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4期哈 尔 滨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arb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第22卷 总83期收稿日期:2004 - 11 - 08作者简介:庄茂花,女,(1966 - )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庄茂花(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摘 要 针对我国各类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分析了参加体育运动对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意义,认为体育运动在9个方面有助于残疾人改善不良的心态与行为并指出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途径及其必要性关键词 残疾人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愉悦身心;增强适应力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port Taken By the DisabledZhuang Maohua(Dept.of P. E.of Harbin Physical Education lnstitut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ituations about sports which all kinds of the disabled take part in and expou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health.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re are nine aspects which are helpful to improving the unhealthy state of mind and the behaviour of the disabled. Theauthor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the problems in sports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nd the necessity of sports.Key words sports of the disabled;psychological heath;pleasant mental and body;strengthening adaptability1 问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的完好状态” 。
然而,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仅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有各类残疾人5 ,164万,占人口总数的5 %如何真正有效地帮助残疾人建立起生活的自信,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体育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体育以他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残疾人的参与,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矫正和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以恢复、 保持和提高他们生活、 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使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残疾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存在着只重视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略了残疾人的心理素质培养的问题,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出体育运动训练在残疾人身上的效果,从体育文献资料和多年从事残疾人教学和训练中深深体会到:体育运动是培养发展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残疾不仅仅在生理上给个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残疾严重地伤害着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自信心,并容易在心理健康层面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乃至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意志由于他们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又大大减少了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可能如果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残疾人的健康,使他们能够增进生理机能,改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
广大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展示才华,增进相互理解,增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本文试图通过对残疾人参与体育的状况分析,来进一步论证体育对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影响2 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法阅读和查阅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我国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生存状况,确定研究任务2.2 问卷调查法本文以2003年10月对全国6个省、 市526位各类残疾人(男253人、 女273人为调查对象)在各级残联的协助配合下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26份,回收率为75.1 %2.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结果,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对策3 结果与分析3.1 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参与态度表1 女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现状调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人数5186116所占百分比20.1 %33.9 %45.8 %表2 男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现状调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人数5380130所占百分比19.4 %31.1 %47.6 %3.2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1990年12月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残疾人是以心理、 生理、 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 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以超过1000万人次为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及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在城市各街道社区、 村乡镇,开展了简便易行的跑步、 散步、 乒乓球、 田径、 游泳、 自行车、 羽毛球等健身活动此外,听力语言残疾人还选择了篮球、 舞蹈,视力残疾人则选择了气功,器械健身倍受肢体残疾者的喜爱,智力残疾更偏爱舞蹈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大中城市及企业先后在残联领导下成立了残疾人体协组织,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了残疾人体育训练方法作为普通大学生普修课程,个别院校招收了残疾人运动员本硕联读,成立了业余体校集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和比赛特教学校体育日趋活跃,开展了盲人门球、 聋人篮球和聋人航模等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积极探索了有益于开发智残儿童潜能的体育娱乐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全国残运会,我国还多次组织参加国际残疾人体育竞赛,并多次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受到国内外残疾人及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朋友的支持、 赞扬和关注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于1983年10月21日在天津成立,我国相继加入9个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并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体育组织建立了联系,先后派出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残疾人奥运会,并在 “远南” 运动会上连续保持金牌、 奖牌总数第一的地位;首次进入世界残疾人体育 “十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受到海内外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3.3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分析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其身体的残疾,运动困难难度也相对增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残疾的发生不仅使人在生理机能上受损,同时也使其心理蒙受阴影,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者会造成社会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残疾,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知道躯体残疾的同时伴有心理紊乱,了解各类残疾人的心理特征,譬如,肢体残疾的人在认知过程方面与健全人没有明显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上表现突出的特点对于多数的肢残人,残疾肢躯在给他们带来巨大困难的同时,也使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往往在学习、 生活、 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但作为残疾人群体共有的情感体验,肢残人易表现出更严重的自卑感,体像的改变、 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巨大困难,及外界的刺激,是他们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盲人性格比较内向,温文尔雅,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地对外表达由于视觉丧失,他们缺乏甚至没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印象,故此,其形象思维不发达由于代偿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相对灵敏因没有视觉信号的干扰,他们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的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盲人的另一特点还表现在有惊人的记忆力及很强的分辨能力所记住词汇比较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许多盲人都给人一种健谈、 说话有条理、 词汇丰富、 语言生动、 说理充分的印象聋哑人由于听力的损失而无法感知或不能清晰感知语言的声音刺激,失去了一条最重要最经常的感知语言的途径,只能靠手语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及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聋哑人在记忆方面表现出记得慢、 忘得快的特点因视觉敏感,其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和储蓄思维就相对差些在思维特点上表现为灵活性的缺乏和思维概括能力的低下认识哲些特点,有助于帮助残疾人进行心理康复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何种残疾给人们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都是深刻与长久的这些影响表面上只是生理的缺陷所带来的不便,但更深刻的伤害表现在心里层面上尤其对于曾经视力、 肢体健全却因不幸成为残疾人,这种重创更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难以消除从医学的角度讲,躯体残疾者的思维能力和其他心理功能可以是完全无损的即使是精神残疾者也还保持这部分正常的心理能力,只要受到必要的教育和锻炼,通过代偿作用,鼓励残疾人参与到体育中来不仅仅是因为体育运动有助于残疾人增强体质,改善生理机能。
事实上,残疾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状态的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明显提高因为体育不单纯表现为身体活动,它也具有社会性,它能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多种积极影响3.3.1 体育为残疾人提供了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的机会 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和技能障碍,给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与正常人比较,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 “弱者” 地位这种不公正的现实往往使残疾人产生自卑感和焦虑心情最容易给人在心理上的打击就是使人产生 “无用感” 和人生希望的破灭残疾人害怕自己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包袱与累赘,因而残疾人通常比健全人自卑,残疾人的自我评价比较消极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残疾人可以发现自己还有能力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有能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他们能从体育运动中找到和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3.2 体育有利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 残疾使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直接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又大大减少了进行身体活动的愿望和可能运动量的减少,更不利于机体的健康,也容易产生各种变态心理和情绪障碍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也可以改善·32·第4期庄茂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提高其现存的功能,增强体质。
可以使残疾人走出自己 “封闭式” 的生活小圈子,来到广阔的社会当中,更多地与正常人、 与残疾人打交道,扩大其生活的视野,心灵中会吸入许许多多的新鲜空气,注入更多的生命活力,有助于感情释放,情绪欢快,性格开朗,总之有助于心理健康残疾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是人的素质在提高,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在提高3.3.3 体育为残疾人提供了增强适应力的机会 体育运动既能够改善残疾人的内脏机能,又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肌肉力量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不仅仅如此,体育运动中环境的多变性使残疾人能接触、 熟悉和适应多种客观环境;而在体育运动中常常需要与人配合与协作,这又能提高残疾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改善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体育的竞争性是普遍的,无论是全民健身运动还是竞技运动残疾人都要学会冷静、 理性地面对胜利与失败,尤其是面对失败时的自我调节更有助于残疾人提高承受挫折的容忍力3.3.4 体育有利于增强残疾人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 由于残疾人在行动与生活上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及社会上个别人对残疾人的误解,甚至歧视,造成了残疾人与正常社会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隔离而这种隔离对残疾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后果,使得他们的心情更加抑郁,加重了他们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