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6106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物描写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物描写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物描写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景物描写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景物描写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物描写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www.1smart.org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名言警句名言警句) (3 分钟) 师: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了一句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经典名句是什么?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技巧解读方法技巧解读) (17 分钟) 美景欣赏美景欣赏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故乡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在烈日和暴雨下在烈日和暴雨下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情境教学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 定的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 ,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

3、天气息的喜悦 之情。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 、 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 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 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 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

4、托了卢进勇苦恼、 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 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 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 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专题导入专题导入 C景物描写的作用 知识典例知识典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 www.1smart.org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

5、在文章的末尾。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 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 出了中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 艰难生活。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 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 小橘灯一文写了“天色越发阴沉了”、“窗外浓雾里迷蒙的山 景”、“黑暗潮湿的山路”等,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同这天气一样阴沉黑暗。 其次,要从

6、结构思路上考虑。有以下三种情况。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 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写,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 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 海 燕一文,可以抓住海面三次不同景色的描写,将文章分成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就要来啦三部分,这儿的景 象,就能起到过渡作用。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 碑一文中冰天 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

7、推向高潮。 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 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讲授法:教师串讲,思路清晰。 ) (中考链接中考链接) (18 分钟) (4)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来,

8、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 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 的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落花枝头 (09 年淮安中考卷) 14、阅读第(4)段,体会作者描写石榴树花与子并生枝头壮观景象的作用。 答案:展现了石榴花的娇艳热情生气,同时也暗示花为果实奉献的骄傲和自豪,为后文歌颂石榴花落花的无私伟大作 铺垫。 【范文链接】【范文链接】 外婆的小河外婆的小河 强化练习强化练习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www.1smart.org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谢志强 “前

9、边有一条小河。 ”外婆肯定地说。 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 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 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 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 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外婆坚持道: “没错,是有条小河。 ”我笑了,说

10、: “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 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 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 说: “是有条小河。 ”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 “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 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 她没回头, 说: “一定有条小河, 早晨, 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 ” 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 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 “那位

11、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 ” 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 “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 看见她走出走进。 ” 我心不在焉地说: “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 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 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 “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 ”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 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

12、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 小河里玩耍。 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 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 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外婆乐了,说: “是哦! ”我疑惑了: “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 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 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11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 (选自精美

13、微型小说读本 ,有改动) 1.第节中,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 (2 分) 2.对于外婆说的那条小河, “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 分) 3.从第、节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 分) (1) “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 (2) “是哦! ” 4.第节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 分)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www.1smart.org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5.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味。根据对“小河”的理解,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3 分) 【答案】 1外婆早晨时发现一个

14、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 (2 分, 意对即可) 2从确信没有小河,到小河出现后的疑惑、惊愕。 (3 分) 3示例 1:选(1) ,对外婆的坚持, “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 2:选(2) ,外婆的 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 ,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 (3 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4.(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 (2)交代了小河因树丛草丛的遮挡,不易被发现。 (3 分,第 1 点 2 分,第 2 点 1 分) 5 “小河”象征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们很容易变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 样有一颗认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3 分, 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范文链接】 (选做)【范文链接】 (选做) 那一扇门那一扇门 周海亮 少年只有 16 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 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 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