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8446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库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 2.透射波 3.滑行波 4.折射波 5.波前 6.射线 7.均匀介质 8.层状介质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 15. 频率域 16. 褶积 17. 离散褶积 18. 互相关 19. 自相关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 23. 频率 24.炮检距 25.偏移距 26.观测系统 27.有效波 28.干扰波 29.规则干扰波 30.随机干扰波 31.多次波 32.空间假频 33.有效波和干扰波 34.面波 35.地震组合法 3

2、6.震源组合 37.面积组合 38.不等灵敏度组合 39多次覆盖 40动校正 41倾角校正 42倾角时差 43正常时差 44全程多次波 45平均速度 46叠加速度 47均方根速度 48等效速度 49层速度 50. 真倾角 51. 视倾角 52. 分辨率 53横向分辨率 54纵向分辨率 55偏移 56.构造等值线图 57.地震标准层 58.断面波 59.水平切片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_所发生的_或_的变化,就叫做_形变.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_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这种物体称为_.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的

3、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形变.也产生_形变. 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形变或_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压力等外界条件.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_和_. 6. 一个谐振动是由_、 _和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个量, 振动波形都会发生改变. 7. 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在频率域, 则用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8. 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_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称为_. 9.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等

4、于滤波器的_和_的褶积. 10. 理想低通滤波器,适用无_干扰,而_干扰较严重的地区. 11. 如果反射波的频谱 S(f)和干扰波的频谱 N(f)是_的即当 S(f) 0 时, 则 N(f)=0; 当 S(f)=0 时则_,这时可采用频率滤波的方法.要求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H(f), 在_的频谱分布区为 1,而在_的分布区为零.即:X(t)X(f)=S(f)+N(f),X(f)=X(f)H(f)=S(f). 12.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和_两大类. 13.炮点和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炮点和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 14.地震勘探中,一般在用炮井时,炸药埋藏应

5、在潜水面_,尽量避开_,以保证能量损失小些. 15.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_构成走向;联络线应_构造起向. 16.野外队施工,可一般要进行工区踏勘, _调查,_调查和野外_. 17.野外记录中最常见的规则干扰波为_.由于其衰减很快,所以一般采用_距或采用_来压制. 18.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将_转变为_. 19.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_测线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_. 20. 地震波在石油中传播速度为_M/S 至_M/S;在石灰岩中传播速度为_M/S 至_M/S. 21. 地震波的速度与孔隙度成_;同种性质的岩石,孔隙度越大地震波速度越_反之则越_. 22.描述地震波

6、速度与岩石孔隙度经验公式是_平均方程.公式为1/V=(1-)/Vm+/Vl.式中 V 是_Vl 是孔隙中_是岩石_. 23.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与岩石的孔隙度成_比例;与岩石的密度成_. 24. 岩石孔隙中充满水的时的速度_充满油时的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_充满气时的速度. 25.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_而增大, 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_. 26. 岩石年代越老, 其速度越_,反之则_. 27. 在速度谱上拾取的速度是_在时一深转换尺上读取的速度是_. 28. 分析叠加速度谱拾取_速度, 主要的是便于_和水平叠加. 29. 用 VSP 测井能得到的速度资料包括_和_资料. 30. 一般进行时

7、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 31 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 32. 当反射界面有倾角时, 记录点与_位置有偏移,_的大与反射界面的_及_有关. 33. 反射界面埋藏越深,记录点与反射点偏移越_,界面倾角越大,移越_. 34. 地震时间剖面分为两大类,一为_时间剖面,一为_时间剖面. 35. 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断层表现为“层断_不断“,因为_波产生. 36经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_点位置,就构成了该测线的_时间剖面. 三、 选择题三、 选择题 1. 连续介质中,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 A)V=

8、Vo(1+Z) B)V=Vo(1+Z) C)V=VoZ D)V=(1+2Z)Vo 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A)直线 B)曲射线 C)双曲线 D)抛物线 3. 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 A)最大路径传播 B)最小路径传播 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双曲线路径传播 4. 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7. 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

9、种表示叫做(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8.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9.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10.野外记录中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 ) A)直达波 B)有效波 C)透射波 11. 水平叠加能使( ). A)反射波能量增强 B)多次波能量增强 C)干扰波能量增强 D)面波能量增强 12. 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 ). A)绕射波 B)层间多次波 C)虚反射波 13. 动校正利用的速度为 A)平均速度 B)层速度 C) 叠加速度

10、D)均方根速度 14. 叠加速度( )均方根速度. A)大于或等于 B)小于 C)等于 15. 叠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必须进行( ). A)动校正 B)静校正 C)倾角校正 16. 平均速度把地层假设成为( ) A)均匀介质 B)连续介质 C)水平介质 17. 用初至波和续至波研究地层的速度,界面岩性含油气情况的测井称为( ) A)VSP测井 B)微地震测井 C)声速波井 18. 回转型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 A)一段凹反射同相轴 B)一个点 C)一段凸反射同相轴 D)一段直反射同相轴 19. 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叠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问题. A)叠加 B)偏移 C)干涉

11、 20. 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处理 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21. 在偏移归位中如偏移速度小于地震波速度,这时归位后,反射层深度变浅倾角变缓界面位置( ) A)向下倾方向位移 B)向上倾方向位置 C)不变 四、 简答题与计算题四、 简答题与计算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3. 什么是反射定律? 4. 什么是折射波的始点和盲区? 5. 什么是视速度? 6.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 7. 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 8 写出地震平面波传播中地震视波长与地震真波长的关系(图示注明变量含义) ,地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地

12、震速度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 9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10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1一个以=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 T*=40ms,视波长*=250m。试计算其视频率 f*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 200时,f*,*、k*、v*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2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 p 波、SH 波和 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3.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14. 均匀介质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特点? 15. 水平层状介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16 假设声波、 面波、 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 350、 700、 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7 如果法向入射波的振幅为 A0,试写出下述模型中第三个反射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地面的振幅值 A。模型中 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表示吸收系数。 h1 1 R1 h2 2 R2 h3 3 R3 18若脉冲 g1(t)的谱为 G1(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