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6656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动注射停流光度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汪敬武!薛建国傅敏恭朱霞萍王兆喜熊和玉(南昌大学化学系, 南昌 !“#$)摘要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 酪氨酸与!%亚硝基%“%萘酚的显色反应。采用流动注射%合并带%停流分光光度法, 建立了测定人体尿液中酪氨酸总量的新方法。显色产物在 -) 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 在正常人体中, 它的含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 该物质含量稳定与否, 直接反应了人体健康状况。对酪氨酸的检测方法已有多篇报道, + 8, 其中, 如三波长法和数学解析法, + !、 荧光法#、 酶法B) -J 9H J.-K =(LG9=-( B(B.:)M,, M*蠕动泵 (

2、N;=) ; P*试剂 (;BE(9) ; Q,、 Q、 Q!R电磁阀 (.G9;-)BE(9=G SB.S) ;T,、 TR 进样阀 () ;U、 V*汇合点 U和 V (G-(S;E(9 N-=(9 U W V) ;$%反应盘管 (;BG9=-( .-N) : 长 (.-(E),6“ G), 内径(CX)“R-NH-9-)9;) ; YR 废液 (KB) ;A%6“A%,56 型单片机系统 (9:N 6“A%,56%GH=N )=G;-G-)NO9; ))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 仪器厂) , M,为 ,“,“ 型蠕动泵 (沈阳电影反光镜厂) , M为

3、 ?0%, 型恒流泵 (沪西仪器厂) , QAF%#6 型程控阀 (温州) , 恒温水浴 (自行组装) 。酪氨酸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 “* #(B. -J U(B.:9=GB. AH)=%“? !)工步内容 +/2(/2. +A B+*45/, .2(1“C!D!DE将样品和试剂分别注入 “和 ! 的取样环 F%-1( %/0 *(%,(/2. B(*( 5/G(:2(0 5/2+ .%-1( +1 +A “? ! *(.1(:25“, !P进样阀 “和 !(.%-15/, “? !) ;!P 开 (+1(/) ; DP 关 (+AA) ; EP左位 ((A2 .(%2) 即装样、 装试剂 (

4、*(.1(:25“? !) ; 6P 右位 (*5,M2 .(%2) 即注样 (5/G(:2 .%-1( %/0 *(%,(/2. 5/2+ :%*5(* .2*(%- %2 2M( .%-( 25-()!结果与讨论!“#流路的选择 (“) 本文指示反应为慢反应, 用增加管长、 降低流速从而增加留存时间; 又适当升温, 改善反应条件,均未获得满意效果, 故本文采用停留技术。 (!)本文以蒸馏水为载流, 以合并带方式注入试剂和样品,图 !介质对反应的影响Q5,P!$M( 5/A7(/:( +A -(057- +/ 2M( *(%:25+/“P JKL8;!PJLN;8RJ!FLN。$H* (2H

5、*+.5/() :CPI -+SE,“ TNCU,“;显色剂 (“;/52*+.+;#;/%1M2M+) :“P“ D “C# !-+SE,“;显色 剂 (“;/52*+.+;#;/%1M2M+) VK%KL!(CP“ -+SE) T “V“。这样可以节省试剂。 (8)考虑到本文要用于临床检测, 必须发挥 QWX 快速、 在线等特点,故本流路联用YC“ZY 型单片机, 使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 检测全 过程实现程序化操作。 (N) 反应盘管长度应以容纳下 “试样塞” 所需长度为宜, 试样塞进入盘管后还需加热, 当蠕动泵调节性能差时尤其应考虑所需的 “余量” , 本文取反应盘管长度为 “YC :-

6、。 (I) 试剂和样品进入进样阀的取样环不是以泵为动力, 而是靠 “虹吸现象” , 在管路上配置电磁阀 =“、 =!, 只有到装样 工步时两阀才开启。这样, 能有效地节约试剂。 ()从泵 ! 的入口到汇合点 , 这段管路较短, 阻力较小,当载流到达 点时会向阻力小的方向流动, 导致载流及试剂流入硝酸。因此, 在泵 ! 的入口处设置电磁阀 =8能有效地防止这种 “倒流” 现象。=8的开启与泵 ! 输送 JKL8同步。!“$吸收曲线及参比值 (!#) 的选取实验表明, 酪氨酸与“;显色剂在硝酸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 其产物在 I!C /- 处有最强吸收, 即以I!C /- 作为工作波长、 读取 !值

7、,同时“;显色剂也有一定的弱吸收, 故取其吸收值 (本底值) !“为参比, 以便从 !中扣除, 从而使! (即 !# !“) 值与酪氨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I“N第 N 期汪敬武等: 流动注射停流光度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介质及浓度的选择 具有氧化性的强酸有多种, 本文对 !“#$、 !%?)=A=,?“/9BC,D,/#/EFA=BCEB9, , B;HC (BHC,D9=) : 317 +,)-.;!“#$:* +,)-.;“/显色剂 (G) I “E“#%(310 +,)-.) J 0I0; “ J 3K。图 “/显色剂与 “E“#%体积比的影响89:1 ;?)=A= ,?

8、“/9BC,D,/#/EFM “E“#%BHC (BHC,D9=) : 31 7 +,)-.;!“#$:* +,)-.; “ J 3K;“/显色剂(G) : 017 2 034 %+,)-.。!“%)08样品 /4.520= (()*+)平均值 1?07.0 (()*+)回收率 A06(?073 (B)相对标准偏差 A5“ Q(4(M58. U9798.,($)*“ !“#+“ (./)“ )*-*, ,I: 64%0肺癌患者尿液中芳香族氨基酸总量、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 含量升高,亮氨酸含量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癌患者“不平衡氨基酸疗法“应以大量补充精氨酸

9、和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为主 .8.学位论文 郁兰芳 氨基酸和核苷类代谢产物对乳腺癌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 2008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血清或尿液中氨基酸以及尿液中核苷类物质的成分、浓度变化,探讨其疗效预测价值;同时进一步证实其在肿瘤诊断 方面的作用。方法:从2007.52008.6共入组31例有可测量指标的乳腺癌患者(包括晚期患者及、期新辅助化疗患者),其中23例患者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化 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且留取化疗前及2周期化疗后血清、晨尿样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的血清、晨尿样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

10、C/MS)、毛细管电泳分离/质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Spectrometry,CE/MS)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 谱(Ulna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分析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氨基酸、尿液氨基酸及尿 液核苷类物质的成分、浓度的变化。结果:血清氨基酸检测,化疗前血清中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和酪氨酸5种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降低(P0.05),而化疗前后及 各疗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尿液氨基酸检测:脯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甲硫

11、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及色氨酸八种物质在乳腺癌患者化疗 前尿液中的相对排泄量比健康人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尿液氨基酸排放差异不明显。尿液核苷类物质检测:多数核苷类物质在乳腺癌患者中排 放显著增加,化疗获益患者中排放量则明显下降。尤其分子量为235、319、319三种核苷类物质化疗前明显升高,而化疗后临床获益组显著下降,进展患 者中下降不明显。结论:血清氨基酸、尿液氨基酸,核苷类物质的浓度测定在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推测其有希望作为乳腺癌的新型诊断标 记物可能,尿核苷类物质在化疗前后表现出明显差异,且与疗效相关,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疗效预测因子,但两者均需更多研究同时扩

12、大样本量加以证实 。而血、尿氨基酸的疗效预测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9.期刊论文 孙延一.SUN Yan-yi 酪氨酸基于表面活性效应在碳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研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4)研究了酪氨酸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于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酪氨酸的氧化电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酪氨 酸的电化学方法.优化了测定酪氨酸的试验参数,即介质的pH、扫描速度、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浓度等.峰电流与酪氨酸在110- 7310-5mol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10-8molL-1.110-5molL-1酪氨酸平行测定8次

13、的标准偏差为4.6%.用该方法测定了 人体尿液中酪氨酸的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0.学位论文 李国艳 甘草酸苷对正常人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及凋亡的影响 2009背景和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制目前有几种假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 胞自毁学说、遗传学说等。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的色素脱失斑,白癜风皮损病理表现为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减少,促进黑素生成的药物可能具有 治疗作用。甘草酸苷是从甘草根部中的皂角苷成分中提取的,为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两分子葡萄醛酸的聚合物,在机体内由p-葡萄醛酸苷酶将二者分解。近年来 ,复方甘草酸苷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

14、有报告临床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患者,另有研究甘草酸苷可以促进B16黑素瘤细胞的黑素含量的合成。 Chu等报道,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及血浆和尿液中儿茶酚胺和其代谢产物包括多巴胺都有所增高,多巴胺可以诱导黑素细胞凋亡。为了探讨甘草酸苷对黑素 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进行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原代培养,研究甘草酸苷对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作用;并观察甘草酸苷对多巴胺诱导的黑素细 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6-10岁的儿童术后包皮进行黑素细胞的原代培养并经多巴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甘草酸苷对黑素细胞增殖活性、 体外氧化DOPA反应方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建

15、立多巴胺诱导黑素细胞凋亡模型,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甘草酸苷对多 巴胺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甘草酸苷对正常黑素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P005);体外氧化DOPA反应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甘草酸苷02mM、 05mM、10mM和15mM均可以促进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结论:(1)甘草酸苷对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2)甘草酸苷可增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和促进黑素细胞黑素含量的合成。(3)甘草酸苷对多巴胺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4)甘草酸苷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来促进黑素生成,对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白癜风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6、引证文献(4条)引证文献(4条)1.罗道成.宁立波 流动注射离子交换-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煤渣中痕量钽期刊论文-冶金分析 2006(2)2.罗道成.易平贵.郭树才 流动注射离子交换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痕量钪期刊论文-稀有金属 2005(1)3.罗道成.宁立波 流动注射-离子交换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煤渣中痕量钽期刊论文-化学试剂 2005(9)4.柴逸峰.吴玉田.李翔 药物分析()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 2004(7)本文链接:http:/ 授权使用:石家庄学院(sjzxy),授权号:ba8f3b30-7226-4726-a5be-9e340142d58e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