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9465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2依靠科技与法制,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 樊锦诗 Try our best to do the protection work of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Depending On Science and Law Fan Jinshi 敦煌研究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的保管机构,长期以来承担着这三处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任务。自 1944 年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至今,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经历了看守时期、全面抢救性加固时期、科学与法制保护时期三个阶段。1984 年甘肃省委决定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敦煌研究院,这是敦煌石

2、窟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从此,敦煌石窟进入了全面的科学保护时期。我们根据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特点,在保护管理专项法规的制定、依靠科技进行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展开了对病害机理和修复技术、修复材料的研究等,逐步进入从局部微观的保护到全局宏观的保护,从被动的保护到预防性保护和立法保护的轨道。 一、莫高窟保护管理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的制订与贯彻实施 1、专项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一、莫高窟保护管理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的制订与贯彻实施 1、专项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物保护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

3、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突出的矛盾。我院本着对遗址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莫高窟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解释说明这些问题和困难将对莫高窟保护构成的潜在威胁,解释说明将对莫高窟的保护构成潜在威胁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敦煌市政府沟通有关情况,得到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各方达成广泛一致,大家意识到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使敦煌莫高窟得到有效而又持续的保护,根本解决有关保护管理问题的手段是制订适合莫高窟具体实际的专项法规。 文物保护法是文物保护的根本大法,但莫高窟的保护管理又有其特殊性。在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制订一部针对莫高窟保护实际的专项法规显得尤为必要

4、。 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积极配合省文物局和省法制办的调研、酝酿、讨论工作,提供有关图件资料和信息,经过各方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一部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所制订的专项法规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条例于 2002 年 12 月 7 日经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31次会议通过,并于 2003 年 3 月 1 日开始施行。 条例规定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保护莫高窟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违法责任和执法要求;从法律上更加明确了莫高窟保护的对象、范围,保护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条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23条例的颁布实

5、施将对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这将是近一步做好莫高窟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为莫高窟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认为保护文物只是文物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同时,这个条例的颁布也为我省其它石窟或大型遗址的保护立法提供了经验,将大大促进我省大遗址保护管理立法的进程。 2、莫高窟总体规划的制定 2、莫高窟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般来说,遗址都是历史的实物遗存,并经历了长时期的沧桑变化,群体规模的遗址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内涵的丰富信息;在遗址形成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其周围特有的自然和景观环境。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巨大的历史、艺

6、术、科技价值,使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为保护祖国这一珍贵遗产,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了不少弯路。在我们实际的保护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这样一些问题:诸如遗址应该如何进行保护,保护工作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和程序,才可以尽量避免失误?遗址保护和管理应建立什么标准?面对文物的病害和退化,怎么保护才是最为恰当的?如何将单个、独立的保护行动彼此联系起来?如何将保护的各个专业,如档案记录、环境监测、病害分析,以及实施最终的保护措施结合起来做好我们的保护工作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虽然摸索出了一些

7、成功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遇到不少令人困扰的问题。我们切实感受到文物古迹所有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需要在科学的理念和规范指导下进行。因此,制定莫高窟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998 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我们参与了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起草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工作。在准则的起草修改过程中,为了验证准则的权威性与可行性,1999 年开始,敦煌研究院、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三方以敦煌莫高窟遗址为例,用准则规定的保护程序、原则作为指导,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规划在对莫高窟的价值、现状和管理条件进行了全面评估后,制定总目标与实现总目标的原则、确定分项目标和实

8、施分项目标的对策,具体内容包括保护措施、利用功能、展陈方案、管理手段四方面内容。 拟定遗址保护和管理总体规划,不仅包含了丰富、广泛的内容,而且也是一个有步骤、按顺序进行的复杂过程。既不论证和评估,又无计划和目标的任何保护和管理活动,都有可能给遗址带来损伤和破坏。只有有了规划,实施保护和管理工作才有了依据,并在遗址管理工作中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我们坚信, 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的批准实施,将使124莫高窟的总体保护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依靠科技加强莫高窟的保护 二、依靠科技加强莫高窟的保护 敦煌研究院扩建以前,我们在敦煌石窟的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保护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依然处于

9、抢救性修复的阶段,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上。一些困扰敦煌石窟保护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有些壁画经多次修复后仍然出现病害的反复,有些壁画的修复影响了画面的完整性。所有这一切问题迫使敦煌研究院的管理者不得不认真思索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去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 1984 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成立敦煌研究院为契机,开始了向国内外寻求科学保护敦煌石窟的征程。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首次使用现代分析技术全面地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颜料进行了科学分析,标志着莫高窟的保护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经过近 20 年的不懈努力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10、,我们在窟区环境和窟内微环境的监测研究、风沙防治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的研究、新型壁画修复材料和空鼓壁画灌浆加固材料的开发筛选研究、崖体的裂隙灌浆和土遗址加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开发了洞窟壁画数字化储存和壁画色彩的计算机复原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修复档案系统等项目,为计算机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和洞窟研究方面的多层次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文物保护所需的巨额经费, 我们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我们的科研设备也相对落后。要快速提高我们的文物保护发展水平,壮大我们的保护力量,走以我国为主,国际合作的路子是唯一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多年来,我们先

11、后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所、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保护机构和大学开展合作。一方面我们要借助国际力量引进国外先进的保护技术与理念,培养我们自己的文物保护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国外合作,做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如我们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进行莫高窟第 85 窟的保护研究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里程碑式的文物保护项目。 莫高窟第 85 窟是一个大型洞窟, 几乎莫高窟所有类型的壁画病害在这个洞窟中都有分布,而且这个洞窟曾两次实施过较大规模的修复,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壁画病害依然反复。我们认为第 85 窟保护工作的成败,

12、将对敦煌石窟的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时逢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制定,85 窟保护项目就是按照准则的步骤和要求进行的。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保护成果,从事保护和管理的人员深切地体会和感受了准则的科学性和严格按科学程序开展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项目的进行,培养了管理和保护人员科学的保护工作理念和科学的保护工作程序, 并自觉地应用到了近些年开展的具体保护工作中,推动敦煌石窟保护和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125通过近二十年的艰苦探索、实践和国内外合作,敦煌石窟的保护也已从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过渡到科学化的保护阶段,我们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在大量保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要向全面的、规范化的预防性保护

13、转化。预防性保护是国际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由于时序的单一方向性,象征着某个阶段人类文明活动的文物,其本身就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造性,而现代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严重加剧了文物毁坏的程度,我们面临的难题是文物的不可替代性及其本身不可抗拒被毁坏的特质。而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延缓文物的衰老过程。因此,预防文物病害的发生就成为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更高目标。为此我们开展了“洞窟游客承载量” 的综合项目研究,这个项目的提出就是为了应对逐步升温的旅游压力,为切实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采取缓解游客对洞窟造成压力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将文物保护的被动局面真正扭转过来,变被动为主动。我们还开展了“敦煌莫高窟环

14、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 、 “敦煌莫高窟及周边地区环境演化科普教育”的项目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把认识 文物赋存环境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也希望唤起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珍贵遗产的意识。 为了永久真实地保存敦煌石窟文物,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科委先后立项,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开展壁画图像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的科技攻关,美国梅隆基金会和美国西北大学也参与了该项目的合作研究。目前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付诸实施。 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数字化,不仅永久保存了文物信息,还可为敦煌学研究提供更准确、详细的石窟文物信息资料,同

15、时还可制作虚拟洞窟供游客参观,为缓解游客压力,保护壁画文物提供了技术保障。 通过近二十年的探索,我们深深感到紧紧追踪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吸收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方法和理念,是加强敦煌石窟保护的必由之路。在这短短的二十年里,我们也培养了一支热爱敦煌、扎根敦煌、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物保护队伍。这是加强科技保护和国内外合作的结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敦煌石窟保护事业发展的保证和生力军。 我们已与兰州大学签定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并邀请美国盖蒂保护所、英国伦敦大学考特尔德艺术学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共同培养文物保护高级专门

16、人才。 在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援助项目,其中包括敦煌玉门关、河仓城的保护加固,宁夏银川西夏陵的保护加固,安西锁阳城角墩的保护加固,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保护工程壁画保护项目等。 多年来,我们在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加强科学保护敦煌石窟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前面的路还很长。无论是从人员结构和技术装备,还是从我们的认识水平,远不能适应敦煌石窟保护管理工作的艰巨性126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紧跟科技发展的进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敦煌石窟的各项工作做实做好,确保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完整而又长久的保存下去。 作者: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敦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合 作项目的中方首席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