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5979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J-20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林业规划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estry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HJ-20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规划分析.3 6.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3 7. 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4 8. 环境影响预测、分

2、析与评价.5 9.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6 10. 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6 11.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7 12. 公众参与.7 13. 环境影响文件编制要求.7 附录 A(参考性附录)林业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9 IHJ-20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指导林 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促进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开大学。 本

3、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IHJ-2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林业规划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需要作环境影响评价的林业规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T 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HJ/T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

4、行) 关于印发和的通知 (环发200498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林业规划 以流域、地区(省、市、区、县) 、林区为单位,在查明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区划、森 林资源、副产资源、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情况、交通运输条件、林业生产现状等的基础 上,根据规划对象与目的不同,对林业区划、林业生产力布局、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业生产要 素的配置和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比较宏观的、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部署和安 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3.2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对林业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

5、影响 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3.3 林区 森林基本集中连片分布,以林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地区。 3.4 林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研究土地对林业用途的适宜与否、 适宜程度及其限制 情况,从而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林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主要限制因子及其分布状 况,摸清区域后备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3.5 森林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 一定区域的森林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及可供养的具有一 定生活质量的人口最大数。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与原则 4.1.1 评价

6、目的 贯彻国家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实施可持续发展1HJ-20 战略, 预防有重大缺陷的林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使林业规划编制更具 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 4.1.2 评价原则 a)注重分析环境资源对林业规划实施的实际支撑能力; b)突出林业规划实施的累积性、整体性、宏观性和长远性环境影响分析; c)强调林业规划目标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地方和部门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公平 性和均衡性; d)提倡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 e)保证规划环评的层次、工作内容深度、详尽程度与林业规划保持一致。 4

7、.2 评价基本内容 4.2.1 分析和评价拟议规划方案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是否在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同时, 注重对污染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析评价拟议林业规划方案与相关政策、 法规的符合 性,与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规划、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4.2.2 分析和评价林业规划实施所依赖的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 ,识别区域 敏感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因素,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4.2.3 预测拟议林业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 影响。 4.2.4 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提出推荐的环境可行的规

8、划方案和减 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2.5 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4.2.6 拟定环境监测、跟踪评价与环境管理计划。 4.3 评价工作程序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 林业规划分析, 列出规划目标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价开展咨询图 1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识别对显著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或补偿措施,并提出推荐方案公 众 参 与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篇章或说明对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进行跟踪评价2HJ-20 5. 规划分析 5.1 规划概述 阐明并简要分析述林业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总目标、阶段性目标、

9、总体区划布局及其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5.2 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林业规划目标与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分析;与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土地 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规 划的可持续性分析等。 5.3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识别 识别林业规划所包含的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活动、林道建设、森林采伐、集材与伐区 清理等)可能对规划区域各环境(包括土壤、水、大气、生态系统等)要素的影响,采用专 业判断法、核查表法、矩阵法等方法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6.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6.1 现状调查 6.1.1 现状调查的内容

10、与方法 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质量状况、敏感区域等特征进行现状 调查,调查方法可采用资料收集法、现场调查法、现状监测法、卫星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 统分析法等。 6.1.2 自然环境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 状,森林资源,森林类型及分布,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等 环境要素,其中对规划区域的植被类型与分布现状、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珍稀濒危种植 物种类及分布等作重点调查和论述。 6.1.3 环境质量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 状、土壤与水土流失现状、土地覆被及利用现状等。 6.1.4 社会经济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构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人均资源量、人 口发展情况以及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 6.1.5 敏感区域调查 对规划区域内或可影响到的重点水源保护地、 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 水土流失控制区、 特殊人文、自然景观等的分布情况和现状进行调查。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