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0525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上海师范大学 张谊生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7 adverbs of presuppositionnegation in modern Chinese:“白”“空”“干”“瞎”“徒”“虚”“枉”(to no avail). Their usageis discussed in term s of effort and rew ard,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bject and object.covert and overt.在现代汉语中,对一个陈述的否定,

2、 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否定(statement negation),另一种是预设否定 (presupposition negation)。 预设否定的否定对象不是命题本身,而是说话人和听话 人共知的相关情况。 按照一般的常识,一定的主观努力就 会产生相应的客观效果。 所以,当有人说:S1张三学了几年钢琴。S2李四练了两年气功。 听话人马上就会形成这样的推断:张三会 弹钢琴、 李四身体不错。 然而,在现实世界 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人们的推断不相符 合的情况。 譬如有人尽管付出了努力,但由 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也就 是:S1a张三学了几年钢琴,但至今仍然一 窍不通。S2a

3、李四练了两年气功,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上面两句都是转折复句,其转折关系 都是以特定的预设为前提的。S1a的预设 是:学了几年钢琴,应该善于弹奏; S2a的预 设是:练了两年气功,必然会有结果。 在现 代汉语中,对于这种佚出人们联想或推断 的情况,虽然也可以使用这种以预设为依据的转折复句。 但更为便捷、 简明的方法则 是,在叙述某一行为的同时,又使用预设否 定副词,比如 “白”,对命题的预设直接加以 否定。所以,又可以表述为:S1b张三白学了几年钢琴。S2b李四白练了两年气功。在现代汉语中,类似的预设否定副词 共有7个:白、 空、 干、 瞎、 徒、 虚、 枉。本文着重考察这一组否定副词的表义特

4、征。从句法功能看,这些副词一般只能修 饰谓语,在句中充当状语或状语性成分,似 乎相当简单。 然而从表义的方式,尤其是从 否定的倾向和对象、 否定的基点和功用等 角度来看,这些否定副词要比普通的否定 副词灵活复杂得多。 下面就从付出与获得、 积极与消极、 主体与客体、 显性与隐性四个 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1.付出与获得所谓付出,就是指从事某一行为所付 出的代价。 所谓获得,就是指从事某一行为 所获得的效益。 任何行为,无论是否可控, 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总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即使破坏、 对于破坏者来讲,也是产 生了效益)。 而人们对行为得失的价值判 断,主要就是看付出与获得之间的比值。 按03世

5、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总第36期)照常理,付出代价就应该获得效益;反之, 获得效益就应该付出代价。 但实际上,由于 种种原因,付出与获得之间并非总是平衡 的。 而否定词 “白” 的作用就在于切断 “代价 效益” 之间的联系,否定这一对等关系中的某一个方面。 当否定的预设是 “获得效益 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时,“白” 否定的是代 价的付出,即通常所说的 “无偿地” 。 例如:(1)现在大家正在兴高采烈的白拿东西,要是遇我,他们一人给我一砖头,我也活不成。(老舍:我这一辈子) (2)他现实,知道白得女人总比打光棍儿强。(老舍:四世同堂) “拿东西、 得女人” 是获得了效益,按理是要 付出代

6、价的,但现在什么也不要了,所以要用 “白” 。 反过来,当否定的预设是 “付出代 价应该获得相应的效益” 时,“白” 否定的是 效益的获得,即通常所说的 “徒劳地” 。 例 如:(3)天下竟会有这样的人!看他文文雅雅的,他的书都白念了。(老舍:四世同堂) (4)咱们的汗白流了,力气白费了,死了也白死! (老舍:春华秋实) “念书、 流汗” 是付出代价,按理应该获得效 益,但结果什么也没有,所以也要用 “白” 。由于否定的预设不同,即使修饰同一个谓 词,也可以表示相反相对的两种倾向: (5)虽然放一天车份是一个便宜,可是谁肯白吃一顿,至少还不得出四十个铜子 的礼。(老舍:骆驼祥子)(6)刘姥姥诧

7、意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 ” (曹雪芹:红楼梦四十一回)前句的 “白吃” 否定的是付出,指不出 贺礼而赴宴享用;后句的 “白吃” 否定的是获得,指品尝茄子但没辨出味道。 为什么同一个 “白” 在进行预设否定 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表义倾向呢?这是因为付出代价而无益和不付出代价而获益本 来就是同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之所以有时否定付出,有时否定获得,其决 定因素就在于人们衡量行为价值的心理趋 向不同或者着眼于行为的前提,或者着眼于行为的结果。 从表达的角度看,也就 是传递的信息焦点和强调的表义重点不 同。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否定词中,只有 “白” 才

8、具有这种双向的否定功能,其它6个副词都只有单向的否定功能。2.积极与消极所谓积极,就是指表示积极意义的V P。 所谓消极,就是指表示消极意义的V P。 尽管同样是否定预设,但否定词直接 修饰的V P却可以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类 型。 积极意义主要是指业已取得的或将要 取得的各种有利条件。 例如:(7)我这才是头回,还都是你的错;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老 舍:骆驼祥子) (8)接受之后呢,你就完全不能再拿自己当个人,你空有心胸,空有力量,得去当 人家的奴隶(同上)消极意义主要指业已付出或将要付出 的各种代价。 例如: (9)阿春出来后,立即转身对他说,“你会白交律师费的。 ”(曹

9、桂林:北京人在纽 约)(10)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老舍:骆驼祥子) “活到六十九、 有心胸有力量” 按理说都是 有利条件,但都没起作用,所以是 “白活、 空有” 。 “交律师费、 受辛苦受委屈” 自然是将 要或业已付出的各种代价,但即使付出了 这些代价仍然不起作用,所以是 “白交、 空13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总第36期)受” 。 为什么同样都是否定预设,同一个否 定词分别修饰积极和消极意义的V P,表达 的效果却仍然是一致的呢?这是因为预设 否定词所否定的不是V P本身,而是V P的预设。 尽管积极与消极本身的含义正好相 反

10、,但这两类V P的预设却可以相似 前者是 “具有有利的条件应该获得相应的 效益”,后者是 “付出一定的代价应该获得 相应的效益”,否定内容正好一致都是否定效益的获得。 也就是说,按照一般的推 理,具有有利条件自然会有一个良好的结 果,而付出代价的目的也是为了一个良好 的结果,然而,使用预设否定词之后,这两 种结果都被否定了。再比如,“具有名声” 和 “为人一世” 自 然是积极因素,而 “费唇舌、 费心机” 当然是 消极因素,然而,当它们分别受到 “徒” 、 “枉” 修饰后,结果都一样:无用。 如:(11)现在外面各省的女学堂,不是说什么内容败坏,就是徒有其名。(熙清:黄绣 球) (12)妙用岂

11、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费唇舌,不如省些精神。(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13)要是能娶上这么个媳妇,也不枉为人一世,他想。(霍达:红尘) (14)但翻翻现成的文艺史,看不见半个这样的人物,那恐怕还是枉费心机。(鲁 迅:准风月谈 中国的奇想)3.主体与客体所谓主体就是行为的发出者。 所谓客 体就是行为的承受者。 尽管同样都是否定 预设,但否定的基点可以不同。 以行为主体作为否定的基点是顺向推断的结果。 例如: (15)第二天,孩子直到吃晚饭还是不见踪影,他想,看来老师说得不错,这一顿是白打了。(魏崇:十月) 以行为客体作为否定的基点是逆向推 断的结果。 例如:(16)这样还不算完,

12、眼下不知道赵国松到底怎么样,你打了人不能白打,是认罚 还是认打。(蒋子龙:燕赵悲歌) 两个 “白打”,前者以行为发出者为基点,否 定的是行为主体所付出的代价;后者以行 为承受者为基点,否定的是行为客体被侵犯的利益。 换句话说,前句从打人者的利益 着眼,打人应当起作用,不能毫无结果;后 句从被打者的利益着眼,打人应当受惩罚, 岂能若无其事。 再比如: (17)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黄省三徒然挣扎着。(曹禺:日出) (18)一种企业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可叹!对于他个人,对于国家 都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末了,徒然便宜了洋 商。(茅盾:子夜) 前句是以 “挣扎” 的主体 “黄省三”

13、 为否定基 点的,后句是以 “便宜” 的客体 “洋商” 为否 定基点的。 又如: (19)这个味道使他恶心,他干噎了几下,并没有能吐出来,只噎出了几滴泪,迷 住了他的近视眼。(老舍:四世同堂)(20)有人心的给我出十大枚的礼,我不嫌少,一个子儿不拿,干给我磕三个头,我也接着。(老舍:骆驼祥子) “干噎” 是以 “他” 为着眼点的,否定的是行 为主体的效益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 “干磕” 是以 “我” 为着眼点的,否定的是行 为客体的利益没有收到实在的礼物。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否定副词 “白” 时,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常常会牵涉到付出 与获得的转化。 例如: (21)我不教你白拉,给你钱! (老舍:四

14、 世同堂) (22)明天的车份不要了,四点收车。白23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总第36期)教你们拉一天的车,都心里给我念道点吉 祥话儿,别没良心。(老舍:骆驼祥子) 前句的 “白拉”,从 “你” 的角度着眼,否定获 得;后句的 “白拉”,从 “我” 的角度着眼,否 定付出。 其实,这只是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因为从 “代价效益” 的关系看, 此方付出代价而无益必然隐含着彼方获益 而不付代价,此方不付代价而获益必然隐 含着彼方付出代价而无益,关键就在于否 定基点的选择和确定。 也许正是这种主体客体可以互相转换的原因,现代汉语词 典 把 “白吃” 、 “白给” 、 “白看戏” 都放在

15、第5 义项 “无代价;无报偿” 之下。 其实,如果依 据统一的否定基点的话,“白给” 应当放在 第4义项 “没有效果;徒劳” 之下。 显然,编者是从接受者的角度着眼的。4.隐性与显性所谓隐性就是指隐性的羡余否定(re2dundent negation)。 所谓显性就是指显性 的羡余否定。 隐性羡余否定是指汉语中部 分词语的词义本身就已含有同否定预设所 表示的语义相似的义素,所以,当预设否定 词修饰这类词语时,其否定功能就被自然 抵消了,成了羡余成分。 比如动词 “浪费” 本来就表示 “白白付出”,再受 “白白” 修饰的 话,就成了 “白白白白付出” 。 类似的词语还 有 “送、 赠、 赏、 扔

16、、 丢、 弃、 捐、 糟踏、 尽义务” 等。 例如:(23)他决计放弃了买卖,还去拉车,不能让那点钱全白白糟踏了。(老舍:骆驼祥 子) (24)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坐在公园门口看车,不拿工资,白尽义务,却分 外上心。(苏叔阳:画框)同样,动词 “拾” 本来就表示 “白白得到”,再 受 “白白” 修饰,也就成了 “白白白白得到” 。 类似的词语还有 “捡、 拣、 抢、 偷、 骗、 拐、 揩油、 占便宜” 等。 例如: (25)他知道招弟是费钱的点心,可是招弟既来央求他,他便可以白揩一点油,用 不着请她吃饭、 看戏,而可以握住她的手。(老舍:四世同堂)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副词的使用 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一方面,可以起到 谐调音节和渲染情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 可以使原来隐含的否定义素通过叠置而进 一步显明和强化。再比如,下面 “干” 、 “瞎” 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