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8485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书言出品】卷一法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喜出品必属精品,加油奋斗1法理学讲义(卷一背诵版)PS:主打白斌+杜洪波+高晖云一般答题技巧一般答题技巧含含“法理三言法理三言”得分法得分法:一、【特别提示】在法律问题的讨论中,任何时候都会涉及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一、【特别提示】在法律问题的讨论中,任何时候都会涉及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判断】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不涉及法的价值评价。(错误)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正确)法律人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没有自己的价值立场。(错误)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错误)二、反对绝对化的表述,赞成相

2、对化的表述。二、反对绝对化的表述,赞成相对化的表述。A A、世界是相对的世界。世界是相对的世界。1、绝对判断一般是错误判断绝对判断一般是错误判断。即出现“只要就;任何;都是;总是”“绝对”“一定”、“完全”、“全部都” 、“任何都必定”等等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2.相对化表述的标志相对化表述的标志:“不一定”、“可能”、“或许”“不完全”、“之一”【注意】表述中存在“一定的”、“一定程度的”,该选项必然正确。选项必然正确。【例外情况】【例外情况】“一定的一定的”无法限定全句,只能限定整句话的某个部分。无法限定全句,只能限定整句话的某个部分。【判断】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正确)【判断】法

3、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正确)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正确)三、在表述中出现“需要处理好 A 和 B 的关系”的字样,必然正确。B B、世界是对立统一的世界。世界是对立统一的世界。即,完全割裂或完全等同的判断,一般是错误判断。即出现“A 就是 B,A 与 B 完全、A 与 B 无关” 等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同理,A 与 B“既区别又联系”之类的说法,则必然是正确的。因此,其他诸如“兼顾、协调、循环” 等词汇,往往是正确答案。【真题】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

4、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 5 年时间里,女儿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传贵重物品若干,女儿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儿子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大部分村民也指责姚某的女儿无理取闹。可见,中国法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正确)四、我国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立法和解释都是好的,不可能违背平等、正义、自由等原则。【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5、。四喜出品必属精品,加油奋斗2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错误)五五 C C、世界是多维的世界世界是多维的世界。世界上一般不存在一因一果的关系。线性推理往往是错误选项;同时,出现“A,因此 B”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出现“A,但是 B”的选项一般是正确的。四喜出品必属精品,加油奋斗3一、法的法的概概念与本质念与本质(实证不道德,道德不实证)(实证不道德,道德不实证)概念争议焦点法与道德之间是否具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立场类型实证(实然):与道德无必然联系,是分离的权威制定是法概念的首要要素分析法学派(代表人物:奥斯丁、哈特、凯尔森)社会实效是法概念的首要要素社会法学派 法社会学

6、(代表人物:庞德)法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霍姆斯)权威制定、社会实效均是法概念的必要要素法与道德本质上不存在必然联系,严格区分“法律实际上是什么”和“法律应当是什么”,恶法亦法恶法亦法非实证(应然):必然联系内容正确性是法的唯一定义要素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第三条道路: 内容正确性+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综合学派(代表人物: 阿列克西)法与道德相互联接恶法非法恶法非法共同点实在法(国法)都是法,现行有效的法本质国家性(正式性官方性)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的确定的行为规范;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形成方式: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实施方式:国家强制

7、力保证实施表现形式:国家的官方文件的规范性表现阶级性统治阶级意志体现共同意志,整体意志。不是个别意志简单相加,表面具有公共性和中立性也考虑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或要求物质制大多数法学家认为,法的内容受一定社会存在制约马克思进一步认为:最终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客观性)马克思说:“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表现形式(国法)成文法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成文法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法判例法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法其他的法其他执行国家职能的法,例:教会法【判断】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错误)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在概念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正

8、确)【注意】并非所有法都具有阶级性;并非所有法都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注意】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共同意志,而非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判断】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错误)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错误)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错误)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错误)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错误)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错误)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想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想1.1.相互

9、联系的观点(独立都是相对独立,不是绝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观点(独立都是相对独立,不是绝对独立)【判断】法律论证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没有关系。(错误)【判断】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错误)【判断】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错误)2.2.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判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

10、赖、互为前提和基础。(错误)【判断】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正确)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正确)3.3.相互配合的观点(法律需要其他手段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配合)相互配合的观点(法律需要其他手段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配合)【判断】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正确)【判断】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正确)四喜出品必属精品,加油奋斗4【判断】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错误)4.作用与反作

11、用的观点作用与反作用的观点(相互影响相互影响,但影响不必定是直接的但影响不必定是直接的)【判断】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正确)【判断】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错误)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正确)【判断】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错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错误)二二. .1 1、法与道德的古今之辩法与道德的古今之辩古代近现代更多强调道德在社会调控中的首要或主要地位,对法的强调也更多在其惩治功能上。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突出作用, 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上与道德的重合程度极高,有时甚至浑然一

12、体。注意二者重合的限度, 倾向于只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判断】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正确)【判断】在历史上,法与道德之间要么是浑然一体的,要么是绝然分离的 。(错误)【判断】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错误)【判断】古代立法者倾向于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分开。(错误)2 2. .法与道德的法与道德的联系联系在发生学上,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且在发生发展中有相互转化 共同性在形式归属上,都属社会规范,都具有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在内容上,都蕴涵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总体精神和内容相互重叠渗透在功能上,都是

13、社会调控手段,以维护和实现一定社会秩序和正义为使命在发展水平上,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在发展水平上互为标志和说明 联系本质上有无联系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主张“恶法亦法”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与道德有必然联系,主张“恶法非法” 。内容上有无联系内容上相互渗透。大多数近现代法学家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功能上有无联系“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乃政教之用”3 3、区别区别法道德生成方式建构性非建构性行为标准确定性: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模糊性:笼统、原则,模糊,易生歧意存在形态一元性:统一性和普适性多元性:多元、多层次性调整方式侧重外在行为关注内在动机运作机制程序性非程序性强制方

14、式外在强制: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内在强制:主要凭靠内在良知认同和责难解决方式可诉性不具有可诉性【判断】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正确) 【判断】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正确) 【判断】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错误)【判断】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正确)(二)法的法的特特征征(一)效力的普遍性【秘钥】只要是法/规范性法文件,都具有普遍性。【判断】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正确)【判断】最高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

15、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错误)可诉性可诉性判断标志:1.有诉讼和仲裁;2.有争议解决;3.权利救济。【判断】关于法定继承,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七条第三款规定,“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丧失继承权。甲作为法定继承人,被乙告上法庭,声称甲虐待被继承人,不应享有继承权。本案审理法官查明甲虐待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依法驳回乙的诉讼请求。本案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正确

16、)四喜出品必属精品,加油奋斗5规范性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针对一般人设定行为模式。1.调整对象:人的意志行为(1)调整对象只能是“行为”法谚:法律不问思想(作为和不作为)(2)只能是“意志行为”法谚:法律不强人所难2.属于社会规范(1)只调整参与到社会关系中的行为法谚:法律不问琐碎 之事(2)社会规范与自然规范不同:自然规范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规范属于自然规范;但技术规范一旦被吸收到法律中,则称为“技术法规” 。国家意志性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 社会规范1.制定即立法2.认可明示认可:将其他规范直接规定为法律默示认可: 不规定其他规范的内容, 但规定参照。如“依照习惯、依照国家政策”等。普遍性1.普遍有效性: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主要理解) 也存在例外。2.普遍平等对待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排除合理差别。同等情况同等对待3.普遍一致性:法的内容始终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势4、反复适用性(生效期内)国家强制性1.任何规范都有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