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8598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0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读天机,心系沃土 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 黎琮炜,孔毅民 (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 气象影视在开展科普工作时,往往面对着广泛的服务群体和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其中,农村群体由于受灾害防御体系相对薄弱,防灾避险知识相对缺乏,生产生活受气象因素制约较大等影响,所以农村群体对气象影视在防灾避险和科普方面的工作,有着更加迫切的服务需求。如何为农村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帮助农村群体有效防灾避险,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农村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气象服务,让农村群体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气象影视服务面临的 2 个问题。本文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就气象影视如何针对农村

2、群体提供气象服务提出了几点工作设想,以提升气象影视为农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工作设想分为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平台、改进服务工作、尝试新的服务方式等四个方面,主要思路为挖掘节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整合播出平台,提供立体化的无缝对接服务;打造节目优势品牌;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首先,提升服务质量包括通过挖掘节目资源,使用更多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到达率;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整合并利用外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资源,增加节目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加强视音频影像资料共享资料,加强资料动态更新,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

3、。其次,优化服务平台包括整合全区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平台,把为农服务常态化;利用“集中制做,末端分发” ,确保服务契合实际需求;开发数字电视网点播平台;利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体现“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第三,改进服务工作包括通过加强服务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趋利避害;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的功能性和针对性;加强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程度,让服务更加直观具体。第四,尝试新的服务方式包括利用新媒体,实现“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与气象 121 短信平台结合,主动提供服务;利用气象信息员网络,强化针对农村群体的科普工作,以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 关键词:气象影视 为农服务 整合拓展 【投投

4、 S16 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分会场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分会场】 2011 年 4 月 8 日,广西区气象局与区农业厅,共同举行了天气对春季农业生产影响分析会商会,在思想火花碰撞中,气象与农业两个领域高度融合,为春播春种生产出谋划策,产生“1+12”的增值效应。 4 月 29 日,为了进一步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各项工作,广西气象局制定并印发了2011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就广西气象影视而言,在为农服务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节目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播出平台,打造优势品牌;尝试新方法,服务新农村等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服务能力,帮助农民有效化解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5、使气象信息和气象服务成为农民趋利避害的工具, 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 挖掘节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1.1 充分挖掘节目资源,提高信息利用率和到达率 广西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其中包括:农业气象情报、粮食产量预报、重大农业病虫害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农业气候区划、农用天气预报等业务服务领域, 以及以蔗糖等优势产业为代表的大宗农作物面积提取与估算、 长势动态监测、灾害监测和产量预测等。全区各县、市主要农作物(早稻、晚稻、甘蔗、玉米、荔枝、龙眼、香蕉、芒果)发育进程、病虫害防御重点、天气实况及对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未来一周天气趋势、生产建议等。同时,农业气象服务产

6、品除了在全年各时段固定发布外,还会根据服务需要增加发布频次和提供服务。由于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较高普适性,参考价值大,所以我们可以把适合向社会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结合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和科普知识,制作成电视气象节目播出。针对农村群体,通过充分挖掘节目资源,就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到达率,从而做好气象影视服务工作。 1.2 与涉农部门合作,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 纵观农、林、水、国土等涉农部门,气象部门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拥有电视气象节目这个独一无二的服务平台。 气象影视想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不能单单依靠气象部门自己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更应该加强与农、林、水、国土等涉农部门的交流,

7、以合作共享的方式, 开放电视气象节目这个平台, 整合并利用外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资源,从而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涉农部门的专家参与节目制作,针对各项农事生产活动,结合天气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甚至还可以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进行实地座谈、互动示范。 1.3 加强视音频影像资料共享,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 说到与涉农部门合作共享, 我们不应停留在单纯的数据共享阶段, 对于视音频影像资料,也可以添加到共享表单上。通过广西气象影视的“集中制做,末端分发”系统,可以收集到全区各地关于农业农情的图片、视频、语音资料

8、,建立数据库与涉农部门进行资源共享,同时涉农部门的视音频影像资料也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 充实电视气象节目的素材。 另一方面,通过对视音频影像资料的动态更新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服务重心,让服务契合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 2 整合播出平台,提供立体化的无缝对接服务 由于受到文化素质、生活环境和习惯等等因素制约,农村群体对于电视媒体的接受度和忠诚度,要远远高于报纸、广播、互联网络等等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声画同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直观具体的电视节目,在农村拥有更广大的受众,这就要求我们以电视媒介为主要阵地,整合播出平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2.1 整合全区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平台,把

9、为农服务常态化 目前广西电视气象节目的播出平台有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广西卫视、中国天气网广西站覆盖了全国范围;广西公共、综艺、都市和国际频道等省级频道,每天都有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全区 14 个地级市电视台也有出主持人的电视气象节目;中国气象频道覆盖了全广西超过 280 万的数字电视用户。 强大的发布渠道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信息到达率,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有效。通过整合全区气象节目播出平台,以公共气象业务系统及基本业务产品为依托,针对农村收视群体特有的收视时段、收视习惯和偏好等特殊需求,对现有电视气象节目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 制作为农服务节目,固定时间、

10、频次和频道播出,我们就能把为农服务工作常态化。 2.2 利用“集中制做,末端分发” ,确保服务契合实际需求 利用 “集中制做, 末端分发” , 一方面可以对全区统一发布预警预报、 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为防灾减灾和农事生产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 可以帮助不同地区、 不同服务需求的农村受众,最快最便捷的接触服务信息,直接产生服务效果。例如每年的 3 月是插秧播种的大忙时节,通过“集中制作,末端分发” ,可以根据各个地市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当地农业生产进度给出相应的农事建议,从而通过节目的差异化,提高气象服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通过“集中制做,末端分发”还可以实现气象可视产品的快速采集

11、和传输,以及气象事件现场的视频情报快速收集和传输。 这些可视化产品除了丰富节目内容, 还可以让节目编导更好的掌握各地农业生产进度,以“自下而上” , “自前线到后方”的制作方式,使电视气象节目的服务更加切合实际需求。 2.3 开发数字电视网点播平台 在数字电视网中的点播平台,增加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对接气象指导网中已经成熟的,可以对外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农业气象旬(月)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等等。这样农村收视人群就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在一天当中的任意时段,自由点播了解相关信息。 2.4 利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体现“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 目前中国气象频道的广西本地插播节目,从每天早

12、上 6:56 到晚上 10:56,在每个小时的第 26 分钟和第 56 分钟播出,全天播出频次高达 33 次。通过广西本地插播节目,观众可以了解到广西当地各种最新的气象信息,包括区域天气预报、广西主要城市、广西主要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天气预报、城市气象生活指数预报等等。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中,开辟为农服务栏目,可以加强服务时效性,充分发挥气象专业频道快捷有效的服务优势,提升气象信息在广西各地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到达率,并且体现气象服务“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 3 打造节目优势品牌 近年来,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在丰富为农服务产品、创新为农服务手段、拓展为农服务渠道、延伸为农服务链条等方面付出了艰苦的

13、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些服务产品离农民朋友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节目制作, 针对农村群体的收视习惯,打造优势品牌,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3.1 加强服务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趋利避害 天气预报是农民朋友对气象服务的第一需求,但仅仅让农村群体知道阴晴冷暖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在服务深度和个性化方面对天气预报信息进行加工,结合为农服务产品,抓住天气和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 针对不同作物对天气的不同需求, 帮助农民朋友科学安排生产,规避自然风险,获得更好收益。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改进为农服务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3.2 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的功能性和针对性

14、广西南北的地理特征各有差异,气象要素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各地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电视气象节目必须针对某个服务点,成系列的制作播出,在整体上对全区各地的为农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节目对各地的服务指导。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群体的知识结构,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为农服务的功能性和针对性,把电视节目中的气象和农业专业术语, “翻译”成农民朋友自己的语言,让他们想看,爱看。 3.3 加强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程度,让服务更加直观具体 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拥有着丰富的服务产品,通过提高每个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就可以使服务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通过看懂讲透每项气象数据

15、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同含义, 就能充分开发每个数据的功用,提高气象数据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提升节目的为农服务水平。在另一方面,电视和其他媒介相比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声画同步的特性。为此电视气象节目应充分利用电视传媒的优势, 加强服务产品的可视化功能, 就可以更直观地指导农民朋友开展各项农事活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 气象影视作为气象公共服务必可不少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偏安一隅,在做好日常电视气象节目的同时,应该更多的通过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各界合作,谋求生存与发展。 在 2008 年, 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和省内知名农资企

16、业合作,在广西境内所有的 1.4 万多个自然村挂设两万块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牌。宣传牌针对广西易发的气象灾害,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相应的防御措施。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牌进万村活动做法简单,服务效果明显,有力补充了电视气象节目以外的服务空白,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气象影视可以结合新媒体、气象 121 短信平台、气象信息员等三个方面做出尝试,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工作。 4.1 利用新媒体,实现“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如果说气象频道可以实现气象服务“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那么通过以便携移动设备为终端、互联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我们可以向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区域提供气象影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构建立体全面的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在农村的日益普及, 农民朋友不用守在电视机前,而是在田间地头就能收到服务信息。 4.2 与气象 121 短信平台结合,主动提供服务 在出现重大天气过程或者灾害性天气时,气象影视还可以借助气象 121 短信平台向农村群体发布短信提示,列出节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提醒农民朋友主动收看最新的预警预报信息,有效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