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0709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的挑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研究正在向以产业区及其创新环境为出发点的立场转变。这是因为,国家不是一个均质的平面,其内部是由千差万别的区域组成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区域文化和政策环境, 每个区域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往往受到这个区域的制度文化、社会经济结构,乃至独特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因此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政策往往是很困难的,必须从区域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 另外, 区域或城市具有快速应变的优点,面对全球化的市场能迅速作出反应。 因此区域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的经济单元。 综上所述,本论文选择区域范围产业层次的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研究区域产业竞争力, 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这样,才能深刻剖析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探求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1产业的概念 产业(industry)的概念,是伴随 18 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出现而产生的,它的定义和划分首先是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分析目的,不同的经济分析目的其定义和划分也就有所不同。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里, “产业”指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部门或行业,如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部门。 国内学者对“产业”的定义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博

3、士给产业下的定义是:在产业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P87. 4竞争力研究中,从产出的角度,可以将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集合” ;从生产的角度,可以将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 而从经济实体的角度, 则可以将产业定义为 “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 。这里所说的“产品”也包括“服务” 。很显然,以此定义的产业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 上述分类法说明了产业的概念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是一个“集合概念” ,即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

4、集合,当分析的目的不同时,这种集合概念的划分和组合也就有了宽狭、粗细不同的层次。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一定是发生在相同产业之间的一种竞争力的比较,因此,研究的产业范围应是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包括服务) 。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界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产业的定义。我们引用中国社科院裴长洪博士的定义,将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集合、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以及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企业的集合。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也包括“服务”。 2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一词,最初主要用来讨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军事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的内涵在不断扩大,今天, “竞争

5、”一词已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且更多更直接地表现在经济领域。 列宁对竞争下过一个简单而又明确的定义: “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 ”表现为“在同一个市场上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 以便获得更大利益的斗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1,P39-46. 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P26. 5争。 ” 根据列宁的定义, 竞争力显然就是某些独立生产者在共同市场取得优势地位,而一些人处在劣势地位的比较的表现。这种关系是一种互相较量的关系, “每一方都想占对方的便宜,生意人碰在一起

6、,就像希腊人遇到希腊人就发生激战一样。 ”较量的结果依竞争力不同而有胜负。可见,竞争力是在市场较量中体现出来的结果,是竞争优势的表现,它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共同市场取得良好市场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的能力。 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决定了它们具有某种别的行为主体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而这种竞争优势又直接决定了竞争的结果, 因此, 相对于竞争的结果来说, 竞争力是原因,而竞争力的强弱是与竞争对手比较出来的。 3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近几年来,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十分热门,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定义如下: (1)1985 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

7、rum,WEF)率先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指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之后,随着对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定义进行了多次修改。 (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下的定义是: “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论所谓市场问题A,列宁全集C,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86,P81. 李春林,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

8、证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P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2004.1,P96. 何帆等译,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R,华章图文出版社,2003. 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R,1994. 6(3)美国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 : “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4)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

9、售其产品所反映出来的生产率。 ” (5)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博士: “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 ,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并指出 “就国际竞争而言,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比较生产力,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 ” 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内容:生产力和市场力,认为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 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6)中国社科院裴长洪博士: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在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 ” (7)四川师范学院张超博士

10、: “产业竞争力是指属于不同国家的同类产业之间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以及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以上定义,体现了产业竞争力的如下特征: (1)产业竞争力涉及区域或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强弱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显现出来。 (2)产业竞争力与生产力和生产率相关,其强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相关及辅助产业、政府环境及国际形势等,都对产业竞争力狄昂照等,国际竞争力M,改革出版社,1992. Michael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1、, March-April 2001.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张超,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与对策探微J,宏观经济研究,2001.5. 7产生影响。 (3)产业竞争力是一种能力,是某一产业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的优于其它产业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系统自身所具备的优于其它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它同样具备上述特征。 4区域 与宏观经济学考察国家或者微观经济学考察企业不同, 区域经济学考察的基本单位是国内区域。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不同学科往往对区域

12、的界定和划分具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地理学家般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政治学家则将区域看作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而社会学家视区域为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集合。 从经济学的角度,所谓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形成,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整体。 本论文中所指的区域是我国省一级的行政区域。 5区域产业竞争力 在以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论文将区域产业竞争力定义为: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不同区域空间的产业系统在相互比较中所体现出来的优于其它区域产业系统的素质和能力。 区域产业竞争力取

13、决于区域产业系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也取决于区域主体的产业基础以及制定的产业政策, 体现在区域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其所属区域整体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空间差异是区域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基础, 如果产业的发展环境是完全均质的,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是相同的,产业就失去了竞争的环境,区域产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8业竞争力就没有了比较的基础。 区域产业竞争力除了强调产业效益最大化外,还强调产业对区域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能力。由此可见,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只不过产业竞争力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区域产业竞争力更侧重于实证分析,产业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研

14、究的理论基础。无论区域大小,产业竞争力比较都必须落实到不同的区域上。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这两个概念,作者认为两者只是研究范围的不同,都包含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畴,只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侧重于研究国家层面的竞争力, 而区域产业竞争力更侧重于研究国家下面区域层次的竞争力。 本论文的实证研究中所选区域,为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行政区。 三、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三、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本国及别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其实,更确切一点说,是重视对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虽然对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近几十年的事, 但是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成果却很多,历史也很久远,研究的机构从中央政府到学术机构,研究的人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研究的内容从理论到应用,研究的视角从模型到评价体系,所有这些,促成了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 1国外的研究进展 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人们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探索。当时人们一直试图解释一国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赫克谢尔和奥林的要素李春林等,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P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