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458240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年第 7 卷第 7 期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 (2014 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通讯作者 : 王文 E-mail : 前言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 ,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为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导下,2009 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有关临床、预防、社区防治专家编制了 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

2、指南 (简称指南) 。随后开展“燎原计划” ,积极宣传推广指南,免费发放指南 10 余万册,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受到基层欢迎,对基层高血压防治起到指导作用。为进一步总结经验,适应高血压基层管理的新需求,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基层卫生司的支持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于 2013 年 10 月启动了指南的修订,更名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 。经专家讨论,更新或强调的主要内容如下 : 加强血压测量,把高血压患者从人群中检测出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 鼓励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稳步推广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逐步代替水银血压计 ; 对高血压患者

3、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心血管危险度(低危、中危、高危)决定治疗措施,强调降压的同时,需干预其他危险因素 ;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血压达标的关键 ;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 ; 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有利于血压达标 ; 随访中根据血压是否达标决定随访频率 : 血压达标者每 3个月随访 1 次,未达标者每 2 4 周随访 1 次 ; 对公众、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 强调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指南修订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血压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

4、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经临床、管理、社区防治、公共卫生专家及部分社区医师多次讨论,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基层操作。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学会协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单位积极宣传推广指南 ; 媒体、企业和社会予以积极支持。希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认真学习和掌握指南,以将其用于高血压防治的实际工作中,指导和促进高血压防治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缺点,欢迎批评指正。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2014 年 10 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要点1. 定期测量血压,将人群中未知的高血压检测出来,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2. 规范测量血压

5、,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3. 因地制宜检查、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19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年第 7 卷第 7 期风险,根据总危险决定治疗时机和措施。4.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明确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5.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限盐、限酒、减轻体重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6. 五大类降压药物(CCB、 ACEI、 ARB、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及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选择,根据药物的强适应证选择使用。7. 对 2 级或 2 级以上高血压或高于目

6、标血压20/10 mmHg 的高危患者,可起始使用小剂量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8. 一般高血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140/90 mmHg。9. 血压达标的主要措施 : 尽量使用长效药物 ; 尽量使用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 ; 加强患者教育和随访管理 ; 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加量或加另一种药物) 。10. 随访中根据血压是否达标决定随访频率 : 血压达标者 3 个月随访 1 次,未达标者 2 4 周随访 1 次。11. 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推荐患者进行家庭血压测量。12. 对公众、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教育,改善降压治疗依从性。1 高血压的检出高血压的检出是

7、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三率” )的第一步 ;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但可以使患者发生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导致脑卒中或心肌梗死事件, 甚至死亡, 故俗称“无声杀手” ; 只有检出高血压,早期预防与治疗,才能保护心、 脑、 肾靶器官,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因此,高血压的检出非常重要。1.1 血压的测量21.1.1 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师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1.1.2 血压测量的规范(1)血压计的选择 : 因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积极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

8、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但近期仍可使用台式汞(水银)柱血压计。(2)血压测量方法 : 按照 2011 年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要求,规范地测量血压(附件 1) 。1.2 高血压的检出1.2.1 普通人群的高血压筛查(1)健康成年人每 2 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最好每年测量 1 次。(2)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性筛查 : 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或各类从业人员体检 ; 计划性的辖区内成人高血压普查或建立健康档案; 利用特定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 亦可利用公共场所放置的公益性血压计测量血压 ; 医疗机构对 35 岁以上患者实行首诊血压测量制度。1.2.2 易患人

9、群的高血压筛查 (1)易患人群包括 : 血压高值 收缩压 130 139 mmHg 和(或)舒张压 85 89 mmHg ;超重 体质指数(BMI)24 27.9 kg/m2) 或肥胖 (BMI28 kg/m2) ; 或腹型肥胖: 男性腰围90 cm(2.7 尺) ,女性腰围 85 cm(2.5 尺) ; 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 长期高盐膳食 ; 长期过量饮酒 每日饮白酒 100 ml(2 两) ; 年龄 55 岁。(2)易患人群一般要求每半年测量 1 次血压。(3)提倡家庭自测血压。(4)利用各种机会性筛查测量血压。1.3 初次血压升高的处理3 初次血压升高指第 1次发现血压达到高

10、血压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如重度升高 即收缩压 180 mmHg 和(或)舒张压 110 mmHg,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血压仍重度升高,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轻、中度升高 即收缩压 140 mmHg 而 18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 而 110 mmHg 者,建议 4 周内复测血压 2 次,均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20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年第 7 卷第 7 期则诊断为高血压 ; 复测血压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则增加血压测量次数(每 3 6 个月至少测 1次) ; 有条件者进行动

11、态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对上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及相应处理(详见有关治疗章节) 。2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2.1 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 140/90 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4。2.2 血压水平分级 18 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定义和分级见表 1。表 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级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120 139和(或)80 8

12、9 高血压 140和(或) 90 1 级高血压(轻度)140 159和(或)90 99 2 级高血压(中度)160 179和(或)100 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和 90注 :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 的级别为准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 1、2、 3 级高血压的诊断依据 : 目前,仍以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有条件者应同时积极采用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家庭血压 135/85 mmHg ; 动态血压白天 135/85 mmHg 或 24 小时平均值 130/80 mmHg 为高血压诊断

13、的阈值。2.3 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水平分层52.3.1 影响预后的因素 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 :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病。初诊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影响预后的因素可参考附件 2。各地在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基本”要求和“常规”要求两个档次(表 2) 。2.3.2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表 2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必做的基本检查项目) : 测量血压,分为

14、1、2、3 级 肥胖 :体质指数 28 kg/m2或腹型肥胖 :男性腰围 90 cm, 女性腰围 85 cm 年龄 : 男性 55 岁,女性 65 岁 正在吸烟 已知血脂异常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 55 岁、女性 65 岁以前 发病) 脑血管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心脏病(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重建,心力衰竭) 病史 周围血管病病史 肾脏病病史 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检查的常规项目及异常标准) : 空腹血糖 7.0 mmol/L 空腹血脂: TC5.7 mmol/L, LDL-C3.3 mmol/L, HDL-C 1.0 mmol/L,TG 1.7

15、mmol/L 血肌酐: 男性 115 mol/L(1.3 mg/dl) , 女性 107 mol/L(1.2 mg/dl) 尿蛋白 300 mg/24h 尿微量白蛋白 30 300 mg/24h,或白蛋白 / 肌酐 : 男性 22 mg/g (2.5 mg/mmol) ,女性 31 mg/g(3.5 mg/mmol) 心电图左室肥厚 眼底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 X 线胸片左室扩大 超声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 心脏超声左室肥厚 动脉僵硬度 PWV 12 m/s注 : TC : 血总胆固醇 ; LDL-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TG : 甘油三酯 ; PW

16、V : 脉搏波传导速度高危三层(表 3、4) 。低危、中危、高危分层的主要内容如下 :低危 : 1 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 : 2 级高血压 ; 1 级高血压并伴 1 2 个危险因素。高危 : 3 级高血压 ; 高血压 1 或 2 级伴 3 个危险因素 ; 高血压(任何级别)伴任何一项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血肌酐轻度增高) ; 高血压(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等) 。2.4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 10% 的高血压患者为继发性高血压。2.4.1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有慢性肾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