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考知识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8016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科常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科常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科常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科常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常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考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亚军老师总结 1 儿科常考知识点 第1节 绪论 1、围生期是指自胎龄满 28 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 7 足天内,围生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2、新生儿期是指自胎儿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 28 天内,此期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3、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出生后至满 1 周岁之前,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个高峰) 4、幼儿期是指 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之前,此期意外事故和营养性疾病较多见 5、学龄前期是指 3 周岁后到 6- 7 周岁入小学前,此期智能发育较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 6、

2、青春期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身高增长显著加速 第2节 生长发育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 体重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 3kg,生后前 3个月每月增长700- 800g, 4- 6个月每月增长500- 600g, 7- 12个月每月增长300- 400g。体重计算公式为:6 个月体重=初生时体重+月龄0.7;7- 12 个月体重=6+月龄0.25;2- 12 岁体重

3、=年龄2+8 3、 身高反映儿童远期营养状况,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 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1.5cm。一般 1 岁时达 75cm,2 岁时达87cm。2- 12 岁身高=年龄7+75 4、 头围是经眉弓上方、 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1 岁时达 46cm,2 岁时 48cm,5 岁时 50cm 5、 胸围出生时比头围小,1 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 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约为头围+年龄- 1cm) 6、 前囟闭合时间为 1- 1.5 岁,后囟一般于生后 6- 8 周闭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

4、ro“ 试用版本创建 罗亚军老师总结 2 7、 脊柱 3 个月出现颈曲,6 个月出现胸曲,12 个月出现腰曲 8、 通常用左手腕 X 片判断小儿骨骼发育年龄,2- 9 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小儿的岁数加 1 9、 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为: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第3节 儿童保健 1、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 1 岁内完成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三联针和麻疹减毒疫苗五中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 第4节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 生长发育所需为小儿所特有的能量消耗途径,1 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每千克需100kcal,以后可按每 3 岁减少 10kcal 推算 2、

5、 婴儿期平均需要量为 150ml 3、 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是与人乳最大的区别 4、 100ml 含 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 100kcal,其中全牛奶 100ml 供能 67kcal,糖 8g供能32kcal。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约为100kcal, 故婴儿每日需8%糖牛奶100ml/kg 5、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激期表现为颅骨软化(多见于 3- 6 个月婴儿) 、方颅(多见于 7- 8 个月以上小儿) 、胸廓和四肢畸形。血生化及骨骼 X 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X 线检查干骺端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 6、 足月儿自出生 2 周后即应

6、补充维生素 D,一般为每日生理需要量 400IU 7、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典型发作型血清钙低于 1.75mmol/L,表现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隐匿型血钙多在 1.75- 1.88 mmol/L,可表现为面神经征、腓反射和陶瑟征(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 8、 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是腹部,最后是面颊部 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罗亚军老师总结 3 轻度 中度 重度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 25% 25%- 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 0.4- 0.8cm 0.4cm 以下

7、消失 10、 消瘦型:缺乏能量为主,呈老人脸,血浆蛋白正常; 水肿型:缺乏蛋白质为主,伴水肿,血浆蛋白降低 11、 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 A 缺乏、腹泻病和自发性低血糖 第5节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 正常出生体重为 2500- 4000g, 体重2500g 者称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 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2500g 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 2、 出生体重愈低, 适中温度应愈高, 如出生体重1.0kg的早产儿, 适中温度为33- 35;2.0kg 的早产儿为 32- 33,维持体温 36.5,相对湿度

8、 50- 60% 3、 出生后 1 分钟的 Apgar 评分标准,8- 10 分无窒息,4- 7 分为轻度窒息,0- 3 分为重度窒息 体征 0 分 1 分 2 分 心跳次数(次/分) 0 100 100 呼吸 无 呼吸表浅,哭声弱 呼吸佳,哭声响 肌张力 松弛 四肢屈曲 四肢活动好 弹足底反应 无反应 有些动作 反应好 皮肤颜色 紫或白 躯干红,四肢紫 全身红 4、 脑电图有助于确定病变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抗惊厥治疗: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年长儿首选地西泮 5、 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病理性黄疸表现为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 umol/L,或每日

9、升高85 umol/L 6、 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于 ABO 血型不合,多数母为 O 型,子为 A 或 B 型 7、 采用光照疗法使未结合胆红素减少,防止胆红素脑病,但光疗不能阻止溶血进展,故不能替代换血疗法。一般用波长 420- 470nm 的蓝色荧光灯最有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罗亚军老师总结 4 8、 换血疗法的指征: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总胆红素已达到 342 umol/L;已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者。Rh 溶血病应采用 Rh 系统与母亲同型,ABO 系统与患儿同型的血液,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 2 倍(150- 180ml/kg) 9、

1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供给充足热量是复温及维持正常体温的关键 第6节 遗传性疾病 1、 21- 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皮肤纹理特征多有通贯手,可伴有其他畸形,常见的有先天性心脏病 2、 21- 三体综合征标准型核型为 47,XX(或 XY) ,+21;D/G 异位型为 46,XX(或XY) ,- 14,t(14q,21q) ;G/G 异位型为 46,XX(或 XY) ,-21,t(21q,21q) 3、 21- 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孕中期做三联筛查:AFP、游离雌三醇和 HCG 4、 苯丙酮尿症典型型是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非典型型是由于缺乏四氢生

11、物蝶呤 5、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为智能落后,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6、 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选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较大婴儿和儿童选用尿三氯化铁试验,血浆氨基酸分析表现为苯丙氨酸增高但酪氨酸降低,尿蝶呤分析用于鉴别非典型苯丙酮尿症 7、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 第7节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1、 风湿热多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 心脏炎是风湿热惟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 3、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次要表现 心脏炎 发热 多关节炎 关节痛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罗亚军老师总结 5 舞

12、蹈病 血沉增快 环形红斑 C 反应蛋白阳性 皮下小结 P- R 间期延长 4、 风湿热持续活动表现为上述 5 个主要表现的持续存在 5、 风湿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 周,心脏炎无心衰患儿应卧床休息 4 周,心脏炎伴心衰患儿应卧床休息 8 周,心脏炎伴严重心衰患儿应卧床休息 12 周 6、 风湿热伴心脏炎时宜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心脏炎患儿可用阿司匹林(每日 80- 100mg/kg,两周后逐渐减量,持续 4- 8 周) 7、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好发于冠状动脉。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8

13、、 川崎病首选的治疗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次选方案为阿司匹林 (30- 50mg/kg,热退三天逐渐减量,维持 6- 8 周)和肾上腺素联用 第8节 感染性疾病 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前驱期表现为麻疹粘膜斑(koplik斑) ,患儿多在发热 3- 4 天后出现皮疹,且表现为疹出热盛,恢复期遗留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 2、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麻疹性肺炎 3、 一般麻疹患儿隔离至出诊后 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 天 4、 后天性风疹表现为发热第 2 天出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 5、

14、 幼儿急疹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 6 型,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 3- 5 天,热退疹出,一天出齐,恢复期无色素沉着,也无脱皮 6、 水痘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前驱期仅为出疹前 1 天,在皮肤上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疹 7、 猩红热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皮疹于发病 24 小时内迅速出现。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线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罗亚军老师总结 6 8、 中毒性菌痢多见于 2- 7 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遇到小儿急性高热,而一时

15、找不到原因,就应考虑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 第9节 结核病 1、 小儿受结核感染 4- 8 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 2、 结核菌素试验试验:48- 72 小时观测结果,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硬结平均直径不足 5mm 为阴性() ,5- 9mm 为阳性(+) ,10- 19mm 为中度阳性(+) ,20mm 为强阳性(+) ,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3、 结核菌素阳性反应见于: (1)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2)3 岁以下,尤其是 1 岁以下小儿或为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16、。 年龄越小, 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 (3)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4、 结核菌素阴性反应见于: (1)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 4- 8 周内) ;(2)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 5、 原发性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6、 对于典型的原发综合征 X 线表现:呈哑铃状“双极”病变,但目前典型改变已少见,多仅为一端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7、 无明显症状的原发性肺结核治疗选择异烟肼、 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一般疗程 9- 12个月;活动性原发性肺结核强化阶段宜用 3- 4 种杀菌药,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链霉素 8、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结核性脑膜炎引起脑神经损害,最常见为面神经(第 7 对)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第 3 对) 、舌下神经(第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