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8298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我国电影影片技术质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我国影片技术质量 提高我国影片技术质量 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影片的需求。 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影片的需求。 八一电影制片厂 刘晓春 八一电影制片厂 刘晓春 引言: 引言: 从一九九年到二五年底,中国共拍摄影片两万六千三百多部。这是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在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国际论坛上给出的数字。赵实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体制性、结构性的变革和创新,其产业特征及发展趋势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一是电影发展模式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增长转变;二是二是电影管理体制从事业主导型向产业主导型转变;三是三是电影经营主体从单一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 四是四是电影市场逐步向开放竞争、 规范有序的现代市

2、场格局转变;五是五是电影科技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体系转变。 百年拍片两万,中国电影质量亟待提高!中国电影拷贝技术质量跟世界上一些电影大国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客观现实,经过几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目前这种差距在逐渐缩短,但在数字电影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缩短这个差距对我国电影制作业 (特别是以传统胶片拷贝生产为主的制作领域) 来讲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数字电影拷贝快速分割胶片拷贝市场份额的今天,如何站稳市场、守住市场、巩固市场,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 身为我国以传统胶片拷贝生产为主的电影后期制作部门,更应该有非常强烈的紧迫意识。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要想提高我国电影技术质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3、一、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体提高影片技术质量的最基本保障 一、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体提高影片技术质量的最基本保障 当今在人才培养中普遍用到的一个名词,那就是职业操手们的职业精神。电影技术质量的提高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电影技术队伍的职业操手们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 是超越物欲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虽然职业有别,但责任无异,为承担责任而自觉地奉献或放弃生命无异。一旦具备职业精神,无论工作岗位是高端还是渺小,无论工作是简单还是复杂,员工的工作主动性都会大大提高,都会多一些办法,少一些借口,多一些应对,少一些应付

4、,都会不折不扣地按操作规程工作,工作绩效也会大有改观。 “许三多”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有些人认为“许三多”一根筋,也许是吧,但最后成功的正是这个一根筋,这话再次证明了“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安迪葛洛夫的名言。 电影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电影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才问题是事关电影事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电影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电影拥有一支门类齐全、分工明确的电影专业人才队伍分不开的。但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电影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诸如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成长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与完善等。当前电影

5、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一是缺乏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知晓电影市场规律,了解电影特点, 懂市场、 会经营的管理人才紧缺。 二是二是缺乏推动电影行业科技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三是紧缺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四是四是缺乏对外传播经营人才。 2从中国电影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注重艺术素质向艺术与市场并重的人才队伍转变一是从注重艺术素质向艺术与市场并重的人才队伍转变。中国电影长期的观念是重艺术、轻市场。“观众看电影为休闲、创作者拍电影为艺术”,它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创作者

6、和观众面对电影时的不同诉求,正是这种诉求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国电影的弱势局面。中国电影的持续繁荣需要一大批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人才,现有的创作人员尤其需要转变观念, 转变为能够兼容社会共性和个人风格的新型人才,争取艺术与商业的双赢。 二是以注重单一专业型队伍向适应高科技环境的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二是以注重单一专业型队伍向适应高科技环境的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当前我国电影正经历着一场数字革命,数字技术不仅给电影的质量带来了飞跃,而且对于变革电影语言、制作手段、流通方式、经营和消费观念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科技是提升电影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电影的出路。当前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数字电影

7、拍摄、制作设备,但这些设备并没有有效地转变为电影生产力。高科技进入电影产业,硬件采购比较容易,而培育能够有效使用硬件并形成生产力的人才比较难。难点在于我国电影的人才结构,懂技术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不懂技术。中国电影急需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适应高科技环境的学科综合型人才。 三是以传统胶片生产为主的电影专业制作人才队伍,向数字 DI 制作领域转型三是以传统胶片生产为主的电影专业制作人才队伍,向数字 DI 制作领域转型。现代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成份越来越大了, 数字 DI 已经成为当今电影后期制作的主流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了。然而,目前国内所有洗印部门,从事传统胶片制作的专业技术

8、人员不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 (尤其是配光员) , 绝大多数不具备去从事 DI 工作的能力,目前国内所有从事 DI 工作的人员,均不是由传统工艺3配光员转型过来的,都是从计算机及美术等专业招聘来的新人,他们有着很好的计算机基础和美术基础,但他们缺少的是,对电影胶片影像和数字影像特征的把握,对胶片影像如何在数字中间片(DI)中的完美体现等方面,缺少电影影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致使一些影片在部分镜头采用 DI 系统制作输出的胶片, 很难与原始拍摄的底片完美地衔接,给后期制作(尤其是配光)带来了很大困难,密度、色调、质感、清晰度等技术指标都很难达到影像的技术质量要求,目前这种现象在电影

9、后期中会经常出现,使得在最终的技术审查中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加快数字中间片推进的同时一定要加快培养一批,既有非常好的计算机和美术基础,又具备传统胶片制作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由他们来实现数字影像和胶片影像的完美结合,这样我国的后期制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四是以注重本土化队伍培养向懂传播、会管理、精通外语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转变四是以注重本土化队伍培养向懂传播、会管理、精通外语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转变。中国电影一直重视加强电影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开放竞争中,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电影在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过程中,迈上了国际化发展的轨道,中国电影已经成为重要

10、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传统本土化的人才队伍已经很难满足电影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懂国际传播业务、会经营管理以及精通外语的优秀人才成为电影人才市场需求重点之一。 加快电影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电影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人身上,青年人富有创造激情和创新精神,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实战能力。当前电影界必须高度重视电影技术领域人才匮乏、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营造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4推动中国电影持续繁荣发展。 二、 抓

11、好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影片技术质量的基础 二、 抓好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影片技术质量的基础 在建筑业有句名言:基础不牢,必将地动山摇基础不牢,必将地动山摇。这句话用在电影制作的全过程中也不为过。 这里以传统感光载体胶片后期制作为例, 阐述一下如何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1、 首先,在一部电影开机前:首先,在一部电影开机前:一定要做好各种应做的基础工作,如胶片的实验、摄影机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照明器材的选用、拍摄环境电力系统的情况、拍摄环境的实地勘察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拍摄出的影片技术质量,准备工作做得好就可以避免在拍摄阶段容易出现的胶片脏、闪、虚、伤、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现象,确保底片化学质量和

12、物理质量的提高。 2、 其次,在冲底印样阶段其次,在冲底印样阶段: a) 冲底冲底:一定要严格按照柯达工艺执行,在冲洗底片之前要对洗片机做严格细致的技术检查和测试, 对设备的每个环节的关键部件要由专业的技师严格检查, 在设备不存在任何问题和隐患的前提下, 对化学药液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 LAD 的各项技术指标要严格按照柯达标准来执行, 这点非常重要。 洗片大厅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和温湿度标准, 这点在整个洗印加工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 确保底片的安全是电影洗印工艺中的重中之重, 冲底是胶片进入洗印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对冲出的底片要精心管理,每个动用底片的工作环节都要倍加注意, 对待底片像爱护自己的

13、眼睛那样一点不为过。 b) 整理整理:我们知道在洗印动用底片的环节非常多,因此,每个环节都要非常精心地对待底片, 倒片台是整理过程中必用的设备, 倒片台对底片的潜5在危害也许是很多洗印部门不太注重的问题,如:倒片速度、绕片松紧、环境的温湿度、 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等。 底片用倒片台最好采用具有恒张力控制系统的倒片台。 c) 剪小拷贝剪小拷贝:这个环节是动用底片非常最多的环节,每个镜头都要剪出 12格换面做为配光之用,我们称之为小拷贝,因此,底剪在剪小拷贝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切忌违规操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底剪工作间一定要控制好温湿度。 d) 配光配光:如果采用大底片直接配光,一

14、定要注意配光机工作间的环境卫生和温湿度, 配光机不易用电动倒片, 如果是电动倒片系统一定要控制好倒片速度和张力, 配光前由整备人员和配光员要对配光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对片路中所有接触底片的部位(片路中的滑轮、导轮、 片窗、 片盘等)都要严格检查, 确保安全无误时方可将大底片上配光机配光。 注意在配光时无关人员严禁穿梭配光工作间,对参与配光人员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好工作服)。 配光员在操作倒片时切忌不要反复来回快速前进或后退底片,那样会造成底片的划伤。 e) 印片印片:这个环节是造成底片事故最多的环节。印片机任何一部分有故障都会直接导致底片的损伤, 所以印片员的责任非常重大, 他们的责任

15、心必须非常强, 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底片事故的发生。 在印片前一定要由非常专业的设备检修人员对设备各个部件进行严格的技术检测, 对片道及片道中所有导轮、收供片系统及张力、机速、声画片窗、片门、湿印时干燥系统、片芯等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时方可交付使用。印片时操作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装片一定要细致, 开机前要反6复检查(核对印片条件、检查片基和乳剂面及片路是否装对)准确无误时方可开机。这里需要特别提示一下:底片的张力收片端不要超过 350g,供片端不易大于 650g。倒片台倒片张力不易超过 650g。转速不易过高,底片倒片台应采用具有恒定张力的倒片台, 在倒片过程中不要突

16、然停止又突然启动,否则会造成底片拉伤及划伤。 f) 洁片洁片:这个环节容易造成底片轻微划伤及不干造成的粘连。因此,洁片前要严格检查设备干燥系统和片路系统, 及时更换擦片轮和过滤芯等。 如果洁片药液水分含量过高会造成不干或水迹残留底片上。 因此, 要按操作说明及时更换脱水剂。 及时检查干燥用的风刀确保风刀内干燥风均匀, 不至于在底片上有药液残留的痕迹。由于,这个环节使用的是有毒药液,因此做好防护尤为重要, 做好工作间的通风系统, 工作时设备与人最好分离,将设备封闭起来有利于防止有害挥发气体对人的伤害。 由于四氯乙烯挥发的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所以排风系统出口应口向下,不要向上。 g) 胶转磁:胶转磁:这个环节是目前电影后期制作不可缺少的,由于胶转磁工作很多不是由洗印部门自行完成的,大多是由洗印部门以外的制作部门来完成,因此对底片的安全控制很难,但是这里也要做一下提示,在胶转磁过程中整个的操作规程跟印片环节基本一致,容易造成的底片事故就是划伤, 目前具有胶转磁的制作部门也很重视对底片的防护, 我们洗印部门在送胶转磁前, 做好按照胶转磁的需求将底片倒好, 这样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