

12、卫生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打破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五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评估上, 由内部评估型转变为公众五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评估上, 由内部评估型转变为公众评估型。评估型。 以往评估卫生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内部评估或专家评估。这种评估方式局限在技术的先进型和配置的合理性上,对信息化项目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评估较少。以后要转变信息化项目的评估方法,更多地评估信息系统的 8 实用价值和应用效率,由医护人员来评估信息化项目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的价值,由公众来评估信息化项目带来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未来五年,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深入贯彻国家关

13、于深化医改的意见和方案,实现上述五个转变,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信息体系,进一步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我省“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 ,加快“卫生强省”和“健康浙江”建设的总体目标。 遵循“国家主导,顶层设计;标准统一,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适应全国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卫生”建设的形势,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服务居民,方便管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技术支撑,加快促进

14、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1服务大众,普遍受益服务大众,普遍受益 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协同工作能力,提高 9 健康服务水平,使信息化能广泛地服务于老百姓、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者,助推医改顺利开展。 2 2标准统一,信息共享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严格依照国家卫生部和我省的相关标准,逐步统一我省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进一步促进卫生信息资源高效共享。 3 3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顶层设计,有序推进 结合我省卫生信息化的现实基础、医改对信息化的需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总体规划的战略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重点项目的全程管理,分步推进,有序实施。 4 4保障安全,依法

15、推进保障安全,依法推进 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尊重个人隐私,严格执行密级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网络系统使用安全。 (三)发展目标 1 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卫生信息化要进行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由管理型转变为公众服务型、由重建设型转变为重应用型、由技术驱动型转变为业务需求驱动型、由单向封闭型转变为共享交互型、由内部评估型转变为公众评估型,继续保持先发的领先优势。 到 2015 年,浙江省卫生信息化要突破系统间的条块分割,初步实现全省范围内区域卫生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以居 10 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切入点,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

16、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五大体系,即业务管理信息体系、医疗服务信息体系、健康管理信息体系、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和卫生信息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和应用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系统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卫生管理需求,助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2 2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1)建立标准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扩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和应用率,规范化建档率达到 90%以上,应用率大于 80%。 (2)建立标准统一的电子病历。全省 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6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3)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完成省级数据中心、90%的地市级数据中心和 80%的县(市、区)级数据中心建设。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