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9413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4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 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

2、一并上交。 第卷 (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 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 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 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 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 的。 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

3、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 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 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 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留连观赏的时间和 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 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 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

4、还是自然景 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 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把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 日夕佳,飞鸟相往返”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 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 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 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 片真山水。但又

5、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封建生产方式下的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五代和北宋的大 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董源的潇湘图、龙 袖骄民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如此。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山一种并 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在北宋三大家中,李成真迹早已失传,实际能作为北宋画这一种意境主要代表的,应是董源和范宽两 大家。一写江南平远真景,“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 (董源)。一写关陕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宽)。它们是显然不同的两种美的风格,但这 种不同并不是南北两宗之分,也非

6、青绿水墨之异,而是由于客观地整体性地描绘,表现了地域性自然景色 的羞别。今天你游江南或去关陕,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也仍然是很不相同的,正如看董源或范宽的画一样。但它们尽管有着风格上的重要差异,却又仍然同属于上述“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无我之境“的表述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范围看,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则限于自然特点,并不具备这种美 的类型和艺术境界。 B从特点看,无我之境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纯客观描绘而得以实现的,并不需要艺术家将个人情感思 想融入其作品之中。 C从目的看,无我之境的艺术追求在北宋山水画中得

7、以高度发展,意在鲜明地传达出当时封建士大夫 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D从效果看,无我之境使艺术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更持久的审美愉悦和更多重新发 现、抒发的艺术空间。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先描述北宋山水画常见画面,指出其描绘自然具有客观性和全景整体性,进而分析它给观赏者 审美感受带来既”不确定“而又”清晰“的矛盾,为下文作铺垫。 B段紧承上文,指出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画面既表达生活风神和人生理想,又未从固定方向引导 审美感受中的诸多因素,这就为欣赏者带来更丰富、多元的审美愉悦。 C段与前两段构成分总关系,在前文分述的基础上做出总结,为“无我之境“做出科学

8、的阐释; 段进而通过与诗歌的比较,强调山水画的无我之境显得更为宽泛。 D段从北宋两大家入手,强调其山水画虽有景色之殊、风格之异,但都因客观整体的描绘而表 现“无我之境”,从而为上文理论阐释作出必要补充,与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如果想要表现无我之境,就需要艺术家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自然风光与自然景物基本充 满整个画面。 B借助看似纯客观的自然描绘,北宋画家常能表现出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与人生的生存或生活之间牧 歌式的亲切关系。 C古典诗歌可以极为清晰地表达自我,而封建时代的画家却无法彰显自我,只能表达地主士大夫所理 想化了的山水。 D游客在前往江南或者

9、关陕等地观光之时,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虽然很有不同,但是都能踢 会到无我之境。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 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 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 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

10、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 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 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 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 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肴?厄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 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 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 相谓曰:“将袭郑,郑

11、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 虏秦三将以归。(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 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 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 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 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宋

12、吕祖谦东莱博议) 注秦缪公(?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衰绖(cu di):古代丧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主其城门 主:掌管 B更晋地,过周北门 更:更改C何移之速也 移:变化D相与之久也 与:结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缪公乃罢兵归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因丧破我滑 因河为池,践华为城 C虏秦三将以归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D秦、晋连兵而伐郑 夜缒而出,见秦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王室兄弟阋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告,最后还是依靠缪 公、

13、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 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灭掉六国只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 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 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 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 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 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 (2)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 (3)一怵于烛之

14、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客舍对梅 陆 游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疏蕊正商量。半霜半雪相仍白,无蝶无蜂自在香。 月过晓窗移影瘦,风传残角引声长。 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注如:与,和。相仍:仍旧。8前两联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若夫 (1) , (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 , (4) , (5) , (6) ,山 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1)众女嫉

15、余之蛾眉兮, 。 (屈原离骚)(2)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3) ,得天人之旧馆。 (王勃滕王阁序)(4) ,惟有幽人夜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5)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6)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 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 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 魂如水一样清透。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 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 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 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