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人才》第四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8848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大人才》第四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大人才》第四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大人才》第四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大人才》第四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大人才》第四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大人才》第四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大人才》第四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大人才南大人才 TALENTS OF NANJING UNIVERSITYTALENTS OF NANJING UNIVERSITY 2014年5月 第一期 总第4期 更多资讯: 2014 南京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 封面人物 陈洪渊院士陈洪渊院士 目录目录 封面报道 P01 人才聚 事业兴 记陈洪渊院士倾心培育分析化学学科人才的引进与成长 本期要闻 P03 我校新增5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P04 我校“外专千人”引进取得突破 人物风采 P05 记重症医学专家李维勤教授 院系动态 P06 围绕人才强校战略 推进师资力量建设 文学院人才人事工作的经验总结 人事工作 P10

2、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 从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的心得体会 人才快讯 P13 我校完成2014年江苏省“双创计划”申报 P13 我校2014年省“青蓝工程”申报成绩喜人 P13 我校完成江苏省“博士计划”申报工作 P13 我校完成2014年“留学择优”项目申报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 编委主任编委主任 洪银兴 陈 骏 编 委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吕 建 张异宾 张 荣 杨 忠 薛海林 顾 问顾 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方 成 田 刚 刘 钧 肖 钢 吴培亨 张 翔 莫砺锋 策 划策 划 王振林 李晓蓉 主 编 主 编 束方

3、银 副 主 编副 主 编 李思佳 周 威 胡溪鹃 编 辑编 辑 南大人才编辑部 地 址地 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 大学人力资源处307室 邮 编邮 编 210093 电 话电 话 025-83683309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网 址网 址 http:/ 2014年第一期 (总第4期) 人才聚 事业兴 人才聚 事业兴 化学化工学院 陈洪渊,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11984年为德国Mainz大学访问。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后

4、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成员、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科、学部评委;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与质量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测试协会与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近年来,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与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飞速发展与人才的汇聚与快速成长密不可分。而这之中,倾注着陈洪渊院士引进与培养年轻人才的辛勤汗水与不懈的努力。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与基础。十多年前南大分析化学学科正值人才青黄不接的危机,陈院士四

5、处奔波,求贤若渴,聘请英才。从国外著名高校引进4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为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陈洪渊教授对新引进的人才不仅从校、院为他们竭力争取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内当时总体科研条件还比较差、科研经费也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陈老师作为分析化学学科的带头人将他自己的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刚引进的年轻教授,并先让出自已的学生充实他们的研究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在南京大学开展工作;随后再将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优先分给这些新引进的教师。这种从人力和物力上均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再从精神上的勉励和关心,大大激发了他们满怀信心地在南京大学这块沃土上快速成长。此外,通过引进具有不同学科背景

6、的人才,加强交叉学科的综合优势,建立了一支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等相互交叉与渗透、业务素质好、锐意创新、学术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 记陈洪渊院士倾心培育分析化学学科人才的引进与成长 陈洪渊 院士陈洪渊 院士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 南大人才 | 20141 封面报道 | 01 梯队,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创新活力和团结协作的以中青年教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2005年该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 随着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陈老师又积极利用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契机,积极引进海外杰出科学家,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分析化学研究与创新平台

7、。陈老师与每一位引进悉心交谈,了解他们的详细想法与可能遭遇的具体困难,并积极与学校沟通,为他们解决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场地等各种具体问题,从而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铺平了成功的道路。近二年来,陈老师作为联系人成功引进了国家中组部一名、青年二名,这名引进的在国际上很有声望, 他来南大以后又很快地从国内外招来数名博后, 迅速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大大增强了学科及国重实验室的人才规模,拓展了学术研究方向与学术交流环境。多年来,他不仅关心本专业人才的引进, 还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极力为本院和本校从国外的人才引进做出各种努力。 今年, 我院有5名青年千人要到北京答辩,他为此专门陪同赴京,在旅馆再次逐一听他们

8、讲解,帮助进一步修改ppt, 还当夜特地陪他们去答辩会场熟悉情况,使他们更沉着更有信心应对,结果这5名候选人最后全部中选。 陈老师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培育与提携。每次对于参加答辩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特聘”、“青年”等候选人,陈老师不辞辛劳、悉心指导,从幻灯片的制作到演讲过程的细节,逐一悉心教诲、反复修改。在陈院士的悉心指导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学科及国家重实验室有特聘教授2人,“”1人,“青年”2人;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各个研究方向的人员配备更趋合理。在他的

9、不懈努力和真诚感召下,聚土成塔。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从一度人才匮乏发展到如今的人才济济,事业蒸蒸日上,前程似锦。作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奠基人和创建者,继续担任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他为实验室的发展仍兢兢业业规划着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的发展继续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由他亲手题写的“厚德载物、励学敦行、志存高远、锐意创新”之一实验室的理念也正引领着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攀登着新的科学高峰。 南大人才 | 20141 封面报道 | 02 我校新增我校新增5 5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李思佳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发布了“万人计划”第一批领军人才层

10、次部分入选名单。我校张荣、陆延青、徐小跃、王守仁、王牧5位教师入选。其中,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荣教授、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陆延青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系徐小跃教授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外国语学院王守仁教授入选“教学名师”,物理学院王牧教授入选“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据悉,“万人计划”又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并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该计划于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国家将为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经费、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万人计划”共包括3个层次、7大类人才。其中,第一

11、层次为“杰出人才”,计划遴选100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 的 人 才 ; 第 二 层 次 为“领 军 人才”,计划遴选8000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5类;第三层次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遴选2000名,主要针对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截至目前,国家已公布第一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共819人,包括第一层次“杰出人才”6人,第二层次“领军人才”中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72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2人、“哲 学 社 会 科 学 领 军 人 才”93人、“教学名师”101

12、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96人,第三层次“青年拔尖人才”199人。 此前,我校已有李爱民、鹿化煜两 位 教 师 入 选“科 技 创 新 领 军 人才”,卢明辉、孙国柱、万青、潘丙才四位教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至此,我校共有11位教师入选第一批“万人计划”,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南大人才 | 20141 本期要闻 | 03 我校“外专千人”引进取得突破我校“外专千人”引进取得突破 李思佳 近日,从国家外专局传来喜讯,我校引进的两位外籍教师入选“”第四批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又称“外专”),实现了我校在该项目上的零突破。 此次我校入选的两位外籍教师分别是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引进的乌尼曼博士和

1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埃德蒙博士。 乌尼曼博士(Bernd WUENNEMANN)是德国人,柏林自由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曾任柏林自由大学亚洲生态动力中心副主任。他是国际知名的湖泊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研究专家,在重建气候和非气候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如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 国 际 影 响 力。2008 年 9 月,在 德 意 志 学 术 交 流 中 心(DAAD)和南京大学的合作项目支持下,他曾来中国全职工作三年,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受聘于我校期间,他努力工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曾获2011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友谊奖。 埃

14、德蒙博士(Ion Cristian Edmond TURCU)是英国人,出生于罗马尼亚,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卢瑟福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他在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二十多年间,在材料科学的多个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激光系统工程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材料超快过程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和领军人物,发表包括Nature Physics, PRL, APL等130余篇学术论文,拥有大量国际专利技术。2012年开始,埃德蒙博士担任南京大学-约克大学自旋电子联合研究中心科学顾问,并与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 ,已取得一些科研成果。 南大人才 | 20141 本期要闻 |

15、 04 埃德蒙 博士 埃德蒙 博士 乌尼曼 博士乌尼曼 博士 记重症医学专家李维勤教授记重症医学专家李维勤教授 医学院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多年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在著名医学家黎介寿院士的指导下,李维勤同志及其团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治疗取得重大突破,迄今,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2000余例,病死率从过去的20%下降到5.0%,是目前全国收治转诊病人最多、疗效最好的治疗中心,病人转诊自全国26个省市的各级医院。近年成功救治十多名外地SOS飞机转诊的危重病人,其中成功救治黑龙江佳木斯和湖南长沙病人被媒体和网络广泛报道,在社会和业内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关成果获得2006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南京大学金陵医院胰腺炎中心经过多年建设,成为我国转诊病人最多、疗效最好的中心,成为江苏省卫生领域的一张名片。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李维勤教授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多次圆满完成军委保健局和军队指战员的医疗保健任务,受军委保健局和部队的表扬。他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技术深受全国各地病人的信赖,病人在网络上留下了200多封感人至深的感谢信和好评(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