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5595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老夫妻肺片:有家川菜:正宗川菜的历史故事老夫妻肺片: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 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20 世纪 30 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由于夫妻俩总是默契配合,所以被称作“夫妻肺片”。由于采用的原料都是牛的内脏,而这些原料的来源大都

2、是不食动物内脏的回民所丢弃的,所以当时被称作“废片”,四川的方言,有的也念“荟”。因其价廉味美,既受买不起肉食但想吃荤腥的贫民的欢迎,又受爱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响了名气。这道菜 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头皮,后来也开始加的有牛肉,但唯独就没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因缘巧合造成的名不副实而已。馋嘴蛙馋嘴蛙馋嘴蛙的做法源于渝北地区一家姓刘的乡绅大户的祖传食谱,据该家后人介绍,关于他家如何获得馋嘴蛙这道菜的制作秘方,还有一段故事:清朝乾隆年间,他们刘家是当地的第一大户,刘老太爷乐善好施,威望很高。老太爷这一生只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民间食谱,一来将其归整成册流传后世,二来也可一饱口福。

3、这年冬季的一天,天空突下大雪,这一下就是一天一夜,老太爷起床后正在院中活动筋骨,忽听看门的家人大喊:“门口冻死了一个老花子”。老太爷寻声来到大门口,只见石阶上伏着一个老花子,衣衫破旧、蓬头垢面,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老太爷紧缩双眉叹了一口气:“哎!找个好地方埋了吧!”这时有家人回话:“老太爷,这老花子好象还有口气。”老太爷一听此话很是高兴,忙吩咐下人将老花子抬到屋里救治,并派专人照顾。三天过去了,老花子已能下地走动了。就对管家说想见老太爷谢恩,管家却没好气的说:“老太爷烦着呢,哪有时间见你”。原来,近几个月老太爷一直没有得到值得珍藏的食谱,每天闷闷不乐。老花子闻之哈哈大笑,对管家言到:“我

4、老花子行走江湖几十年,悟得一菜,定能使老太爷笑逐言开,以报老太爷救命之恩。”老花子叫管家为其预备好了各种所需物品,一个人关起门来烹制菜肴,不多时,一阵阵麻辣的香气从屋里飘出,把几天来食欲不振的老太爷也引了过来。原来这道菜就源于乞丐乞食未果,捕捉田边野蛙充饥,老花子融入了几十年来吃百家饭的口味见识,才有了这道美食。最终老花子将这道菜的做法送给了刘老太爷,并传承至今。水煮鱼水煮鱼水煮鱼起源于重庆渝北地区,距今也只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发明这道菜的师傅是川菜世家出身,可以说从小在厨房中长大的,再加之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有了很深的造诣。说起他的成名,那就不能不提 1983 年重庆地区举办的一次厨艺大赛。在

5、这次大赛上,他以一种类似于现在水煮鱼做法的烹制方法制作了与当时传统做法截然不同的“水煮肉片”。全新做法的“水煮肉片”以其色泽、品相、口味等诸多方面的特点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他也因此获得了大奖。谈到“水煮鱼”的诞生,还要归功于一次朋友的来访。自从获奖后,亲朋挚友纷纷前来祝贺,每次款待来客他必亲自下厨烹制“水煮肉片”。这一日,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前来探望,这个朋友生活在嘉陵江边,每次来都要带几条刚刚打上来的嘉陵江草鱼,这次也不例外。每每相聚,小酌几杯是肯定的,眼看时近中午,师傅反而为午饭发了愁,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因为这位好友从小忌吃大肉,偏偏家中又没有准备其他的肉,而师傅又想让朋友分享一下

6、大赛获奖的菜品。正在发愁之际,木盆里跳碰的鱼提醒了师傅,何不水煮“鱼肉”。就这样,第一盆水煮鱼诞生了,更没想到的是,鱼肉的鲜美、麻辣的厚重,使得朋友赞不绝口,师傅本人也为之一惊。从此以后,师傅开始潜心研究“水煮鱼肉”,鱼肉的特性,麻辣的搭配、色行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历经一年多的努力,1985 年水煮鱼基本定型。很快水煮鱼引领了当地的餐饮市场,并不断地逐步完善,到 90 年代中期,在当地形成了水煮鱼一条街。重庆烧鸡公重庆烧鸡公最先出自于重庆的璧山区,据说是一帮司机哥们出了一趟长途车,饿得如狼似虎,好不容易 看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一家食馆,上前一问老板都关门了,什么也没有了,

7、说尽 好话,老板只好将就把自己养的鸡宰了,又加了大量的辣椒和香料,还有剩余的火锅底料一 起烧,没想到这一烧,就烧出了一道名菜,从此风靡川渝两地。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住在四川成都的陈某由于事故突然去世,一家人陷入了生活困境。两 个邻居一家是卖肉的,一家是卖豆腐的,由于可怜这一家人,就把每天卖不出去的蹄筋肉和压坏的豆腐周济给他们。陈某的妻子温巧巧,据说特别喜欢做饭。为了孩子,她绞尽脑 汁想做得好吃些。 由于蹄筋肉很硬,她就用坚硬的木头做成圆树墩状的菜板,把蹄筋肉放 在上面,用大菜刀耐心地剁。十分钟后,就能剁成细小的碎肉。豆腐形状乱七八糟的也不好 看,她切成了小四方块,这样就看不出原

8、来的形状了。 然后加入自家制的酱, 把弄好的碎肉和豆腐煮上几个小时, 因为蹄筋肉即使剁碎了仍然 很硬。 经过咕嘟咕嘟地慢炖, 蹄筋肉会变软。 而且还能炖出黏稠的美味胶脂。 豆腐也有韧劲, 很适合炖,而且吸入了肉汁,味道更好。 最后出锅时,撒上充足的胡椒,蹄筋肉独特的动 物胶腥味因此而消失了。 吃一小口,满嘴充满了肉滑润的。稍隔片刻,浓重的接踵而来, 还有酱独特的发酵味,微微残留的羊肉腥味反而感觉很好。而且,胡椒清新的香味,像清风 一样从舌头上吹过。 这是以前从未吃过,而且只要吃过一次就绝不会忘记的味道。 温巧巧 靠这个菜开了家餐馆。由于这菜又便宜又特别好吃,所以生意非常兴隆。因为她的脸上有麻

9、子,所以她擅长的这道菜后人就称为“麻婆豆腐”。重庆毛血旺重庆毛血旺20 世纪 40 年代,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 以低价处 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卖起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入老姜、花椒、 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 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 吃,遂取名毛血旺。“毛”是重庆方言,就是粗糙,马虎的意思。酸菜鱼酸菜鱼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 的农家换酸菜吃, 渔夫将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 这汤的味道鲜美, 于是一些小店便将其移植, 供应南往北来的食客。酸菜鱼流行于 90 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重庆 的厨师们又把它推向祖国南北,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