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之际如何爱护儿童听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57751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耳日之际如何爱护儿童听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耳日之际如何爱护儿童听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耳日之际如何爱护儿童听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2017年3月2日星期四健康 生活本版主办: 文艺部今日责编: 王莉编排设计: 侯洪建联系电话: 0931-8159120邮箱: W专家讲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现, 每天坐10个 小时以上又不能坚持运动的女性, 生理上要比同龄人 老8岁以上。 久坐不动不但会引起颈椎疾病、 腰背痛、 肥胖等, 还会加速身体老化, 导致各种慢病。 但研究人员同时 称, 久坐不动引起的细胞损伤是可以通过每天快走、 骑 自行车等锻炼逆转的。(人民网)久坐加速身体衰老久坐加速身体衰老有些女性常为自己手臂粗困扰不已, 然而美国最 新研究发现, 上臂强壮的人寿命更长。 研究人员招募了600名60岁以上的志愿者,

2、 发现 上臂粗的志愿者死亡率更低, 身体各项机能更好, 死于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低; 上臂肌肉力量差的人, 死亡风 险是肌肉力量好的人的2倍。 研究人员表示, 肌肉能更好地促进胰岛素功能, 对 延缓心脏病的发病进程、 对抗糖尿病都有益。 强壮的肌 肉还能提高静息代谢率, 燃烧更多的热量和腹部脂肪, 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中国妇女报 )上臂强壮的人寿命长上臂强壮的人寿命长爱耳日之际, 专家提醒您了解儿童听 力残疾现状、 致病原因、 儿童听力残疾预防 与康复方法, 树立早发现、 早干预、 早康复 的理念, 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四大措施有助避免听力损失据世卫组织统计, 超过30%

3、的儿童听 力损失是由于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和 脑膜炎等疾病引起, 通过预防免疫和良好 的卫生习惯可以避免。 此外, 约17%的听力 损失是由早产、 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窒息和 新生儿黄疸等产时并发症引起, 改善孕产 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有助于避免此类疾病发 生。 另有4%的听力损失是由于孕妇和新生 儿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的。 专家就此作出四大措施指引: 预防免疫先天性风疹、 脑膜炎、 流 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多种导致听力损失的 疾病均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 强化妇幼保健措施预防早产、 低出 生体重、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及时发 现和诊断先天性

4、或早发性听力损失的患 儿, 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早期干预措施最好在6月龄前开 始, 包括助听器、 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听力重 建措施, 以及言语康复训练等。六大因素可致儿童听力受损听力损失有多种原因, 包括先天因素和获得性因素, 前者指出生时或出生不久 即出现的先天性听力损失, 后者指儿童时 期出现的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可能是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约40%的儿童听力损失 由遗传因素引起。 证据表明, 近亲结婚或亲 缘相近的个体产生的后代发生听力损失的 概率更高。 产时因素包括早产、 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 感染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 巨细 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

5、损失, 此外 脑膜炎、 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导 致听力损失。 耳部疾病耵聍栓塞 (耳垢堆积) 及 耳道积水引起的咽鼓管堵塞等常见耳部疾 病也可以引起儿童听力损失。 噪声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智能手 机、 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可能引起听 力损失。 烟花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 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 药物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 疟疾、 耐药结核及癌症等多种药物, 因其具有耳 毒性, 均可导致听力损失。听力受损可导致发育迟缓儿童听力损失对其语言学习影响最为 显著, 此外, 患儿的整体认知能力、 社会技 能、 生活态度和自尊心等也会受到影响。 患有听力损失而又未能获得治疗的患 儿往往学习成绩

6、不佳, 会导致其成年后工作表现不佳和就业机会减少。 沟通困难可 能会令患儿感到愤怒、 压抑和孤独, 产生持 久的情绪和心理创伤, 从而使整个家庭深 受影响。 从更广泛的角度而言, 听力损失将 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 早期识别听力损失非常重要。 早期 识别听力损失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 可以 尽量避免患儿发育迟缓, 并有利于促进其社 交、 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 针对婴幼儿 的听力筛查, 更可早发现听力损失问题。 研究表明, 先天性失聪或在出生早期 患获得性听力损失的儿童, 如能在6月龄 前识别听力损失并给予适当干预措施, 患 儿5岁时的语言能力可与听力正常的同龄 儿童达

7、到相同水平。如何保护儿童的听力据世界卫生部门调查: 在5岁至19岁 的青少年中, 每4000人中3人患有耳聋, 200人中1人患有 “重听” , 为什么孩子的耳 朵这么容易受伤呢? 专家表示: 一方面孩子 的抵抗力不及成人,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另外一方面, 一些不良习惯也在不知不觉 中伤害着孩子的耳朵, 家长应引起重视, 需 加强对孩子耳部的保健。 像洗脸一样重视洗耳耳的外层面 直接接触外在环境, 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 风沙、 尘埃与污染空气的 “洗礼” , 因此, 家长 要像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孩子外部洗耳。 提防噪音噪音对耳朵的伤害也不可 小视, 尤其是高分贝噪音, 容易造成孩子内耳细胞

8、受损。 家长应帮助孩子辨识高分贝噪音, 并教给正确的躲避方式, 如张嘴, 将耳转向安 静的方位, 或用手指暂时掩住外耳道口等。 正确戴耳机经常戴耳机, 尤其是喜 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人应掌握 “60-60- 60” 原则, 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 连续 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外界声音最好不超 过60分贝; 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 “80-90原则” , 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80%, 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特别提醒的是这些动作可能会伤害孩 子的耳朵。 掏耳垢经常用棉签、 挖耳勺等工具 去帮宝宝掏耳屎, 不仅易损伤未发育成熟 的宝宝外耳道, 如果棉签上有霉菌, 还可能

9、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 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吴佩娜指出, 耳朵 其实能自洁, 无需特别清理, 耳屎会随着宝 宝的咀嚼或运动掉出耳道外, 到时用毛巾 擦干净即可。 用力擤鼻或吸鼻过于用力擤鼻涕, 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 可能会使鼻腔内的 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 室, 伤害耳朵, 严重者可发生耳痛、 中耳积脓, 甚至导致鼓膜穿孔以及耳流脓、 听力下降等。 鼻涕常流也不理儿童感冒经常诱 发鼻炎, 有时鼻涕常流很长时间, 这种情况 不能不处理。 因为感冒、 急性鼻炎、 急性咽炎 时, 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发 炎, 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 若治疗不 及时,

10、往往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袁 凤“爱耳日” 之际 如何爱护儿童听力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 一些人, 在别人说话的时候, 时不时插 几句话; 别人还没把话说完, 就急不可 耐地发表意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都 会经历从青少年阶段的以自我为中心 到成人阶段的人际互动。 其中, 青少年一般会把自己的感 受放在第一位, 不论做事还是看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很难顾及别 人的感受。 同时, 他们认为别人不太理解 自己, 所以往往会曲解别人的言行。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 又会引起不 必要的焦虑, 进而在行为上表现为 “爱插嘴” 。 其实, 这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 心的防御与保护机

11、制。 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 心理不断成熟, 这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逐渐淡化, 开始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情感需求, 从而与自己的情感需求形成良性 循环。 所以,“说话爱插嘴” 的人很可能 是没有很好地完成从以自我为中心到 人际互动的过渡, 以自我为中心引起 的焦虑迫使他们 “爱插嘴” 。文素荣说话爱插嘴是不成熟的表现最常见的 “跑步伤” 是因为跑步过程 中重复动作和关节肌肉承受压力所致。 下 面综合多项研究总结出 “跑” 出来的几种 病, 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指导。这几种病是 “跑” 出来的跑步膝指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 伤。 典型症状是膝盖附近疼痛, 长时间保持 膝盖弯曲坐姿、 下楼梯或者走小坡路

12、时, 膝 盖疼痛更明显。 但是, 跑步到底会不会增加 关节炎发病几率呢? 美国 纽约时报 刊登 一项涉及7.5万名跑步运动员的大规模研 究发现, 只要一开始膝关节很健康, 跑步就 不会明显增加关节炎风险, 有些人到中老 年时仍然可以继续慢跑。 慢跑者罹患关节 炎的风险其实比不常活动的人群更小。 髂胫束综合征多发生在长跑过程 中或者跑步结束后, 其主要原因是, 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 导致韧带或滑 囊炎症所致。 主要症状是肿胀和疼痛。 胫前疼痛/外胫夹该病发病位置为 胫骨骨干前方或小腿内侧, 病因多种, 最 常见原因是胫骨周围骨膜慢性炎症。 跟腱炎跟腱炎通常是由于小腿腓 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

13、大压力所致。 患者跑 步之后, 小腿肚子或脚后跟以上开始出现 轻微疼痛。 足底筋膜炎该病疼痛症状最明显, 病因是在负重过大、 行走或跑步过程中, 足 底肌肉受到巨大冲击, 引起局部肌肉劳损 导致局部足底筋膜发炎。 走路时, 疼痛症状 会加重, 疼痛点常靠近脚后跟。如何奔跑才最健康平时锻炼提倡慢跑, 以每次30至40 分钟为宜。 如果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 就必须配合休息, 否则疲劳过度, 身体反而 会出现毛病。 一般来说, 可以跑两天休息 一天, 或跑三天休息一天, 一周不超过3 次。 如果是为了减肥, 那么必须达到一定 的运动量方能达到效果, 只有每天运动时 间超过半小时, 身体才开始动用脂肪

14、酸, 也就是开始消耗脂肪, 这时候可以多跑一 会儿, 但也不建议超负荷运动。 新手可以 将运动时间从最初的20分钟, 逐渐往上增 加, 以便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适应后 也不要超量。 有些人希望每天都能 “破纪录” , 用手 机应用软件记录每天跑出的距离, 希望比 前一天多跑一段距离。 最好的方法是每两 三天提高一次目标数值, 不要天天加量。 年轻人进行运动也要循序渐进、 量力而 行, 切勿突然加大训练量。 在长时间奔跑、 做下蹲、 引体向上等动作时, 一旦出现肌肉酸痛、 小便变少、 颜色变深成浓茶样等 横纹肌溶解症疑似症状, 要立即去医院。 至于跑速多少, 最大心率的 60%- 90%这个

15、范围都可以, 而最大心率的简单 算法就是: 220-年龄。 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小步跑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中的 用力强度, 减少消耗。 不要低头, 要抬头双眼注视前方, 这样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 紧, 也可以伸开双手, 掌心向内。 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 过重会增 加骨骼负担; 脚落地的时候, 膝关节应该 略微弯曲。 集中精力也就是说不要一边运动 一边看电视。 保持好呼吸节奏一般情况下, 以四 步一呼吸为宜, 并尽量始终保持这一节奏。 在 呼吸方式上, 以鼻呼、 口鼻混合吸较好。 感觉不适, 跑走结合长跑刚开始 时, 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 要, 因此会出现腿

16、沉、 胸闷、 气喘等现象, 特别是经常不锻炼的人感觉会更强, 但这 是正常的。 如果感觉比较难受, 应停下来, 步行几百米, 采取跑走结合的方式。宁 萌当心 “跑” 出五种病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亚于高血糖, 著名的糖 尿病专家克赖尔教授曾经这样描述低血糖:“一次 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 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 正常人, 血糖低于3.0mmol/L则称之为低血 糖, 而糖尿病患者, 只要血糖低于3.9mmol/L, 即 是低血糖, 若低血糖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临床上叫 做 “严重低血糖” 。 由于夜间禁食时间较长, 患者易在夜间和凌 晨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伴着糖尿病患者过夜的情 况屡屡发生。 那么,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夜间低血 糖, 尤其是严重低血糖的发作呢? 首先是合理使用降糖药, 无论是胰岛素或口 服降糖药, 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 因, 要定期监测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目前市场上很多号称能 “治愈” 糖尿病的 “中药” , 受 到不少糖尿病患者的青睐, 实际上, 这些 “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