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发展特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59467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发展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发展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发展特色(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姻圆园11 年 6 月 14 日姻周二出版姻第 517 期姻编辑部电话院 园员园原愿圆远员源缘怨怨姻电子信箱院 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大学校长访谈每周短评还考生一颗平常心主编崔雪芹 本版责编陆琦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 结合自身实际 探寻发展特色阴本报记者 陆琦以往采访大学校长一般都在校 长办公室, 而这次不同, 首都师范大 学校长刘新成约记者在“书中洞天” 进行采访。 “书中洞天” 因坐落于首师 大图书馆后院而得名, 是一处幽静而 雅致的庭院式建筑, 这是刘新成倡议 建设的, 是学校教师交流学术、 阅读 书刊、 放松身心的场所。 于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方小 小的 “洞天” 折射出刘新成

2、塑造高品 位校园文化的深入思考。 刘新成是一位在教学科研、 高校 管理、 社会活动等多方面谱写华彩篇 章的大学校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 谈,记者深深地领略了他求真务实、 追求卓越的品性, 也深切地感受到一 位向着有特色、 高水平目标奋进的师 范大学校长的风采。转型发展历程刘新成从 1978 年春天进入北京 师范学院历史系 (今首都师范大学历 史学院) , 至今, 与首师大结缘已有 33 个年头。 “学校的变化很大。 ” 说起首师大 的变化, 刘新成如数家珍,“校区扩大 了, 学生人数增加了, 教工人数增加 了,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科研实力都显著增强了。尤其是这几 年,学校先后

3、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国家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 独立培养、 人才引进、 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 等学校发展历史上17 项零的突破。” 而从师范院校的角度来看首师 大的发展历程, 刘新成认为 “转型” 是 较为突出的一点。 北京师范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 的前身, 是北京市于建国初期创建的 第一所高等院校。当时的北京市市长 彭真, 出于对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 期望, 认为需要有一所为北京市基础 教育培养教师的学院。刘新成回忆: “当时新中国高等教育还处在探索建 设阶段, 北京师范学院紧紧围绕中学 教学需要来组织教学, 基本上是中学 开什么课, 大学就开什么系。” “ 文革 以后, 学

4、校最初的办学 思路没有变,学生却发生了很大变 化,特别是 77、 78、 79 级的学生, 入 校后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毕业后成为 一名老师。 ” 作为 77 级的学生, 刘新 成深有体会。 他入学之前是二级工, 正常情况下毕业后要回原单位, 但 是,“我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学 习深造” 。 和刘新成一样, 当时大部分大学 生并不是按照中学老师的目标来设 计自己的人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对个人成长的期望, 都不仅仅是当一 位普通的老师。这为首师大未来的转 型发展埋下了伏笔。 1982 年,首师大开始培养研究 生,“尽管最初就十几个学生, 可从这 时候起, 学校除了培养中学教师的本 科教育外,

5、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开始 提上日程” 。刘新成就是这十几个研 究生之一。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全国许多 师范院校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 即从传统的培养教育师资力量的单 纯职能开始逐步注重学科的发展和 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上世纪90 年代前后, 有过一场 关于师范院校是否要继续举师范大 旗的讨论。” 刘新成谈到,“当时, 包括 首师大在内的一些师范院校逐渐开 始重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全国 的中小学师资仍存在巨大的缺口, 如 果没有专门的学校培养师资的话, 我 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就会面临很大困 难。在这种情况下, 师范院校的存在 性毋庸置疑, 而且其根本任务还是培 养高质量的中小

6、学教师。” 但刘新成也表示, 我国各地区之 间差异巨大, 不同地区的高师院校办 学水平和发展环境有很大不同, 对首 都的师范大学来说,如果片面理解 “师范” 性质, 忽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 设, 就会丧失发展机遇, 不利于高水 平大学的建设。 “对于这一点, 我校历 任领导都有共识。” 刘新成说。 直到国家组织实施 “211 工程” 建 设,首师大抓住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大 学, 也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 “211工程” 的市属重点大学, 首师大高度 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构建了学士、 硕 士、 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 系, 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不断 增强, 稳

7、步跨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 从一所普通的地方师范院校发 展成为如今包括文、 理、 工、 管、 法、 教 育、 外语、 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 大学, 57 年来一代又一代首师大人薪 火相传, 成为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 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 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 位授权一级学科 11 个,博士点 83 个, 博士后流动站 10 个, 硕士学位授 权一级学科 19 个, 硕士点 133 个。国 家重点学科 4 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 科 29 个。 这些数字令刘新成倍感欣慰, 与 此同时, 刘新成特别强调:“办好一所 大学, 大学管理者思考与

8、处理一切问 题, 一定要以质量为本, 要落实到教 育的本质和办学的根本目的上来。”坚持质量导向这些年的发展证明, 首师大既可 以坚持高水平学科建设又能够坚持 师范特色的发展方向, 在学科布局上 已经实现了传统师范性向综合性研 究型大学的转变。 推而广之, 刘新成认为, 首师大 的经验表明, 第一, 师范院校可以发 展学科、 发展科研, 而且可以做得比 较成功; 第二, 师范院校在转型过程 中并非必须要放弃中小学教师的培 养, 首师大在转型过程中教师培养的 规模还扩大了, 层次也越来越丰富了 (从中学教师延伸到小学教师培养, 目前正在着手幼教师资的培养) , 因 此并不见得 “非此即彼” 。 所

9、谓综合性, 对于传统师范院校 来讲, 刘新成的理解是:“支持或设置 更多新的学科和专业, 使学科和专业 结构更加合理。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 础上, 要切实把提升质量放在首位。” 前不久, 首师大开展重点学科评 估以及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评 审, 专门邀请 13 个学科领域的 74 位 专家(其中包括 12 位中国科学院院 士与 1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50 余位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 , 组成 13 个学科评议组对相应学科进 行评估和评审。 首师大主动邀请各个学科全国 最著名的专家来 “问诊下药” , 刘新成 将其视作首师大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 里程碑、 学校承前启后的关键会议”

10、。 刘新成表示,希望通过评估, 对 今后的学科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更好 地认识首师大目前在全国高校中所 处的位置, 以真正发现差距和不足, 明确今后提高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 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和方向。 “此次评 估达到了我们预设的 3 个目标: 一 是检验学校作为师范大学既坚持高 水平学科建设又坚持师范特色的发 展方向是否正确, 二是学校建设 有 特色、 高水平师范大学 的条件是否 具备,三是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置是 否合理。” 评估专家对首师大的学科建设 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该校至少 有 5 个一级学科和 5 个二级学科进 入全国前 10 名的行列(其中有的达 到前 5 名) 。对于这一评价,

11、 刘新成谦 虚地说:“专家们可能过誉了, 但是通 过本次评估, 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自信 心, 坚定了办学方向, 为我校探索高 水平学科与师范特色并重的发展道 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刘新成认为, 大学在设置新专业 的时候应有两个选择取向: 一是社会 需求, 二是自身条件。 “只要把握好这 两点, 发展就没有问题。” 而对于目前仍较为薄弱的学科, 刘新成提出,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方 向。 “集中精力做好一个方向, 在此基 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三级学科或者二 级学科,再看能不能往一级学科发 展。” 刘新成说,“现在学科变化很快, 新的增长点很多, 特别是交叉学科领 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找准并坚持某 个方向的话

12、, 容易实现突破, 逐渐提 升整个学科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北京地区的高校相比全国其他 地方, 有 “天时地利人和” 的优势, 而在刘新成看来, 大学必须要有正确的 办学导向,并且形成坚持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质量的浓厚氛围。 “有理念, 有目标, 有文化。” 首师 大之所以这些年能够取得快速发展, 刘新成认为与学校追求卓越的氛围 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学校下一步的发展, 刘新成 指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质量, 包 括学科建设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和科 学研究质量。” “大学的最终追求是求真, 而这 种 真 的追求与现代工业化的 效 益 追求大不相同, 所以大学的管理 必须在许多方面区别于现代社会

13、其 他领域的管理,对这一点大学管理 者必须有充分的自觉。当然即使有 这种自觉, 实践起来也不易。” 刘新 成 认为大学 目前至少 要有 包容 度教师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任 何一种选择都受到尊重,都有生存 的空间和成长的氛围。 在刘新成看来, 大学的管理文化 欠缺, 有损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 不仅 十二五 , 甚至今后的两三个五 年, 改革的重点都应该是通过改善管 理的软环境来促进办学质量的不断 提升” 。培养大气的大学生“大学育人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 学生成长成才、 终生受益。” 这是刘新 成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尽管教学、 科研、 管理以及民主 党派等各项工作已让刘新成十分忙 碌, 但与学生

14、多接触一直是这位大学 校长所希望并努力实现的。自 2008 年起, 每两个月, 刘新成就邀请 50 名 在校学生在校内一起喝茶聊天,“校 长邀你喝下午茶” 活动受到了首师大 学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建立了 校长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我们就是想打破以往圆桌会议 的座谈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里, 把校长当成 大朋友 一起聊 天。” 尽管如此, 刘新成还是觉得自己 对现在的学生不是特别了解,“和学 生喝下午茶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我希 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 。 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 首师大 的本科生中有 80%来自北京。 因此, 刘 新成希望首师大培养的学生能够充 分体现出北京

15、孩子特有的气质和禀 性。他曾提出 “做一名大气的大学生” 的口号, 希望能够把北京孩子的优质 和特点挖掘出来, 努力调动他们成长 发展的潜力。 刘新成希望首师大的学生志存 高远, 胸怀天下。 “只有把个人的理想 融入到民族振兴、 国家兴旺的伟大事 业中, 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分忧、 对人 民解难的社会责任, 把所学的知识转 化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贡献力, 才能真正成就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 他还希望学生们崇尚学术, 以足 够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 正确认识各种诱惑, 坚守学习与学术 的纯粹性, 为兴趣而学, 学以立德, 学 以增智, 学以致用, 成为既有扎实专 业基础又具有跨学科知识结

16、构的素 质高、 适应面广的创新型人才。 如今的首师大已经成为一所具 有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 为北京市和 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综合 性师范大学。因此, 为建设创新型国 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已然成为首师大 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新成认为, 创新能力取决于广 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 敏锐而准确的 观察力、 严谨的思维能力, 以及优良 的个性心理素质、 突出的创新意识和 丰富的想象力。换言之, 创新能力绝 非一般的知识特征, 而是一种性格品 质、 精神状态、 综合素质。与之相关, 创新型人才既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 础、 良好的基本素质、 严谨的科学态 度,又应具有优异的内在个性品格。 而这些都与教育和培养息息相关。 “人才培养始终是教育工作的核 心,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当代高 等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 刘新成提 到, 高等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 基地, 其环境与氛围对创新型人才的 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新成认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意识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文化上找突破,尊重鼓励学生的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